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面包与巧克力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


  《面包与巧克力》
  1974 彩色片 153分钟 意大利维洛纳制片公司摄制 编导:弗朗科·布鲁萨蒂 摄影:卢恰诺·托沃利 主要演员:尼诺·曼弗莱蒂(饰尼诺) 安娜·卡莉娜(饰希腊妇女) 【剧情简介】
  意大利人尼诺·戛罗法尼侨居在瑞士的德语区。他不是富商阔佬,也不是教授、学子;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工仔。无论如何,瑞士富有、劳动工资高,挣钱养家从理论上说并不困难。但他必须单身孤居,经受寂寞,其味并不好受。
  戛罗法尼在一家餐厅当服务员,工作结束后,他老老实实回到租来的房间里,凝视自己妻女的照片,默默地寄托思念之情。虽然瑞士离意大利不远,交通也方便,但他不能回家。当然他不是不想回家,不想同妻女团聚,而是一个餐厅服务员的收入是难以让他经常跨越国境回家的。他必须不断攒钱,到一定时候才带上这笔钱,回家享受天伦之乐。
  戛罗法尼时刻不忘自己不过是个在瑞士打工的意大利普通打工仔,不能像在国内那样自由自在,他需要谨小慎微,时刻想到瑞士的法律和规定。
  休息日,餐厅暂停营业,戛罗法尼轮休。早晨,他来到居住地附近的公园里走走。他躺在草地上,会心地看着年轻的父母领着自己的孩子游玩。他被这情景所吸引了,他情不自禁地赞赏他人的天伦之乐。他便去逗弄孩子,就像是在逗弄自己的女儿一样。但是,这孩子是别人的,讲德语,并不理解他的善意,甚至拒绝他帮自己去捡球。孩子还是找自己的家长去了。
  戛罗法尼感到失望。他呆呆地坐在草地上,随手扔掉自己的糖果纸。他想回家了,他走到路边,环视四周,见无人,便在桥边小便了。可是,一位瑞士警察却出人意料地来到他身边,用德语盘问了他。他感到很尴尬。随地小便是违法的,他难免怨恨自己,但为时已晚。
  戛罗法尼回到餐厅,他侷促不安地窥视众人,想从他们的反应中了解这一违法事件可能给他带来的后果,幸好,一切似乎正常。然而到了晚上,餐厅经理却要他去办公室。他冷冷地通知戛罗法尼,他接到警察和卫生当局的通知,指控戛罗法尼违反卫生条例。经理最后声明:戛罗法尼不再能在餐厅工作,他被解雇了。
  戛罗法尼自知自己无颜见妻女。他决定暂不回意大利,他找了一位希腊女友,女友十分爽朗地同意暂住她家,寻找机会。
  他当上了一位意大利人的贴身随从,这位意大利人是在瑞士开厂的老板,在同乡之情的驱使下,他让戛罗法尼留在自己的身边,作为自己的随从,照顾他的日常生活。戛罗法尼还是在侍候人,只是他不再侍候很多人,而只负责一个人的生活,吃喝拉撒,饮食起居,什么都管。他的细致、体贴与善良获得了主人的好感。他的收入增多,生活似乎也好转了。老板甚至还照顾他,要他把积蓄投入自己从事的投资中。戛罗法尼同意了。他想这也许是他平步青云,改写自己生活道路的起点。他把自己的全部收入交给了老板,企望后者以后能回报他更多。
  他怀着这种企望等待着。他真诚地、踏实地为老板效劳:及时取出他该穿的衣服,准备妥当老板的晚餐。一天早晨,他像往常一样,轻声唤起迟迟未起床的老板。没有动静。他再唤叫,还没动静,他急了,晃动老板的躯体,他发现老板全身冰凉。原来老板自杀了。老板经营失败,自杀身亡是可以理解的,《面包与巧克力》 351
  但是老板的死也带走了戛罗法尼的全部投资。他没有任何字据,当局认为他只能自认倒霉。企望和财产全盘化为乌有。但他并不想在失望与失败中返回意大利。他虽然不再有在瑞士发财致富的念头,然而在瑞士找工作至少比在意大利容易。
  他终于进了一家俱乐部当服务员。他循规蹈矩,努力工作,丝毫不敢怠慢。俱乐部来的更多是常客。他由于语言上障碍,不愿同他们有更多交往。工暇时,他只是看看电视,以排遣自己的寂寞、孤独。
  一天正是意大利足球队迎战奥地利队的精彩球赛。俱乐部满座,大家都兴高采烈地在大厅观看电视上的球赛。球赛正在激烈进行,球迷不时为双方球员的技艺而呼喊。更多讲德语的人是奥地利队的欣赏者。戛罗法尼也许由于自己是意大利人,一种民族感情使他更多倾向意大利队。双方队员攻、守激烈。这时,意大利队球员进入禁区,猛然一脚,球进了球门。这时,观众席上却出现"嘘"声,戛罗法尼站起,他说了一句:"这球打得好,奥地利队的守门员是难接住的。"
  这原是一种事实,但却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反感。有些观众激动地起身指责戛罗法尼。戛罗法尼轻声说:"我只是表达我个人看法。"这句意大利语迎来了一片德语咒骂声,纷纷站起制止他,大厅里一片混乱,有人指戛罗法尼是"叛徒",动手打了他。结果,原籍意大利的戛罗法尼被解雇了,俱乐部不能雇佣一个外籍的"混乱制造者"。
  戛罗法尼气愤已极。他决定离开这片讲德语的土地,回到意大利本土去,他向友好的希腊女友告别,她劝他先别走,她刚结婚的瑞士警官肯定能帮助他。她甚至赶到车站。但戛罗法尼已下定决心,让列车带他而去。
  列车启动。戛罗法尼沉默了。他同在瑞士相识的惟一友人告别。
  戛罗法尼坐在车座上,思绪万千。火车是有目的地的,而他却难以确定自己的目的地何在。
  火车穿过隧洞,进人边境站。火车驰走后,人们发现戛罗法尼又拎着皮箱走出隧道,朝瑞士的方向走去。也许他在考虑后,决定还是回到瑞士去,不论走到哪里,道路似乎是渺茫的。面包和巧克力都是人们想要的食物,瑞士的巧克力虽比面包昂贵,但他还是宁愿先去吃巧克力。
  【鉴赏】
  一般说来,故事电影诞生以来,喜剧片的情节结构不外乎两大基础:一是将戏剧情境视为主线,作者基本上在创作时,选择足以能触动观众发笑的情节、事件。这些情节可以取自生活的偶然素材,也可以是作者想像的偶然事件,由其爆发性引起观众好奇和发笑;另一种则是重视强调人物的心理行为,处理成引人发笑的素材。这些心理行为可以是表现在日常环境中,但一般不为人所注意,一旦爆发于特定环境中,便产生一种笑料。这种笑极可能是善意的,是同情的,但也可能是悲剧性的,也就是说,人们在笑时常会感到一种苦涩。
  "情境喜剧"是喜剧片中常见的。美国电影自初创时期起,就不乏这类作品。人们不难从勃斯特·基顿、罗克、劳莱、哈代等人的影片中,看到这类喜剧,不时为人物的许多"憨傻"行为所逗笑。另一类以心理行为为基础的喜剧片,最著名的便是国际公认的卓别林。应该说,他的作品最初是以喜剧情境为基础的,例如卓别林早期影片中总有许多"打闹"、"追逐"、"扔奶油蛋糕"等镜头,使观众发笑。但是生活和岁月的实践,使卓别林的作品更趋成熟。他逐渐把"喜剧情境"作为一种背景,而把"人物的心理、性格"作为基础加以充分挖掘和发展,例如《凡尔杜先生》、《大独裁者》、《舞台生涯》、《一个国王在纽约》等。观众不再为人物的戏剧情境而笑,而是在喜剧情境的外在表现上憎恨人物行为,嘲笑这种行为的可悲性。例如凡尔杜先生是个悲剧人物,他的杀人经历是让人憎恨的,但是,卓别林在处理过程中,却首先突出了凡尔杜先生基本性格中的善良、温和面。他失业了,为了家庭生活,他专门以一些富孀作为谋害对象。这就使他的谋害行为与个人基本性格形成了强烈的对立,其谋害行为本身可笑滑稽但也具有一种苦涩感。人们虽被他的行为逗笑了,但是这种"笑"中并无某种嘲笑,而是一种同情,从而《凡尔杜先生》最终有了悲喜剧的性质。
  《面包与巧克力》也是一部以人物心理作为基本结构因素的喜剧片。意大利是有喜剧传统的国家。其影片较少以一般"插科打诨"、"恶作剧"等噱头作为叙事基础。在60年代前后,影片作者大多是在嘲讽意大利社会生活中的陈腐、落后面 (如《意大利式离婚》)。70年代后,喜剧片已更多以人物心理行为作为基础,而嘲讽环境生活的不人道和充满艰辛,让人在笑中流出苦涩的眼泪。《面包与巧克力》正是这类喜剧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部影片中,作者布鲁萨蒂以一个侨居瑞士的意大利普通人物在瑞士的生活遭遇作为叙事基础。从一般情况看,他原可以通过意大利语与瑞士德语间的语言障碍,借助两国生活之间的差异来作为引人发笑的笑料,而这种笑料无疑是肤浅表面的,但是他却有意识地摒弃了这些,而强调了人物的心理与环境的矛盾,从中产生"噱头"笑料,这就深化了主题。
  《面包与巧克力》的主人公戛罗法尼是一个普通的意大利人,他没有太多文化,他为了生活而劳动,侨居瑞士。他只想"打工、存钱、养家"。但是,他的简单想法同他所生活的具体环境却产生了矛盾。这种矛盾最初纯属个人生活方面的,但是产生矛盾的基础根源却是必然的:他孤独,无法得到他喜爱的家庭生活,因此,休息日他去公园游憩。他想同孩子玩,但是,孩子不懂意大利语,并不理解他的心情,而躲开了。他很伤心。在街上,他的意大利小市民性格又使他忘了瑞士严格的卫生条例,而在街上小便。这笑料当然让人情不自禁地发笑,笑他作为身居异国的普通小市民的苦恼与陋习。
  但是,作者布鲁萨蒂并不满足于将影片的噱头、笑料更多地集中在主人公戛罗法尼个人的性格和生活习惯上。戛罗法尼企望发财致富,将积蓄毫无条件地交给意大利籍老板。他原想语言不再成为一种障碍,他以为自己有了平步青云、改变自己生活的机会,但是,老板的突然自杀,他又一无所有了。这是喜剧笑料,但也是他性格的必然性表现:作为一个普通意大利人,他不谙法律、条文与商业规律,并且贸然轻信同乡,因之,人们不禁对他的愚蠢行为感到可笑,也产生了一种同情感。
  布鲁萨蒂紧紧把握住他的民族意识作为影片的高潮:人们可以想像戛罗法尼原是谨小慎微的,他本不愿同人争斗、吵架。但是在一场球赛的电视转播中,由于他说了维护意大利的公道话,他不甘心忍气吞声,而是理直气壮地与人争斗,甚至动武。应该说,这是作者布鲁萨蒂有意使戛罗法尼的性格有了发展并发出一点光彩的重要处理。人们看到戛罗法尼这时已不再是一个只顾个人利害的"小人物"。他的狂怒、气愤实际上是在维护民族意识,是一种爱国主义,使观众不禁在笑声中感受到了戛罗法尼值得人尊敬的一面,从而也使作品主题有了深化。人们不再感到《面包与巧克力》是一部普通的喜剧片,而是感到同卓别林的后期作品有点相似,继承了意大利喜剧传统中注重社会性这一特点。
  本片编导布鲁萨蒂是记者出身,1922年出生于米兰。50年代进入电影界,最初与一些著名导演如艾梅、罗西、莫尼切利等人合写剧本。60年代后,才正式担任影片导演。在意大利电影界,以导演手法细致、善于指导演员而著称。
  后一点特征也可以从《面包与巧克力》中戛罗法尼的饰演者曼弗莱蒂的表演中得到印证。曼弗莱蒂是意大利著名喜剧演员之一。他经常以细致、多变的脸部表情去体现人物的复杂心理,例如在戛罗法尼得悉意大利老板自杀身亡之后,曼弗莱蒂并没有用激烈的外部动作去表现他的痛苦与失望,而是以复杂的面部表情去体现,使观众对戛罗法尼产生更多、更深的同情。他的成功表演无疑为本片取得国际性声誉起了很大的作用。
网站目录投稿:妙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