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伦敦小说选》是一本由[美] 杰克·伦敦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00,页数:3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杰克·伦敦小说选》精选点评: ●就爱看狗与人的冒险故事… ●激发创作欲。 ●给翻译 ●冰天雪地里的勇敢者的小说。强者的故事那篇真是绝妙的寓言。 ●很多年前就听过那狗狗的故事 ●读完后 我连着做了两个关于冰雪的梦 梦见我那堆满回忆的抽屉 梦见觊觎我的恶狼 他笔下的人物都带着种穷人才能体会的坚韧 那也是我梦到的 ●据说杰克伦敦藏书过万,我毫不质疑。 ●大学时在图书馆借的,看杰克伦敦的文章,可以感觉到实实在在地活着 ●特别适合在冬日里,在"饥寒交迫"的境况下,在人生失意饱经挫折的时候来读这本书,书中这些个小故事会给你以力量,勇气,和坚持生存下去的念头。 ●希望之后的绝望 《杰克·伦敦小说选》读后感(一):人性的放大 《杰克伦敦小说选》这是一本汇集当年北美西部和北部拓荒历史的短篇小说集,很多故事讲述了拓荒的故事,一面展现冰山雪原或是荒郊隔壁的凄凉,一面描绘人性的各种善良、坚毅、狡猾和执着,在恶劣的环境中将人性的点滴特征放大,就如同我曾经迷恋的高海拔攀登一样。 认真的看完这本书是在我面对项目高峰期各种不平静的时候,许多的工作看似繁杂和琐碎,每天中午一篇短篇小说能让我看到了那些恶劣环境中执着的人们,相比较而言,我们的环境和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又有何种借口或理由不让自己去破冰前行呢? 《杰克·伦敦小说选》读后感(二):翻译……我不翻墙就翻你 关于翻译随便说两句自己的看法,仅代表个人观点。 在阿城的《棋王》里看到主人公提起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于是心痒想找来看看。虽然读英文版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有许多描写性的词汇都是生词,需要翻阅字典,所以大大降低了阅读速度,但是这些词又起到了烘托文章氛围、呈现文章画面的关键作用,所以我看了2、3页,还是愉快地放弃了,决定找一本翻译得靠谱一些的中文版来看看。然后,抱着"老翻译版本应该靠谱"的想法,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让我找到了这一版。然后,我就有点迷了…… 开头几句我读着就有点凌乱…… 1.英文版 2.本书版,万紫、雨宁译 不得不吐槽,开篇短短这么几句话就没译清楚…… 什么叫"总算剩下了这一点"? 原文语气是这样?——"This out of all will remain" "能做到这种地步就算是胜利"—— What?还出来日本小说翻译腔了?还是这是台湾小说说话的语气? "尽管他们输掉了赌博的本钱"—— emmmm……感觉怪怪的,这是直译还是意译呢? 然后最精彩的一句话来了,导致我直接摔书…… 《杰克·伦敦小说选》读后感(三):来自北方的奥德赛 看完《马背上的水手》,对杰克·伦敦的生平有了更多了解,虽然他只活了四十岁,他的经历却抵得上一般人几辈子的体验,至少是我所望尘莫及的。高中时看他的半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记得主人公为了坚持读书写作,每天只睡五个小时。这其实是这位作家的真实写照,凡是他想做的事情,似乎没有不成功的。他出身贫寒,不曾受过良好的教育,更背负着一个受人歧视的私生子的身份,举凡我们羡慕别人的一切借以成就事业的东西,他都没有,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让人惊叹。他与他笔下的数位主人公一样,不断的与生活进行斗争,永远不屈不挠。不会忘记《热爱生命》中人与狼之间残酷的斗争:"病人一路爬着,病狼一路跛行着,两个生灵就这样在荒原里拖着垂死的躯壳,谁都想先要了对方的命。"不会忘记《荒野的呼唤》中为争取生存不懈斗争的巴克。《北方的奥德赛》是除了《热爱生命》《荒野的呼唤》以外杰克·伦敦又一篇让我难以忘怀的小说。 荷马史诗中的奥德赛因为激怒海神波赛东,在大海上漂流了十年,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才回到家,在此期间,他的妻子一直在家等待他。杰克·伦敦笔下 "北方的奥德赛"—印弟安酋长纳斯,来自世界的边缘阿卡屯,他对仇人的女儿恩卡一见钟情。他即刻向恩卡的母亲提出大宗聘礼,付出了他所能付出的一切,包括成堆的礼物,鱼、皮毛和油、珍贵的玻璃珠子和大皮船。他成功了,然而在他的婚礼上,来了一群在海上漂泊的人,为首的头发像海狮鬃毛的人抢走了恩卡。从此他踏上了一条寻找的漫漫长路。 这时,这个生长在世界边缘上的人才知道世界原来是很大的。他睡在各种古怪的地方,吃着各种稀奇的东西,碰见各种陌生的面孔。他越过奔腾的大海,穿过暴风骤雨,经过了上千个城市,沉睡的河、不动的森林和北方的寂静雪野,在挨了好多年的饿,找得筋疲力尽之时,他时刻记着恩卡最初那个默默相许的眼神。历尽千辛万苦,他终于找到了恩卡,他杀死了头发像海狮鬃毛的人。只是恩卡早已忘掉了他,她宁愿留在那个已经死了的人的身边也不愿意跟随纳斯回去。 他走出了在世界边缘的他的部族才知道世界原来这么大,而我们却永远没有机会去看那世界边缘的村子。我总以为这样的爱情悲剧只是在幻想中才会有,但是这一篇故事却让我真的相信有这样的故事,有这样的传奇,即使是在世界边缘。我相信关于生命、追寻、奋斗、等待与绝望的故事。 《杰克·伦敦小说选》读后感(四):很好地隐喻人类社会 以巴克隐喻个人,以荒野隐喻人类社会,这一点应该是大多数读者的共识了。 巴克从温暖舒适的南方,被拐卖到了冰天雪地的北方。在那里,他见识了"棍棒法则",学会了阴险狡诈,抛弃了道德本性,被迫开始艰苦的拉雪橇生涯。其实这很像从象牙塔走出来参加工作的大学生,第一次触碰现实的社会,不得不去转变适应,虽然过程可能会很痛苦。 然而,巴克并不能安安分分地工作,因为他有一个竞争者(或者说是领导者)丝毛犬,处处针对他。出于对权力的欲望,巴克决定取代丝毛犬的位置。为此,他极其有耐心地进行各种准备工作,直到在那个机会来临之时,一举杀死了丝毛犬。然而,在丝毛犬被消灭之后,主人(相当于人生社会中的大老板)却点名让另一条狗来做领头犬。巴克自然不会答应,在他的再三周旋之下,主人也只好让巴克来当了。这情节很像一个在职场中打拼多年的奋斗员工,终于有一天熬出头,当上了团队的老大。 与社会中很多人一样,巴克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不喜欢无聊地拉雪橇。但是他勤勤恳恳地工作,充满着工作的骄做,而且不管他的手下是否为这样的工作感到骄傲,他都会确保团队的成员尽到自己的本分。这种工作如机器般有规律,但是极其单调。日复一日,大同小异,没有什么区别。然而,即便是这样的工作,狗干久了都会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病入膏肓的戴夫,依然坚持干活。剥夺他干活的权利就像要至他于死地一般,他宁愿在工作岗位上死去。不过说的也是,一只不能干活的狗,又有什么用呢?精明的主人很快会买来一只年轻力壮的狗来取代他。失去工作的戴夫又没有其他谋生手段,这不是也要死吗?看来这不仅仅是工作的自豪感,恐怕还还有着对失去工作深深的恐惧。 事实证明,巴克是非常优秀的领头者,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都非常出色。他们团队夜以继日地高强度工作,本以为能换来一段充足的休息时间,不料却又被转手卖给了别人。说到底他们也只是狗,人根本不在乎。新的主人既缺乏常识又蛮不讲理,非要巴克他们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遇到挫折就一个劲地把气撒在巴克他们身上,团队成员苦不堪言。这很像"工作中碰到坑爹老板"。 后来是桑顿救了他们。桑顿是个好主人,巴克也非常知恩图报。他们一起长途跋涉,披荆斩棘,终于找到金矿,大发了一笔。然而,此时巴克内心深处的野性已经被渐渐唤醒,他不想再拉雪橇了(关键是他也有这个能力),他渴望回归自己的本源。后来桑顿被土著杀害,愤怒的巴克在报复土著之后也回归了荒野,成为一头狼,再也不是拉雪橇的狗了。 "他好奇地嗅着人的尸体。他们如此轻而易举地死去。杀死一头爱斯基摩犬要比杀人困难。要不是他们有弓箭、长矛、棍棒,否则他们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从今以后,他就不会害怕他们,除非他们手中拿着弓箭、长矛及棍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