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风而立》 1962 黑白片 90分钟 苏联高尔基少年儿童电影制片厂摄制 导演: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 编剧:阿历克山德尔·戛里契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 摄影:维亚切斯拉夫·舒姆斯基 主要演员:拉莉萨·鲁日娜(饰斯薇特兰娜) 维亚切斯拉夫·吉洪诺夫(饰苏兹达列夫大尉) 克拉拉·鲁契阔(饰娜塔莉娅·米哈依洛芙娜) 列昂尼德·贝柯夫(饰戛尔库沙) 【剧情简介】 1941年6月20日,斯薇特兰娜从东部的海参崴前往西部一小城去会见从事地质勘探工作的未婚夫伊果尔。不想途中爆发了战争。她的箱子被人偷走,她也不幸得了斑疹伤寒,在新西伯利亚住进传染病医院。出院时已是冬天,斯薇特兰娜因患传染病,头发被剃光,只好戴顶棉帽。 经过千里跋涉,姑娘终于来到了西部小城,来到伊果尔在信中告诉她的那幢地处城市边缘、临风而立的房子。但她已见不到恋人,伊果尔在房门上留了一张字条,说他已入伍开上前线,攻克柏林再回来,他希望斯薇特兰娜等他。斯薇特兰娜决定在这里等待未婚夫的凯旋。占用这幢房子的一支部队即将开拔。临行前军人拉夫连蒂耶夫把一个保险柜托付给斯薇特兰娜,告诉她将有一辆卡车带着他的亲笔信来领取。 部队刚走,军队办的《前进报》的编辑部又立即占用了这幢房子,斯薇特兰娜尽力帮助编辑部干杂活,每天从早忙到晚,不是劈木柴,就是洗衣服。她和编辑部的道尔莉·玛克西莫芙娜上尉相处融洽,玛克西莫芙娜希望上帝保佑她的丈夫和儿子在列宁格勒平安无事。在除夕之夜,她无限怀念去年今日与丈夫一起在朋友家度过的欢快的新年,然而斯薇特兰娜的新年却毫无欢快可言:母亲老是有病,奶奶老态龙钟,爸爸总是替人在医院值班。 一天,拉夫连蒂耶夫从省执委会打来电话,要斯薇特兰娜按约定时间到桥头去接来取保险柜的卡车司机。斯薇特兰娜在桥头遇见一位工兵,便向其打听伊果尔的消息,工兵说他认识这个"精明的小伙子",但他还没来得及说出伊果尔的下落就遇到一阵轰炸,这位士兵为掩护斯薇特兰娜,不幸牺牲。司机始终没有来。斯薇特兰娜惊恐地回到住所,发现伊果尔的房门已被打开。她急忙走进去,只见沙发上躺着一个人,脸上蒙着军大衣。伊果尔回来了!她立即蹲在他身旁,撩起衣袖,贴在脸颊上,军人醒了,但那是编辑部的苏兹达列夫大尉,他刚采访回来。斯薇特兰娜忽然看到伊果尔的衣柜里挂着一件白色连衣裙,上面别着张字条,那是留给她的礼物。在编辑部的新年晚会上,当斯薇特兰娜穿着这件洁白的连衣裙出现在全身戎装的人们面前时,仿佛给大家带来了和平和幸福的希望,她是作为苏兹达列夫的舞伴来参加这一盛会的。酒阑人散后,苏兹达列夫向她倾诉情怀,斯薇特兰娜制止了他,她要永远忠于她的伊果尔。 一个阴霾的日子,苏兹达列夫离开了编辑部,斯薇特兰娜为他送别。途中,她把与伊果尔的关系告诉了他,苏兹达列夫送她一支手枪。斯薇特兰娜踏着雪回来时,发现整个编辑部已经撤离,只留下朱巴列夫大尉在等她,斯薇特兰娜不愿离开这幢房子,她要在这里等伊果尔回来。编辑部刚撤走,野战医院又来了,斯薇特兰娜于是又帮助医务人员护理伤病员,有时她还顶替护士协助女外科医生娜塔莉娅·米哈依洛芙娜做手术,很少有空闲时间。 春天来了,医院接到军参谋部的命令:紧急撤退!斯薇特兰娜仍然不愿离开这幢房子。又一个连队来到这里,这里已变成前沿阵地,电话线路也断了,四处都是火光炮声,斯薇特兰娜不停地给伤员包扎。防御战坚持了五天五夜,最后一批面包干也已吃完,弹药只够打三天的了,处境十分艰难。战斗间歇,指战员们的生活很单调。邮递员戛尔库沙把邮局里无法投递的信带给大家解闷。这批战前寄出的信,因收信人上了前线而无法投递。战士们每人拆阅一封信念给大家听。忽然,斯薇特兰娜听到了熟悉的话语:"……而我,也为了一切感谢你,为了你生活在大地上,为了你爱上了我,也为了我爱上了你……"原来,这是她战前寄给伊果尔的信,那战士念得费劲,就请她念。斯薇特兰娜饮泣念完了信,战士们还想听,于是她又念信上没有的心里话:"不管分别多久,我一定等到你回来。我知道,你会来的,你会来按门铃:三短一长,那时我给你开门,拥抱你并说:我已经永远来到了你身边。" 连队与上级的联络中断,斯薇特兰娜主动提出替连队去给季其柯将军送信,由于信上说斯薇特兰娜是本地人,所以将军又把她派回来了。经过几天激战,连队共有27人牺牲在这幢房子里,剩下不到10个人即将撤离,斯薇特兰娜送走了他们,仍然留了下来。野战医院在随作战部队进攻途中又路过这里,待了一段时日。伤员中有苏兹达列夫大尉,他问斯薇特兰娜,伊果尔还是唯一的吗?斯薇特兰娜的回答是她的伊果尔没人能取代。野战医院离去后,《前进报》编辑部的别捷尔松上校又路过这里。他告诉斯薇特兰娜:编辑部的大多数同志都牺牲了。不久,斯薇特兰娜最初在这幢房子里见到的拉夫连蒂耶夫来取走了保险柜。 空荡荡的房子里只剩下了斯薇特兰娜一个人,恍惚中她似乎听到了与她一起在这幢房子里战斗过的同志们断断续续的话语声,也听到了门铃声:三短一长。她不知道:是她的伊果尔真的回来了,还是他已永远留在战场上…… 【鉴赏】 本片导演罗斯托茨基曾拍摄过三部战争题材的影片,三部影片视角不同、风格各异,第一部是与捷克斯洛伐克合拍的《五月的星》,第二部就是本片,第三部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罗斯托茨基对战争有深切的感受,战争刚爆发他就上了前线,战斗中他失去了一条腿。据统计,1922年出生的每一百名苏联青年,从战争中生还的只有三个人。罗斯托茨基虽然残废了,但他是三个幸运儿之一。他的经历使他的三部战争题材的影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他对银幕上的主人公所遭受的一切有强烈的参与意识。 《临风而立》不是正面地表现前线的英勇战斗,而是展示战士的亲人在那艰苦的岁月是如何生活的。影片朴素地阐述了一个普通的俄罗斯少女的命运和她的美好心灵,她对未婚夫的忠贞爱情战胜了战争的残酷。 影片拍摄的年代正是苏联电影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面创新的时期。本片在继承俄罗斯文学艺术的传统的基础上探索了新的表现手法。应该说,女主人公斯薇特兰娜的形象与俄罗斯古典文学有着继承关系。她勇敢、善良、纯朴、热爱祖国、忠于爱情,使人想起了古罗斯苦苦思念丈夫的雅罗斯拉夫娜,或者令人将她与涅克拉索夫笔下的女十二月党人、屠格涅夫作品中像水晶般纯净的少女相媲美。编导在使斯薇特兰娜的形象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和诗意的同时,又竭力要表现出她是一个很普通的姑娘,这样的姑娘在当时的苏维埃国家里成千上万。因而,关于斯薇特兰娜的故事就变成了关于青春时期就遭受战争袭击的苏联整整一代青年的故事。 影片不是传统的戏剧式的结构,而是一首清新的散文诗,它像康斯坦丁·西蒙诺夫的名诗《等着我吧》那样,是一个少女等待未婚夫从前线归来的故事。在斯薇特兰娜的命运中,本来很传统的故事里融进了现时代的内容:斯薇特兰娜不是像闺中少女那样消极地翘首等待着未婚夫,她是在默默的奉献中与未婚夫一起为未来的胜利、和平与幸福进行着不懈的斗争,她时而成为战地记者的助手,时而承担起护士的职责,时而又是一个迎击敌人的战士。 本片近似室内剧,剧情始终限制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处于城市边缘的一幢"临风而立"的房子里。编导让女主人公住在这幢房子里,她也像这幢房子一样,经受着四面八方吹来的风,却始终挺立着。编导把观众也带进了这幢房子,先是部队撤退的风浪冲击着这里,这里轮流地住过战地报社、野战医院以及把一所和平住宅变成坚固堡垒的步兵连。观众和斯薇特兰娜一起认识了若干战争中的人。后来,部队开始进攻,从这所房子里撤离的单位又相继途经这里。这样处理,编导是有意识地凝聚焦点,把祖国、人民所走过的艰苦的战争历程在这幢房子里集中地展示出来。影片围绕着斯薇特兰娜描写了战斗、短暂的喘息、死亡和胜利。斯薇特兰娜这个贯穿全剧的形象把几个单独的小故事连结了起来,使影片的剧作结构颇有新意。 片中有几场戏处理得很细腻动人。影片开头,斯薇特兰娜穿过整个国家从东部来到西部小城,她对战争还毫无认识。为了找到"区民事登记处"的牌子,她点燃了一根火柴,这在空袭频繁的战争年月是不允许的。她还向巡逻兵打听桥在哪儿,巡逻兵说:"对桥那么感兴趣,根据战时法令,就得把你处死。"她的这些举动勾勒出她是一个多么年轻、天真、缺乏生活经验的姑娘,但警惕性高的巡逻兵反而对她产生了怀疑,认为她乔装病人,还戴着棉帽,形迹可疑,所以巡逻队中尉让她摘掉棉帽子。当银幕上出现斯薇特兰娜剃得光光的脑袋时,所有的人都沉默了。这对一个少女来说是多么残忍啊,这个细节预示着女主人公将经受更多的严酷考验。 新年晚会这场戏也激起了人们的万千思绪。在那艰辛的日子里食物匮乏,编辑部靠每个人缴一份口粮才办起了这个晚会,斯薇特兰娜没有配给证,苏兹达列夫替她缴了一份口粮,让她作为自己的舞伴来参加晚会。当斯薇特兰娜穿上未婚夫留给她的白连衣裙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尽管她头上刚长出了一层短短的头发,但在这严酷的环境中,已显得很女性化了。她的出现令人赞叹,她似乎像一个圣洁的天使,给人们带来了对和平与幸福的企望,使得晚会结束后苏兹达列夫向她表白内心对感情的强烈渴求变成完全可以理解,苏兹达列夫对她说:"我刚从地狱般的地方,从血水、污泥、死亡中回来,突然见到了你!而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我和你两个人在一起,你和我!我就觉得幸福。"编导正是要说明:这些普普通通的苏联人是热爱和平与幸福的,正是为了保卫大地上的宁静祥和,他们才不得不拿起武器。突出人性和人道主义是这一时期拍摄的苏联影片的一个鲜明特点。 斯薇特兰娜的形象和以往苏联战争题材影片中的丹娘式形象完全不同,她不是英雄,没有为国捐躯,也没有立下丰功伟绩,她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俄罗斯少女,但却很真诚,她在这幢房子里的大部分生活是刷洗地板、洗衣服、劈木柴、照顾伤病员等。被战争驱赶的人们在这幢房子里住一段时间就走了,可她却一直留在这里。 还有一场戏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外科医生娜塔莉娅、护士以及斯薇特兰娜一起彻夜不眠为伤员们做完手术,在清晨的寂静中,以惊异的神情倾听着,似乎听到有什么东西在滴流。原来院里一棵白桦树被弹片击中,从树干上的伤口流出来的树浆缓缓滴落在一个旧钢盔里。娜塔莉娅舒口气说道,"什么特别的事也没有,只不过是春天。"这使人感到,大地上的生机不会因战争而泯灭,真理总是要战胜邪恶的。在这里,导演探索到了富于表现力的形象化的电影语言。 读信一场戏充满了幽默感:遥远的和平生活的几点光斑照射在暂时平静的这幢房子里,无人知晓的写信人朴实的关怀在这个情境中是多么令人发噱,如那封询问要不要卖掉家中牲畜的信,某一学者给他"尊敬的同行"的一封关于"种类迁徙进化"的莫名其妙的信,因领到去雅尔达的疗养证而欣喜的信……最后,还有斯薇特兰娜给未婚夫的那封信。她读信时,摄影师舒姆斯基的镜头滑过每一个人的面庞,向观众展现了微笑着的脸、喜悦的眼神……保存在揉皱的小三角形信封里的诚挚的温存,慰抚着人们的心,使这所遭到炮弹破坏的房屋充满了暖意。 步兵连的战斗因突然听到德国人的广播而中断,寂静中听到了从敌人战壕那个方向传来的夏天黄昏走过市郊时可以听到的那种圆舞曲的旋律,这个旋律里插入了温情的、哀伤的女声:"万尼亚!万涅契卡!别开枪,别开枪,亲爱的,别打了,春天来了,万涅契卡,我要生活,要玩乐,要爱……"这些话曾使战士们沉默了一分钟,在这一分钟里,他们也许想起了恋人的面容,河边幽静的花园,拂晓时分的夜莺……但这仅仅持续了一分钟,他们立即明白这不是俄罗斯女人在说话,而是敌人的留声机放出来的唱片,法西斯匪徒居心叵测地想瓦解苏军的战斗意志。步兵连的战士们立即把对家乡的思念化为对敌人的仇恨,继续勇猛地向敌人射击。 影片结尾,斯薇特兰娜在这所空荡荡的房子里,听到了门铃声:三短一长,这是一个不划句号的结尾,既可以理解为大团圆的结局:伊果尔回来了,也可以认为伊果尔已永远留在战场上,铃声只是斯薇特兰娜的臆想。从现代观念的剧作来看,伊果尔回不回来并不重要,斯薇特兰娜的忠贞、纯洁的爱情战胜了一切,才是影片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