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同行者不必在自己身體內經驗探索者的感受 Companion does not have to bodily experience the Focuser’s feelings. Ann Weiser Cornell 2011/6/14生命自覺操練者貼士 #284 ~~~~~~~~~~~~~~~~~~~~~~~~~~~~~~~~~~~~~~~~~~~~~~~~ 「我栽進了自覺者的感受裡」 芳娜寫道:「我的生命自覺操練得不錯,但我想向你請教一下有關自覺伙伴關係的問題。當自覺者有一些強烈的感受時,我感覺自己身體亦有著同樣的感受。昨天陪伴別人進行生命自覺。當她描述胸口那繃緊和擠壓的感覺時,作為同行者的我,胸口亦感受到同樣的感覺。」 「這種情況是會發生的嗎?我覺得有點令人驚訝。」 親愛的芳娜: 你看來是一個非常敏感、又具有共情心empathy的人。但是,當作為同行者,感受到對方的感受,並不是一種理應出現的情況。 那些感受,有一個人去感受已經足夠了:那個人就是探索者自己。 同行者的首要工作是「臨在」(present)。即使在你說話之前,你已經給予自覺者安全空間,因為當你坐在那裡時,你寬心臨在,在自己內。感受你自己的身體,意識自己有甚麼正在觸動,以及留意自己的呼吸…同時對自覺者保持開放、好奇及專注。 在那個空間內,自覺者可以停下來,讓「意感」(felt sense)成形form,然後開始去描述它。那是自覺者的工作。作為同行者的你,不需說話,除非得到自覺者邀請。你的「臨在」有助營造空間,讓自覺者去感覺和探索他們的「內在關係」(inner relationship)。 若果你開始感受到自覺者所描述的感受時,那該如何?有一種方法可以幫助你去處理的,就是用《有距離的臨在》presence language語言覆述自覺者的說話:「你感受到…」,就如以下例子: 自覺者:「我胸口處有一種繃緊和擠壓的感覺。」 同行者:「你留意到在你的胸口處有一份繃緊和擠壓的感覺。」 當你說「你留意到」時,把注意力集中到你所說的字面意義上。是另一個人留意到那種感覺,不是你。「你的胸口」--------不是「我的胸口」。高聲說出對方所說的──同時注意你所用的字眼──有助於把那些感受放回它們所屬的地方:對方身上。 栽進別人的感受 我們當中,有些人的家庭背景做成了我們「必要」為他人緣故去感受他人的感受。以我母親為例,她不容許自己去感覺一些諸如憤怒的感受,及後我發現,為了她的緣故,我已把那些感受放置在自己身體裡。當我做到寬心陪伴自己(Self-in-Presence),並釋放那些不屬於我自己的感受時,我有一種很輕鬆的感覺。 或者,我們會以為跟別人有著相同的感受是表達關心的方法。若你所愛的人感到悲傷,你也要感到悲傷。我的看法是,這是互相依存(co-dependent)的一種。實在沒有理由「健康的愛」是要跟你所愛的人有著相同感受的。 所以,如果你發現你正把對方的感受放進你自己的生命裏,不論對方是你生命自覺的伙伴,還是你的朋友或家人,請把這問題帶到你下一節的生命自覺中。當輪到你成為自覺者時,向你內在「栽進別人的感受」那一部份發出邀請,你就能夠探索「它」於你有甚麼意義…同時能發現那部份正在嘗試為你做甚麼。 當你溫柔地聆聽「栽進別人的感受」這一個部份時,你會發現改變自然地發生…而這就是我喜愛的平凡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