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3·15"晚会将电商平台背后赤裸裸的刷单产业链公之于众。淘宝迅速发布声明呼吁各方齐力打击刷单产业链。但刷单链条并未因曝光而大受影响。在这场刷单战役中,到底是道高还是魔高? "刷"不死 据长期做刷单业务的薛女士表示,去年开始,淘宝平台监管加紧,此前几个刷单的组织大部分解散,但自己所在的刷单群每日仍有管理员发放几百单任务。此前做刷单任务一般集中在YY平台,后来刷单群集中在QT平台,今年"3·15"期间QT平台的大量刷单群被封,目前也有部分恢复。"淘宝平台监管严格,刷单现在都有严格的流程,若操作不够谨慎很可能导致刷单店铺被降级处罚,刷单手的淘宝账号也很有可能被封。"龚女士说。 在另一个规模较大的刷单网站找到了薛女士所指的严格刷单流程,这个名为"简单化"的刷单网站内拥有几近标准化的刷单教程,刷单手注册成功后即可抢刷单任务,并获得相应奖励。在一份淘宝店铺的刷单任务中,任务发放者将刷单手需要完成的"规定动作"简单描述为:"审核、实名、三心、货比、浏览、底图、停留、宝贝收藏、宝贝分享、拍前假聊、快递签收"等代号。薛女士表示,上述代号意味着刷单手必须走上述流程才能获得奖励,"其中,实名即刷单手账号已支付宝实名认证,三心为刷单手账号等级需达三颗心才能接受此任务,货比即按照任务要求进行货比三家并给予截图证明,拍前假聊即刷单手在旺旺上假装咨询再拍下,快递签收即刷单手必须填真实地址签收商品"。 薛女士表示,一个刷单手一天刷不足20单可获得回报100元左右,"刷单赚的是辛苦钱,拉刷单手入群刷单利益更大,现在市场价是90-150元/位"。 不刷等死 淘宝小商家每次刷单付出的成本在5-10元,与淘宝平台高昂的广告价位相比,投入相对较小的刷单成为中小商家获得品牌、店铺曝光的救命稻草。 淘宝平台目前有淘宝直通车、钻石展位、麻吉宝、淘宝客及Tanx Ad Exchange等。其中,淘宝直通车按照CPC(单次点击费用)计算,钻展栏位则按CPM(千次展现费用)计算。 公开资料显示,淘宝平台钻展栏位最低300元/天,预算大小决定获得流量的多少。有淘宝商家透露,目前平台钻展的首页广告前次展现费用为10元左右,直通车首页的单次点击费用为3元,甚至有部分商家反映,一些竞争激烈直通车广告位费用超过10元/次。 据悉,淘宝首页搜索"宝贝"的默认显示结果为"综合排序"搜索结果,平台综合"卖家信用、好评率、累计本期售出量、30天售出量、宝贝浏览量、收藏人气"等因素来竞排,同时,广告的价位也采用竞价排名方式,店铺投入广告费用越多则可获得更多用户,店铺和品牌的露出机会越大。不过,品牌展示几率也与关键词设定、店铺的商品、装饰等因素有关系。但想要在淘宝平台成千上万的店铺中脱颖而出,大量广告投放获得巨大流量是最大捷径。 除了是获得流量的高性价比渠道外,刷单也是商家在激烈的淘宝平台竞争中谋生的一条路。在业内甚至一直流传着一条"刷单找死,不刷单等死"的刷单理论。 以C2C(个人对个人)模式起家的淘宝平台像是打开了一个希望之盒,低门槛让大量怀揣创业梦想的人们开店经商。不过,随着商家如潮水般涌入,平台上任意一个商品品类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某销售茶类商品的商家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自己欲开设一家淘宝店,但市场调查完之后让他吃了一惊,"销售同类产品的商铺数都数不清,并且有些商家价格低的惊人",在业内人士指导下,他才明白,作为后入者,刷单是短时间内获得迅速提升曝光的最好途径。 淘宝店主表示,自己店铺已经很难从淘宝平台中直接获得流量,流量都是通过自己在其社交网络宣传获得,"这种方式也造就了大批网红"。 照旧 喜欢买外贸衣服的赵先生一直关注着某淘宝店微信公众号。不过,让他纳闷儿的是这个店隔一段时间就会更换淘宝店,"这个新店用不了几天就会成为一个皇冠店"。 其实,这样的情形在淘宝圈并不新鲜。有多名淘宝店主透露,手中远不止一个淘宝店。其中一个商家表示,"商家向买家快递商品时都会附加宣传页,鼓励消费者关注微信号等其他社交网络,这样可以避免换店时老顾客流失"。 淘宝对于刷单商家的处罚也分为多个等级,归纳起来可以分为"暂时性封店"和"永久性封店"。暂时性封店并不会影响后续经营,只有永久性封店意味着一个淘宝账号将被禁止再开淘宝店。 "有电商的地方就有刷单"已成为行业共识。除了电商平台之外,目前新兴的专车平台、O2O项目也多次被曝刷单。在业内看来,在靠数据说话的商业市场中,刷单成为平台"欲罢不能"的解药。 没有评价体系就不存在"刷单",但评价体系设立的目的不是"刷单",而是商业运营中数据收集的考虑。刷单的违法性自不必再言,关键在于刷单现象如何规制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阿里巴巴日前宣布将商家交易量、评价实施折叠、隐藏,以此降低商家对刷单的依赖性。 淘宝等电商平台因为刷单丑闻而品牌受损确定无疑,此前,曾多次有消息爆料称,电商平台面临绩效考核压力,也会参与到刷单产业链中。去年"双11",阿里巴巴912亿元的销售额再创纪录,但狂欢刚结束就传出了小米、华为和魅族三大手机经销商互相指责对方刷单的尴尬一幕。根据当时传出的各类材料显示,刷单之举可谓猖獗。不过,作为平台一方,阿里最终也未明确表示介入调查,并公布最终调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