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如是灭度鸡肋型员工


  曹操一句"鸡肋",杨修从中悟出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寓意,殊不知自己早已成为领导眼中的鸡肋。杨修才思敏捷、聪颖过人,深得曹操赏识和重用,但他恃才放旷,还暗中插手废立太子之事,终于被曹操以扰乱军心为借口杀掉了。
  俗话说:"没有无用的人,只有摆错位置的人。"按这种说法,仿佛鸡肋型员工也不是什么老大难问题,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不就行了?然而,在职场实践中并没有这么简单:有的鸡肋型员工把自己包装得并不怎么鸡肋,有的只能明知不可而用之,有的反客为主要挟老板……鸡肋型员工的危害已不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么简单,而是食之有毒、弃之不易。"鸡肋"有话说
  人无完人,鸡肋型员工更不是完人,但并非不完美的人都会成为鸡肋。鸡肋主要有三种,即能力缺陷型、习惯缺陷型、道德缺陷型,他们之所以成为鸡肋,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总是有话要说。
  能力缺陷型鸡肋:我是最棒的。
  《三国演义》中的蒋干两次被曹操委以重任,第一次盗来假书使蔡瑁、张允被错杀,第二次中了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给火烧赤壁"点炮"。虽然真实的蒋干与非演义中的形象相去甚远,但罗贯中的逻辑是,能力缺陷型鸡肋不会承认自己能力上的不足,再有一次机会他还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能力缺陷型鸡肋往往不能客观认识自己,甚至热衷于勇担重任以实现自我价值。HR 最大的无奈是被迫接纳领导或关系户安排的员工,只好将他们"供养"起来,损失的最大限度是工资加福利而已。但这类员工往往认为自己自带能量,不甘心被束之高阁。他们一旦"有为"起来,就会如"蒋干"一样适得其反。
  习惯缺陷型鸡肋:我没有责任。
  唯才是举、素有容人之量的曹操为什么容不下杨修?不仅因为杨修动了曹操的"逆鳞",更因为杨修的习惯性缺陷是系统性的,从"阔门"到"一人一口酥",再到"鸡肋",杨修的小聪明一以贯之。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职场中习惯性缺陷的鸡肋往往能力出众,但一点细小的毛病永远改不掉,一旦酿成大错则不可挽回。小李在广告公司负责创意和设计工作,虽然能力出众,但毛手毛脚的毛病总是改不掉,电话号码弄错是家常便饭。HR评价小李说:"小李总不能独立完成工作,他的每项工作都要若干人把关。创意火花很多,但总让人不放心,担心某个细节酿成大错。"百分之九十九的能力加上百分之一的坏习惯,小李就成了鸡肋,失去独当一面的机会。
  道德缺陷型鸡肋:我很有理。
  曹操早就看出司马懿是个鸡肋:"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久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道德缺陷型鸡肋也被称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往往更会做职业规划:开始时猥琐发育,积蓄力量到一定程度时就有了要挟老板的筹码。对司马懿这样的鸡肋,曹操能做到慎用、使用,但曹氏后人却越来越失去控制能力,終于导致曹魏江山易主。司马懿在名声上一直被差评,不仅因为他的领导并非昏庸无能之辈,更因为他从出山那一刻就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司马懿不会觉得自己道德上有瑕疵,或者故意不承认这一点。司马懿的理由至少有二:大魏的成功能离开我司马家族吗?你们曹家不也是这么上位的吗?
  公司里最棘手的也是道德缺陷型鸡肋,他们往往有着非常出色的业务能力,表面上也显得没有那么鸡肋,时机不成熟时可以如司马懿一样猥琐发育,时机成熟时就会为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贪污受贿、打压队友、要挟老板……他们的理由和司马懿有一拼:公司的成就离开我行吗?老板就完全干净吗?慧眼识鸡肋
  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连日阴雨,粮草将尽,汉中成了曹操的鸡肋。但曹操不计沉淀成本,果断放弃这块鸡肋,避免越陷越深。对汉中如此,对"公司"里的鸡肋型员工也是如此。曹操深知鸡肋型员工之所以成为鸡肋,最主要的原因是其硬伤无法改变:纵使杨修再有才干,其小聪明也终将坏了自己的大事;司马懿是大才,自己能控制他而自己的子孙却未必能做到;如果真有一个演义中的蒋干,曹操一定知道其鸡肋背后无法更改的感伤,决不会让蒋干有再次犯错的机会。对鸡肋型员工不能怀揣任何侥幸心理,尽量不用,不得不用时也要慎用,不可重用。职场大了,什么样的鸡肋都有,最关键的是要慧眼识鸡肋。
  能力缺陷型鸡肋和习惯缺陷型鸡肋容易识别,交待点儿小任务就能试出来。使用方法也简单,可以有再一再二,不可能有再三再四,因为许多HR的管理实践证明,"蒋干型"和"杨修型"员工不可能改变,硬要改变他们往往因成本太大而得不偿失。不被"鸡肋",必须靠员工自己。
  最难识别的鸡肋是道德缺陷型鸡肋,他们往往隐藏太深而看起来没有那么鸡肋,甚至下功夫把自己包装成圣人。
  小兵和小栗分别是甲乙双方的业务代表。甲方认可乙方的媒体,希望长期合作;乙方珍惜甲方这个客户,愿意给予更多优惠。本是一桩水到渠成的事,小兵向主管领导汇报说:还有对手和我们竞争,恐怕我们要出更高的价格。小栗则编出一个更加精彩的故事:鉴于甲方在我们媒体投放效果不理想,继续合作意向渺茫。但经过我的努力,对方决定给我们一次陈述机会,多个部门领导都将参加。于是小栗"舌战群儒"争取到甲方的继续合作,小兵以略高一点的价格击败"竞争"对手,二人都成了自己公司的"英雄"。不到半年,二位英雄都在原公司混不下去了,多年猥琐发育的成果化为乌有。原因竟然出奇地相似:自古真理大道至简,如果一个人总是创造困难再"完美"地解决,终将原形毕露。终于,甲乙双方领导坐在一起,小兵和小栗看似天衣无缝的合作其实纸里包不住火:为了掩盖自己的鸡肋本色,他们也是蛮拼的。
  小兵和小栗当然很有话说,和司马懿的话一样:我们是公司的功臣;领导并不完美。总之"我很有理"。
  其实曹操杀杨修这个鸡肋的时候,何尝不知道自己也是汉献帝心中的鸡肋!"若没有我曹操,天下不知多少人称帝。"言外之意是:如果没有我曹操,大汉江山早就不复存在了。有了曹操,大汉江山还在,但正一步步成为曹氏家族的囊中之物。
  但换个角度看,王侯相将宁有种乎?与其说曹操是汉献帝的鸡肋,不如说东汉和汉献帝的先天不足让曹操从"治世之能臣"变成了"乱世之枭雄",也就是汉献帝心中的鸡肋,司马懿没有资格拿曹操说事儿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东汉只有一个企业。如果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曹操可以跳槽,可以自立门户,也可以成为本企业的CEO。总之,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小兵和小栗也没有资格拿曹操说事儿。玩转鸡肋的三境界
  有一百种鸡肋型员工,就有一百种对症之道。但玩转鸡肋型员工,不同的管理者有不同的境界。
  第一种境界:有为。
  孔门十哲,各有千秋。但让他们换个角色,恐怕未必称职。扬长避短式的用人之道对优秀的人管用,对普通人也管用,只对鸡肋型员工不管用。
  鸡肋型员工甘心做鸡肋,实则出于自身的缺陷。但毕竟员工不是说解聘就可以解聘的,有为的解决之道就是明知不可而用之:对能力缺陷型鸡肋,培训没有什么效果,适应他们的岗位又不多,总不能因人设岗吧?降低成本是个不错的选择;对习惯缺陷型鸡肋,让他改掉小毛病已不现实,那就当X理论的人管理吧,把人变成机器,成长空间也就有限;对道德缺陷型鸡肋,不要抱有任何细想,变成计件工作者,与晋升无缘。落笔至此,我突然同情起鸡肋型员工。
  第二种境界:无为。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板只要做到不仁,无为而无不为,鸡肋型员工自然被淘汰出局。
  能力缺陷型鸡肋总是重复同样的错误,怎能竞争过普通员工?习惯缺陷型鸡肋如同考试时总是忘记写上姓名一样,成绩再好与自己有何关系?道德缺陷型鸡肋处处处心积虑,过多精力用在小聪明上了,一定影响自己的大智慧。在健全的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鸡肋型员工就会失去用武之地。落笔到此,我更担心鸡肋型员工的命运了。
  第三种境界:无相。
  《金刚经》提倡無相布施,即没有布施的我,没有受布施的人,也没有所布施的物,布施后也没有求报的念头,这种三轮体空无相布施的功德才是最大的功德。毕竟佛度众生,不舍一人。如果能将鸡肋型员工变成鸡腿型员工,善莫大焉。《地藏经》记载,地藏菩萨亲自向释迦牟尼佛保证过:"凡是在末世,只要对佛法有一丝一毫一微尘的善根,我就一定要度他。"那么假设地藏菩萨的神力是没有问题的,不过你不能因为这句话,就等着地藏菩萨来度,自己还是要努力,否则时间就长了。无论有为与无为的方法,都是在度鸡肋型员工,能否得度,还要看自己的主观愿望。
  鸡肋型员工何去何从?HR头痛,但终有解决之道,只是苦了这些鸡肋。捡小便宜吃大亏,聪明反被聪明误,远远不如放下小聪明,宁可苦一点,别让自己被鸡肋。
  约翰·S·戈登说:"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公司。"在约翰·S·戈登眼里,公司最伟大之处在于区别于合伙制企业,有限责任使股东风险有了上限。其实公司还有更伟大的地方:让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如果汉献帝的汉朝是个公司,大股东谁还愿意亲自去管理呢?曹操可以做个堂堂正正的CEO,何必背上"明为汉相,实为汉贼"的骂名?这样,汉献帝和曹操都不是对方的鸡肋,至于蒋干、杨修、司马懿这样的鸡肋型员工,在治世能臣曹操的治理下都将无处藏身。
  《金刚经》中须菩提问佛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对公司里的鸡肋型员工该如何处理?灭烦恼,度苦海!
  鸡肋型员工之所以让管理者头痛,就是因为系统性的硬伤无法改变。这时,培训、束之高阁、解聘、换岗等措施都显得简单粗暴且后遗症明显。但所有措施都是可行的,但必须有佛陀度众生的两要素:首先要"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不放弃每个鸡肋型员工;同时,"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每个鸡肋型员工能被灭烦恼,度苦海,还需要自度才行。
  作者 辽宁第一时间广告有限公司 总经理
网站目录投稿: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