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糖尿病人都在乎什么能吃,什么要少吃,事实上,除了选择合适的食物外,饮食上适当的搭配、正确的处理、适宜的饮食习惯和技巧可以帮助糖友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下面是日常降糖的5种饮食习惯!第一种就很有效,让你血糖平稳不升高。 一、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后吃主食 《中国2型糖尿病饮食指南》提出:注意饮食顺序,先吃蔬菜,后吃肉和鸡蛋,最后主食。与传统的食物交换方法相比,改变饮食顺序是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一种简单、可行、有效的方法。对糖尿病患者的干预研究表明,与先吃主食后吃蔬菜荤菜的顺序相比,先吃蔬菜后吃荤菜主食显著降低了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食用蔬菜肉类主食可以减少餐后血糖波动,长期坚持这种饮食方式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因此,将饮食顺序改为蔬菜、肉类和主食的顺序,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短期和长期血糖控制,只要能坚持一个月,你就会适应这种饮食方式。 二、饭前30分钟,吃点东西垫胃 餐前负荷是指主要营养负荷前30分钟摄入少量的大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诱导小肠释放肠肽,减缓胃排空,刺激胰岛素分泌。简单地说:饭前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肉类、豆类、乳制品等)、碳水化合物(全谷类、全豆类)、膳食纤维(如蔬菜、水果等)和其他不会使血糖升高过快的食物。这样的吃法血糖就会以相对稳定的速度上升,降低血糖峰值。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我们吃早餐时,可以先喝一杯温牛奶或豆浆,然后再吃菜包或馒头,这样可以达到饭后控制血糖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些食物是饭前吃的,但它们也需要包含在你每天的总热量中。 三、吃饭频次的改变 我们在控制血糖过程中经常听到的是"定量"、"少吃多餐",最近又提倡"一日两餐",这些吃饭频次对血糖控制有什么不同呢? 1、定时定量 定时定量吃饭有助于糖尿病患者发现自身餐后血糖的变化,以及餐后血糖与饮食的关系,有利于医生根据餐后血糖调整用药剂量。 2、少吃多餐 在饮食量相同的前提下,少餐和多餐可显著降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波动,有助于预防餐后高血糖和餐间低血糖的发生。 3、一日两餐 与一日六餐相比,一日两餐显著降低了那些需要限制热量摄入的肥胖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c肽、胰高血糖素水平和体重。因此,糖友的膳食安排,需要区别对待,应综合考虑疾病、运动、饮食习惯等因素,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佳的饮食频次。 四、控制吃饭节奏,慢慢吃 尽管吃得慢会促进富含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餐后血糖在15分钟内迅速升高,但随后就会稳定下来。对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的一项随机交叉研究表明,饮食放慢会增加饱腹感,减少饥饿感。因此,慢慢吃可能有助于患者减少食物摄入,研究表明,你吃得越快,你的体重和腰围增加得越快,综合考虑,建议糖尿病患者放慢进食速度,慢慢进食。 五、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荷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的1型糖尿病患者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而且用蛋白质替代其他大营养素可以减少血糖波动。 研究人员利用荷兰糖尿病肾病研究的数据,对1000名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观察性、横断面研究。研究人员使用问卷调查来确定参与者的饮食摄入量,包括每天的饮食记录。同时收集自报的体力活动、胰岛素剂量和血糖自我监测数值。结果表明,膳食纤维对降低血糖有显著作用。相反,碳水化合物、酒精和单不饱和脂肪会增加血糖波动。研究人员还研究了大营养素替代对葡萄糖波动的影响,当脂肪取代蛋白质,饱和脂肪酸取代单不饱和或多不饱和脂肪酸时,血糖水平显著升高,用蛋白质代替碳水化合物、脂肪可以减少血糖波动。 发表在《糖尿病》医学杂志上的这项研究结果表明,膳食纤维发挥降糖作用的机制可能包括延缓胃排空和降低α-淀粉酶与其底物结合的能力导致部分被消化的食物黏度增加,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并与肠道菌群生成的短链脂肪酸有关。 结论:在控制饮食的过程中,"吃什么"很重要,但"怎么吃"也很重要。同样的食物和正确的饮食方式,血糖会更稳定。糖友们可以根据以上5条建议,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尝试探索,找到合适的饮食方法,对于控制血糖,可以事半功倍的达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