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徐志摩哀曼殊斐儿原文及赏析


  哀曼殊斐儿
  我昨夜梦入幽谷,
  听子规在百合丛中泣血,
  我昨夜梦登高峰,
  见一颗光明泪自天堕落。
  古罗马的郊外有座墓园,
  静偃着百年前客殇的诗骸;
  百年后海岱士黑辇的车轮,
  又喧响在芳丹卜罗的青林边。
  说宇宙是无情的机械,
  为甚明灯似的理想闪耀在前?
  说造化是真善美之表现,
  为甚五彩虹不常住天边?
  我与你虽仅一度相见——
  但那二十分不死的时间!
  谁能信你那仙姿灵态,
  竟已朝露似的永别人间?
  非也!生命只是个实体的幻梦:
  美丽的灵魂,永承上帝的爱宠;
  三十年小住,只似昙花之偶现,
  泪花里我想见你笑归仙宫。
  你记否伦敦约言,曼殊斐儿!
  今夏再见于琴妮湖之边;
  琴妮湖永抱着白朗矶的雪影,
  此日我怅望云天,泪下点点!
  我当年初临生命的消息,
  梦觉似的骤感恋爱之庄严;
  生命的觉悟是爱之成年,
  我今又因死而感生与恋之涯沿!
  同情是掼不破的纯晶,
  爱是实现生命之唯一途径:
  死是座伟秘的洪炉,此中
  凝炼万象所从来之神明。
  我哀思焉能电花似的飞骋,
  感动你在天日遥远的灵魂?
  我洒泪向风中遥送,
  问何时能戡破生死之门?
  (写于1923年3月11日。1923年3月18日《努力周报》第44期。)
  作品赏析
  这篇文章原刊于1923年5月《小说月报》第十四卷第五号。人活着的意义,是为了美的存在。美是无法抗拒的生的要义,美是生命的依托,美是人类不死的精灵。徐志摩早已用他短暂的一生这样回答过。《曼殊斐儿》不同于《再别康桥》和《雪花的快乐》。作为读者,在清晨阳光抚摸含苞的百合花时,在仰卧草地听鸽哨忽地响过蓝天时,当漫山的枫叶把面颊映得绯红时,不要去读《曼殊斐儿》。只有在没有艳丽晚霞的暮色里,在静夜里,理查德的《淡紫色的海面》回旋在耳畔,或是玫瑰上的夜露在清冷的月光里滴落时,才适合去捧着《曼殊斐儿》。曼殊斐儿周身裹着轻纱白雾,在雾气的回绕里,她已幻化为一个流动的雕像,那是令人眩晕震颤的美,一个美的精灵。徐志摩说,美是人生最可珍的产业,是进入天堂的秘钥。人们双手空空来到人间,在滑进坟墓的时候,金钱和功名像一缕轻烟散得无踪无影,唯有曾创造的、不经意中酿成的美不死在人间。曼殊斐儿的美是徐志摩产业的重要部分,是他内府宝藏耀眼的光芒。因着曼殊斐儿的美,徐志摩也给读者留下了一篇弥足珍藏的美文。人的美和文的美引诱读者开始爬上美的山颠。山的底坐。最深入的悲观派诗人理巴第(Leopardi)探海似的智力虽则把人间种种事物虚幻的外象一一褫夺,连宗教都剥成了个赤裸的梦,他却没有力量来否认美。山腰景区。之一,雨中惊问行人,找到彭德街第十号。之二,记述麦雷,曼殊斐儿的伴侣与她的相伴相依。之三,曼殊斐尔像夏夜榆林中的娟乌唱到血枯音嘶,为她不再存留的人间增几分美。之四,粗野的女文学家、夏娃变异的后代蔟拥着冰清玉洁的曼殊斐儿。峰回路转。之一,郁金香亭亭立在眼前,她不是曼殊斐儿。之二,曼殊斐儿病弱不下楼,作者只得告辞。峰顶。曼殊斐儿默默地出现了。山雾撩绕,白云相依;露珠点点,霞光凄迷。那是"整体的美,完全的美,不能分析的美,可感不可说的美,你仿佛直接无碍的领会了造作最高明的意志,你在最伟大深刻的乾刺中经验了无限的欢喜,在更大的人格中解化了你的性灵"。不经意间,徐志摩营造了一座引人入胜、巧夺天工的山,爬上去就是一段美的历程。不要说曼殊斐儿还藏在山顶。走回平地,回首遥看。此时,"子规在百合丛中泣血,光明泪自天缀落"。可在曼殊斐儿闪现的刹那,读者已摄下她的精灵。任凭时间的潮水冲刷,她不朽的歌永在读者的心底轻吟。曼殊斐儿,作者已融化在她的美里。
网站目录投稿:怀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