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春百汇街上,有一家很特别的鞋店,屋子里一面墙的货柜全都摆满了鞋,皮鞋、旅游鞋、休闲鞋……每双鞋都套着干净的塑料袋,贴着标记。在这个5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除了鞋,便是修鞋、做鞋的配件和工具了。小店的主人是47岁的唐先生,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唐"。 学成技艺给自己打工 他在街边摆起修鞋摊 老唐是公主岭人,1984年到长春打零工,1990年干上了修鞋这行。几年的打工生活让老唐有了一个想法:打工永远是给别人干,只有手艺才是自己的。于是,他用这几年打工攒的100多元钱在远达大街上摆了个修鞋摊。65元的手摇补鞋机,7元钱的钉拐子,再加上锤子、剪子,一些备料,100多元就用得差不多了。 精湛手艺成一绝 鞋摊迎来回头客 捶捶打打、粘粘补补、削削剪剪,看上去就那么几下,觉得很简单,但是其中的技巧还真是一般人做不到的,老唐偏鞋掌也是一绝,一般修鞋的地方只是找一块胶皮补在偏了的地方,抬脚的时候看着的就是一块"疤",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善于琢磨的老唐就想,怎么样既能把鞋子修好,又能让鞋子美观那?这点小事是难不倒聪明的老唐的,他先贴一块把偏的地方找平,然后再贴整个鞋底,这样鞋子看上去就不会再有"疤"了。虽然比较费事,但是老唐的用心得到了顾客的认可,迎来了许多回头客。从此,活好,不糊弄人的口碑就这样传出去了,让不足5平方米的小店,天天都能顾客盈门。 拜师学艺求创新 练成做鞋"真功夫" 1993年的时候,不满足现状的老唐开始尝试做鞋。那时候,市面上很流行军沟鞋,经打听,一双鞋做下来150元,利润很可观。虽然老唐修鞋在行,但是做鞋他还是个门外汉,只好雇来鞋厂师傅,拜师学艺。原本以为是个新起点,但事与愿违迎来的却是一盆当头凉水。 第一个顾客的鞋子就遭到了返工,原来鞋厂的师傅光会做鞋,但是不会量脚码,这样一来,鞋帮于鞋子不合适,只好返工重做了。当时做十双鞋仅有一双算是合格,时间一长,师傅做的鞋都不被顾客接受,就这样,小店挺到1995年,就赔了两万多元。 老唐开始想别的辙。一天,他无意间看到书店里有专门介绍做鞋的书,台湾版的,一本100多元。想想还欠着一屁股债,老唐一咬牙买了4本,书中的专业知识让老唐学到了"真功夫"。1996年,老唐到桂林路重新开店,开业当天,就进账100多元。后来小店拆迁,老唐就到了百汇街与西康路交会的地方。 独门绝活:大鞋能改小 小鞋能变大 无论走路还是开车,鞋对我们来说都是必不可少。可是鞋未必全能合脚,而且穿久了肯定要出毛病……在老唐这儿,凡是鞋的"疑难杂症"没有处理不了的。而且老唐还有独门绝活:大鞋能变小、小鞋能变大。 "皮鞋的皮革都是网状有弹性的,只要在增加韧性的情况下就可以撑开,这是针对小范围的。如果想大范围变,就需要拆开,将内衬重新定型。"老唐最绝的便是将一双42码男鞋改成了38码女鞋。 现如今,修鞋圈里,有处理不了的鞋,大家都推荐到老唐这儿,而老唐店里只要开门,六七个人就从早忙到晚。他研究的保温鞋垫、偏足鞋垫还获得了专利。不过,最让他骄傲的是已经带出10多个徒弟,这些徒弟在全省范围内开的店,也一样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