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生的语文感情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一环,感情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采用范读、多种形式朗读等方法指导小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感情朗读;指导;小学生 朗读是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表达出来的一个过程。新课程基本理念要求: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带着感情、读出感情的朗读,称其为"感情朗读"。感情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美感,它能够使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同时受到情感的感染和熏陶。低年级孩子由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较差,实际生活体验较少,对他们来说,感情朗读自然会有一定的困难。但低年级学生没有多少心理和思维定势,可塑性教好,模仿能力较强,形象思维比较活跃,这是进行感情朗读的有利因素。下面我对如何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感情朗读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应特别重视做好教师的范读 真实的情感是朗读的灵魂。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首先老师必须先"动情",所以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教师在范读时,一定要入情入境,做到声情并茂,形象生动。要注意通过语调的升降、语气的轻重、节奏的缓急以及逻辑停顿等,充分展示语句中特别是关键字词间的情感意蕴,让学生有意识的进行模仿、体会,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想象,培养他们的语感能力。同时教师在朗读中还要通过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动作,把课文表达的喜怒哀乐直接传递给学生,让他们直观形象的进行感情体验,强化他们的审美感受。如我在教学《纸船和风筝》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松鼠和小熊相好时的惊喜、快乐,闹别扭时的难过、失落,以及云开雾散时的兴奋、激动,从而领略到故事情节的波澜起伏和主人翁情绪的阴晴变化,我决定通过身临其境的范读来感染学生。前半部分的描述语调平稳、语速稍快,当读到松鼠和小熊吵架之后,"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从这里开始情绪急转直下,语速稍慢,饱含深情,读出了松鼠和小熊的伤心感、孤独感。当读到"松鼠再也受不了啦,"语调提高,速度加快,此时,由于心理情感的投入使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的情感很快感染了学生,许多学生眼含泪花,他们都能随着松鼠和小熊的喜乐而高兴,也伴着它们的痛苦而忧伤,都表示很想像老师这样读课文。这时,给他们配上音乐,让他们随着松鼠和小熊的心情的变化来朗读,自然,这种感情的体验,又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二、充分调动和努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这是获得情感体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出色的感情朗读一定会伴有心领神会的体悟和合情合理的想象,感情朗读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古诗词高度凝练,字数有限,要把短短的几行诗句的韵味读出来,美感读出来,从而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就必须挖掘古诗中的艺术空白,启迪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与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真切的领悟、品味其中的精微意蕴和无穷韵味。《村居》描绘的是村童们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着风筝的快乐情景。诗的前两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是杨柳醉春烟"描绘的是一幅"花草盛开、千里莺啼、令人陶醉"的美丽春景。此时我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并提示学生要结合文中的描绘和自己实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用心地想象仲春时节农村田野生机盎然、景明风清的美好景象。结果有的学生说,我好像看到一群小孩在青草地上放风筝;有的学生说,我好像看到春天来了,花红柳绿,莺歌燕舞;还有一个学生说,我好像看到公园的池塘边柳树那长长的柳枝在飘来飘去。这样一来,美的诗句就在孩子的想象中得以生动的体现。诗的后两句"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是全诗的中心画面。儿童归来放纸鸢不是瞬间的情景,而是持续活动的画面。教学中,我让学生要想象放风筝场景中的轻快,娴熟的动作,快乐的叫喊声,风筝在天空中飘舞的姿态等。这时,学生脑海中不觉浮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朗读时,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欢快、活泼的语气,与诗人一起感受着村童放纸鸢的乐趣。 三、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为了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达到以读带讲、以读促解的目的,我在教学中常常采取多种朗读形式。如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导读、分角色朗读,以及表演式朗读、竞赛式朗读、配乐朗读等。根据不同的课文,我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朗读的指导,根据学生不同的生活经验,我引导他们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如:在教学《画家乡》一课,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淘淘、山山、平平、京京的家乡图,学生在听、看的过程中进入了情境,受到美的熏陶,从而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起有感情朗读的兴趣。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愿意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每读一段边出示相应段落的图片,并配有音乐,使学生读起来入情入境。 朗读教学的指导是实现阅读教学目的的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我们应重视朗读的指导,让学生把文章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