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第一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在安徽省郎溪县水鸣村进行了调研。与当地基层干部就新农村建设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总体认识: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立即引起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强烈反响。他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国家战略转轨,推动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抉择。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轨变型的关键时期,党中央高瞻远瞩,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以及少数国家因战略调整滞后造成发展缓慢的惨痛教训,适时地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对于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我国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目标迈进,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现实需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方面,我国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步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日益增强;另一方面,近些年城乡差距的拉大,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障碍。同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农村购买力不强,已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必然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三农”问题,从根本上打破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从根本上搞活农村市场,从而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好从理论和实践上体现了两者的本质要求。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从实践上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方面面,也体现了城乡一体的长远发展目标与近期目标的统一。新农村之“新”,正是体现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上、体现在建设和谐社会目标上、体现在统筹城乡发展格局上。总之,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认为,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完全符合农村实际,非常鼓舞人心。他们坚信,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农民致富、农业发展、农村进步的目标必将实现。
  在这次调研的过程中,村干部普遍认为:就水鸣而言,向新农村的发展的速度虽然不是很快,但很多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17.4km2的土地上养育着4200多余人,xx年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1950元,其平均收入差不多是5000元左右,xx年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2655元,有了新突破,新的进展。这增加的分量不是由于直接的农业生产带来的,更多的是外出务工带来的。由此可以到看到,非农业的发展仍然是农民收入的另一种重要的来源。所以要开展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是必要的。
  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原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调查地区:浙江金华永康地区
  浙江省永康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与发展调研报告
  一, 永康市新农村建设现状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全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以来,县级政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桥头堡,如何破题,如何规划,如何解决困境,如何真正的把中央的各项精神落到实处,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群众对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家园、过上宽裕生活的愿望相当迫切.在十一五规划中,永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农村现代产业体系,农村新社区,农民素质,公共服务体系和城乡配套的制度建设"为五个重点,全面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乡高效生态农业转变,村落向农村新社区转变,农民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转变的目标. 且顺应时代潮流,在全市农村推行"村级创业承诺制度"、"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制度"的"三项制度",进一步健全村级组织管人、管钱、管物、管地、管事的机制,以此为切入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且前景看好。永康市新农村建设始于2014年,主要是从四个方面入手:
  1,农业生产发展方面.
  提出了"调明区域特色,调大种养殖规模,调高科技含量,调整投资方向"的战略方向.通过增加农业产业投入力度,根据各乡镇特点对永康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实现农民增收的目的.同时市政府每年拨出200万元作为农业发展基金,主要用来奖励农业龙头企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村.
  2,实施村庄整治工程.
  从村容村貌,环境卫生,道路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造,以达到溪水净化,道路硬化,路灯量化,环境绿化,卫生洁化的新农村形象.并制定相关的验收标准,目前永康市已有7个村庄被评为浙江省级小康示范村,11个金华市级小康示范村.在村庄整治投入方面,永康市2014年投入了4000万元,2014年预算为8000万元.
  3,培养新型农民.
  从2014年开始实施了农村劳动力免费培训工程,主要是通过对农民进行培训,增强农民素质,提高农民从业技能,从而达到农村农动力转移的目的.目前,永康市农村劳动力人口为28万,从事非农产业的人数为13.8万,永康市可用耕地面积为24万亩,根据规划市政府希望到2014年能从农业从业人口中转移出10万左右农村劳动力.在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方面,市政府每年投入都在逐步增加,03年投入60万元,04年120万,05年投入500万,06年投入600万元.同时,成立了27个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农民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学校和专业进行学习.另外,投资10万元建立了永康市农村劳动力数据库,把握永康市农村劳动力的具体动态.每年举办一到两期农村劳动力交流大会,鼓励企业招收本地劳动力,市政府还对招收本地劳动力的企业进行奖励。4,进行基层组织制度建设.
  为了加强村级组织在民主政治建设,2014年在村级组织中实施"三项制度建设",即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通过制度建设达到巩固村级政权,壮大集体经济.二, 永康市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在永康市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市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王上店村,高镇村等7个村以通过省里验收,被评为省级小康示范村),但在政策落实,
  措施实施,村庄整治,农民增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对新农村建设内涵的理解问题。
  在政府管理层面上,乡镇一级特别是驻村干部中,有部分干部对于新农村建设的理解并不到位.他们中很多人对于所驻村的基本情况并不了解,也没有认识到新农村建设对于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作用,只是停留在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层面上,更有甚者认为新农村建设不过是一场造势运动.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具体的认清作为与农民联系最紧密的基层干部应该做的事情,没有从如何增强与农民的联系与感情方面做好工作.认为新农村建设不过是农民自己的问题,搞好了对自己是一种政绩,搞不好就是农民自己的问题.这样导致市政府的一些政策,措施不能落实到位.其次,部分村领导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在走访过程中,有些村长和支书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政府交代的政治任务,认为新农村建设不过是"建新房,刷大墙,大扫除",把村容村貌搞好就可以了,认识停留在村庄整治层面上.没有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使农民增产,增收,真正达到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另外,部分村民思想观念也存在差距,没有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关系他们自身和子孙后代切身利益的问题,在村里实施村庄整治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抵触情绪和不配合行为,导致有些措施没法落实.
  比如永康市的荆山夏村,被永康市列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不顾村民们反对,拆迁旧屋占用良田,统一建造村民别墅工程,耗资8000多万元。首批已封顶但尚未完工的111幢别墅群,又因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成了烂尾楼,村民怨声载道。
  2,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问题.
  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大多数村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都产生了负债.毕竟政府的投入是有限的,有些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甚至没有,如何对这些村进行建设,如何加大这些村的投入力度,如何筹集必须的建设资金都成了各级管理者的必须思考的问题. 3,资源制约问题.
  永康市各乡镇的产业状态,自然地貌等资源情况各有不同,从而对新农村建设产生了制约.如土地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由于国家对土地的控制政策,有很多村在建办公用房,村民住房,道路硬化工程,绿化工程的时候,都没有土地可用.另外,有些村庄没有什么特色产业,特色农作物,依然依靠传统的农业耕种为主要收入,如何才能使他们真正实现增收 如何解决这些困难成了当前新农村建设迫在眉睫的问题了.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培训力度,正确理解新农村建设内涵
  新农村建设,是中共中央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的一个战略目标.所以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内涵是开局阶段的首要任务,只有准确把握其内涵才能更好的实施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因此,市委市政府一方面加强宣传发动工作,要在农村深入开展宣传工作.要开展多方式,多渠道,多载体的宣传工作,如通过电视广播,组织社会主义新农村宣讲团等到农村对村民,村干部,驻村干部进行宣传.还可以通过对基层干部的培训教育,使他们成为农村新农村建设宣传的主力军,对农民进行宣传,从而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精神深入人心,在农民中形成良好的新农村建设氛围.
  新农村建设宣传发动必须要把握好的几个关键观念,首先新农村建设首要考虑的是农民增产增收, 多予少取, 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其次,不能简单地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在农村盖新楼,起新房,否则只能劳民伤财,费力不讨好.另外,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需要不需要为基本出发点.
  2,扩大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渠道
  新农村建设资金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瓶颈.在走访过程中,王上店,儒家等建
  设资金,主要是通过村民自愿捐赠,市相关单位捐助,村里集体经济收入等.但是这些资金远远不够,如何扩大资金的来源渠道,各级政府应多想办法.其实在永康,农村集体财产出租和土地流转依然是村集体最大的收入,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让村集体可以拿部分土地到参加市场拍卖,所获资金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这也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同时,还应鼓励商业银行特别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增加贷款规模,给予更优惠的贷款政策等,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总之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要搞负债工程,增加农民的负担.
  3,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但目前农村农民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各项技术技能等相对较弱.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要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农民培训,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永康市最近几年在逐步实施农村劳动力免费培训工程,投入力度也逐年加大.但是还要继续加强资金和人力投入,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基层负责人培训计划,造就一大批种养能手,经营能人和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带头人,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村能人带领乡亲建设家乡;尤其要培养一大批忠诚于家乡事业,懂经营会管理,能够驾驭全局,为人正直办事公道的村干部.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的实施力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农民进入非农产业和城市就业的能力和竞争力.真正实现向新型农民,现代化农民的转变。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全民参与的工程,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经过3年多的建设,永康市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切实的改善,得到了真正的实惠.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全体永康人民的努力下,通过"梯度推进,逐步实施,点面结合"的措施下,永康市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真正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好图景.
  第三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报告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报告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是,当前农村和农业发展仍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尚未建立。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时值工业化初始阶段,为了打造现代化的两支引擎??城市化和工业化,从1984年开始,中国改革重点转向城市,这是中国战略上的第一次提升。
  20多年来,中国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积累,农村支持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优先发展工业,侧重城市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果,期间,农村改革发展缓慢,目前农村人口仍占大多数,农民看病难、吃药难、受教育难、上学难、社会保障难、文化享受难,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有9亿多农民(按照户籍统计,中国农村人口现在有9.4亿,而从现实居住地统计,现在长期居住在农村的居民约为7.5亿)20多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转载需注明来源WWW.HaOwORD.COM)因,农村改革缓慢,包含户籍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劳动保护制度等具体制度在内的二无社会机构尚未被打破。农业个农村发展相对滞后,
  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2014年,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而且将它放在"五个统筹"之首,2014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界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之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新农村建设,既注重发展农村生产力,又注重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既注重经济发展,又注重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既注重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又注重推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化。
  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 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吃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思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广大农民群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为"十一五"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我的家乡梅家河乡郑家岭村,深刻地看到了我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形势,把握了全国上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时机,深刻领会了党中央的意图,明确了本村发展的前景河方向。近年来,郑家岭村在县、乡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以村支书宋秀强同志为主体的村支部的带领下和全村人民的齐心协力下,大抓农业产业体制改革,大兴村庄公共设施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全市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取得了阶段性的丰硕成果,成为秭归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郑家岭村作为秭归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其内容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文明村镇,培育新型农业,完善社会保障,深化农村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下面就本人利用暑假对郑家岭村进行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一、郑家岭村的区位及现状条件
  (一)区位及自然条件
  1、区位条件,郑家岭村属秭归县梅家河乡,位于县城西南部,是典型的边缘山区村,距秭归新县城120公里,现有一条乡道与梅家河政府连通,交通比较方便,郑家岭村整个地理概况为"二岭五沟,沿脚一条河",郑家岭村位于秭归县梅家河乡清干河支流??梅家河左岸,东与梅家河右岸的鲁家湾村接界,西与三丈平村比邻,南与水田垭村接壤,
  北与谭家岭村相连。
  2、自然条件:该村属中亚热带气候,无霜期205??306天,年日平均气温7.8-18℃月元月平均气温6.5℃为湖北的冬暖中心,年日照数1280――1631小时,年总辐射量97.8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950?1950毫米,总体气候特征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春温多变,初夏雨多,秋高气爽,冬暖明显。 该村土壤种类为壤土、水稻土、潮土,壤ph值在5.6――7.5之间,适宜柑橘、茶叶、板栗等经济作物生长,现在柑橘、茶叶等经济作物2100亩。 3、地理条件:郑家岭村位于秭归县的最西部,是典型的边缘山区村,全村地势呈西南高、东部低、北端低的走向,全村最低海拔约250米,最高851米,版图面积623.5公顷,境内山高林立,溪流纵横,起伏不平的波状地貌,全村总用地面积9352.3亩,其中农业用地6524.5亩,农用地耕地总面积827.3亩,人均耕地面积0.47亩,果园面积2211.5亩,人均
  1.26亩,林地面积3116亩,森林覆盖率34%。
  (二)现状基本情况: 郑家岭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519户,1760人,农村劳动力1063人,全村初中文化程度的有1056人,占总人口的60%,高中文化程度有352人,占总人口的20%,大专以上的有88人,占5%,有技术专长的352人,人口素质较高。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
  (一)道路状况:村内有公路8条,(其中乡道7.5公里,村级以下公路21.3公里)主干道梅龟公路从境内穿过,全长7.5公里,路
  基宽4.5米,已实施水泥路面5公里,支线道路全部与主线梅龟公路相接。
  (二)生态及农业发展情况
  1、农产品现状:2014年郑家岭村产业结构调整初具成效,目前粮食种植面积1770亩,总产量491吨,油料面积700亩,总产量106吨,柑橘面积1500亩,挂果1000亩,产量达到300吨,种植朝天椒100亩,产量达87吨,生猪出栏1500头。
  2、柑橘基地建设 2014年以前有柑橘面积500亩,2014年以前高标准建园1000亩,2014年发展柑橘总面积达到1500亩,柑橘亩产2014公斤,优质果品率达到80%以上,亩收入达到3580元以上,总收入可达750万元以上。
  3、畜禽养殖 按照农业资源永续利用和资源循环再生,无公害,无污染的生态农业需求,建成了鸡??猪??沼??鱼(果、菜)的生态模式,即饲料养鸡??鸡粪加工处理养猪??猪粪通过沼气池生产沼气??沼液用来养鱼或作为果、菜、粮的无污染的优质肥料。
  4、沼气 为解决农村燃料缺乏,减少对自然植被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结合养殖专业户建栏、改栏以及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的改厕工作。现完300口沼气池的建设,完成56.39%。
  (三)林业与水土保持 全村土地总面积9352.3亩,其中林业用地425亩,非林业用地5137.3亩,林业用地有林地3930亩(经济林630亩)灌木林285亩,非林业用地中耕地3840亩,水域15亩,林业
  产值135万元,其中柑橘1720亩,产量60万公斤,产值120万元,板栗500亩,产量7.5万公斤,产值15万元。 "十五"期间,以户为基本单位,建小型水池500口,蓄水10000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500亩,总投资80万元,架设输水管道6000米,供水管道40000米,总投资40万元。
  (四)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改村建成村委会大楼,占地500平方米,有大会议室(即党员电教室)一个,120平方米,配有电视机,放映机,影碟机和影响设备,配备了电脑一台,订有科技报、《党员生活》、《南方果树》等杂志。 该村还新建了一个中心广场,800平方米,有篮球场一个,乒乓球桌两张,和其他一些简单的体育用品。
  (五)居民点建设 该村计划建设8个居民点,现已建成两个,其居民点的单体设计原则既体现农村居住的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又符合农村自身的生活特点,经济性,在建筑风格上融会现代建筑的气息和地方特色,注重建筑的立面造型和整体景观,在内部设施上,遵循了三大一多一小(即大客厅,大厨房,大卫生间,小卧室,多储藏间)城镇化住宅设计要求。
  总体来说,郑家岭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道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已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该村现在上下齐心,干劲十足,已出台了村域新农村建设(2014――2014)规划,相信全国农村能有这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有这种大胆创新、敢于改革的思想,我国的"三农"问题的解决也将指日可待。
  第四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班级:食检1202
  姓名:魏冬娟
  学号:1201401223
  摘 要: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过去,我们靠农业的积累、农民的贡献和农村的支持,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化体系,但另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也日益强化,农村发展越来越落后于城市,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众并没有能很好地分享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成果。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农村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却相对滞后,这已经明显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此背景下,我们对柳岩乡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关 键 词:漠沙镇 新农村建设 对策建议
  一、基本经济情况及现状
  漠沙镇位于县城西南部,距省会昆明2460公里,县城64公里,地处哀牢山中下段东麓,红河自西北向东南穿境而过,省道218线过境并与新漠公路、漠元公路形成交通网络。镇域面积492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647米,最低海拔422米。河谷热坝区四周环山,属"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典型立体气候,最高气温42℃,最低气温7℃,山区年平均气温14℃,坝区年平均气温23℃,具有"天然温室"之称。全镇耕地面积68577亩,其中田20148亩,地48099亩,辖有14个村民委员会,236个自然村,219个村民小组。2014年末全镇总人口37011人,其中农业人口35016人,少数民族32684人,居住着傣族、彝族等9个兄弟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8%,其中花腰傣人口最多,有21100人,有"花腰傣之乡"的美誉。镇域物产丰富,主要粮经作物有稻谷、玉米、甘蔗、烤烟、荔枝、芒果、香蕉、西瓜、苦瓜、豆类等。全镇通车里程1115公里,村组通车率97.7%,境内水资源丰富,总蓄水量1097.5万立方米,水利化程度40%。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99%,广播电视覆盖率95%,人口自然增长率2.6%,人口密度84人/平方公里
  2014年合村并组以来,该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狠抓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围绕本地独特优势,大力发展水稻甘蔗水稻,开发水利。甘蔗已经成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支撑。围绕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就地打工创业的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造就了一批有眼光、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工队伍。围绕改善村容村貌,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村级公路硬化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农民居住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观。围绕建设文明新
  村,科学制定居民点村庄规划,加强引导管理,新农村形象已成雏型。
  未来的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顺应农村发展的重大决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出路在发展。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该村的发展和建设具有一定优势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各级常委和政府制定了具体政策措施,这些好政策将会有利促进该村发展。二是市委、市政府确定该村为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试点村,将有一些政策、奖金倾斜,有利于加快该村发展。 三是该村的水稻甘蔗主导产业发展有利于深度开发转化。该村水稻甘蔗农作物已形成一定规模,群众的积极性已调动起来。四是经过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的锻炼,已经涌现出近千人的打工队伍,有利于在外创业、交流信息、促进村级经济发展。
  二、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和村民素质
  该村有两所中学,以前每年入学人数较少,2014年达到入学年龄的有***人,入学人数只有***人,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有***人,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设备不齐全,师资力量薄弱,没有健全的教学体制,师生的生活环境十分艰苦,教学工作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开展,教学质量明显提不高,全乡仅有少数人考上重点高中。村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下导致综合素质不高。,大多数人都看不起病,严重的只有等死的情况频频发生。政府部门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极发展农村卫生、文化教育事业,2014年我们调查的数据是入学人数已达到****人,因家庭困难而辍学仅有****人,另外政府新建教学楼,宿舍楼,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师生都住进了新建的校舍,还增开了多媒体和计算机课程,招聘的教师都是本科毕业生。
  三、漠沙镇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及措施
  在对漠沙镇进行调查中,镇党支部书记提出该镇主要从生产发展科学化、行走路面都硬化、养殖生产大发展、商品加工再上市、农户用上卫生水、种植收入是甘蔗、水稻、农作物、房前屋后小亭园七个方面来实现新农村建设,具体发展目标及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发展目标
  1、 狠抓经济发展: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万元,玉米面积达到***亩,人平均实现***株,产量达到****吨,生猪出栏****头,山羊出栏****只,人平均纯收入实现****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以上,二、三产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建立专业合作组织网站农户****。
  2、 达到生活宽裕:农民居住楼房**%,电话普及率**%,五保集中供养率**%,社会保险参保率**%,60岁以上老人救助率**%,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落实率达**%。
  3、 实现乡风文明:广播覆盖率**%,彩电入户**%,高中水平**%,大专水平**%,有技术专长农民**%,法律知识普及率**%,十好家庭达到**%,计划生育保健知识普通率达**%。
  4、 确保村容整洁:村公路硬化率**%,一池三改户**%,喝卫生水**%,电网标准入户率**%,森林绿化率**%,清洁能源使用率**%,无公害绿色产品**%,垃圾无害化处理**%。
  5、 规范管理民主:村务公开知晓率**%,民主决策参与率**%,重大事项监督率**%,干部实绩考核群众参与率**%,产业带头户**%,市场营销户**%,文化中心户**%,治安联防户**%,科技示范户**%。
  (二)主要措施
  1、 突出发展主题,狠抓结构调整。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引导农民把玉米这一产业做大做强,适度压缩粮食面积,扩大甘蔗种植,力争坚持发展与转化并重,,实现甘蔗收入人平当年**元,形成甘蔗专业大村,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业,户平生猪出栏*头以上,户平养羊*只以上;全镇菜牛出栏*头。
  2、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大力扶持各类企业,下功夫招商引资,开发本地矿产资源、水利资源,吸引更多的老板来村投资办厂,新发展投资过**万元企业*―*家,为转移本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3、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村容村貌,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抓起,一是排水沟渠的维修整治,通过向上争取资金,农民自愿投资,完成****米,整修堰塘*口。二是继续搞好村级公路硬化,三年内再硬化*公里,完善道路维修管理办法。三是抓好一池三改,引导农民改善生活条件,让农民吃上卫生水。
  4、 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支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发展打工经济,按照"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要求,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搞好信息网站建设,支持农民本地创业与外出务工相结合,要培育一批能人带动农民转移,三年里,每年要***人以上外出打工,五年实现转移劳动力***人。
  5、 科学制定村庄规划,有序推进农民新村。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严格控制建房选点,着力提高民宅设计水平,高起点,新风貌,逐步实行社区式、公寓式的农民聚居化和城乡一体化,三年内,理顺*―*个居民点,建造农民新村的人文景观。
  四、报告分析
  在政府实施各项措施以后,漠沙镇的教育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入学人数呈上升的趋势,达到入学年龄的人数也在上升,另外,入学率呈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适龄儿童能够上学圆梦想。同时伴随着发生的还是,村民的素质得到了提高,为将来打通外界市场提供了保人口比例
  少数民族比例太大,乡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封建残余思想仍然保留在上一代的身上,但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的引导下,各族人民积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取得进一步的成果。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下,在"十一五"新思路的规划下,中国正在经历新一轮巨变,国家的农民亮丽未来不在是梦。
  五、对某某村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在一个假期多的调查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对新农村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了一些初步体会,主要是:
  (一)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生产发展
  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村经济壮大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才具有现实条件。农业生产发展,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路建设投入,加强对村级公路的管护及绿化,确保道路无积水、坑洼,时时通畅无阻。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修整治,确保旱能灌、涝能排、人行便道到田间,不断增强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市场需求,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以生态型无公害农产品为特色,优化品种品质。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通过典型示范、政策引导、科技带动等措施,大力发展种养殖业;三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充分利用现有农产品资源,在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上做文章,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延伸农副产品产业链;四是加大先进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普及推广,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生活宽裕。
  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示范基地,带动效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到位;二是加强对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促进农民家庭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的优化配置;三是通过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将农村富余
  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进行转移;四是建立和完善村社会保障体系,对贫困家庭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逐步实现没有失学儿童。加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真正解决农民有钱看病、吃药,彻底消除内学致贫、因病致贫现象。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促进乡风文明,必须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是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利用板报、宣传队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主阵地。二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三是建立建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引导农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爱岗敬业。四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工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法制教育文明生活"四进农家"的活动,把健康文化建设融入到每家每户中,让农民真正受到文化的熏陶。五是加强科普工作,大力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形成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管理民主
  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保证。促进管理民主,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一是建立健全党组织和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行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二是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搞好村务公开,对重大事项要做到事前公开,发扬民主,让群众参与决策。三是实行由村民代表评议党员、干部的制度,加强群众监督。四是要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增加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真正让农民当家作主,增强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五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加大法制宣传和教育力度,促进依法办事和依法行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国家在政策上,制度上各个方面都支持农村、农民、农业,均表现出发展农村的决心。但我认为,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农民自主努力是发展农业的根本",生产过剩必然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进而影响农民的收入,鉴于这种情况,应当建立一种机制,让农民能够了解全国市场的信息,适时调整农业生产。还需培养农民自主努力、自我改革的精神,从侧面帮助农民。听取农民的意见,要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切忌盲目的做出决定。必须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让农民自己去收集市场信息,选择种植什么农作物,提高生产率。政府进行干预,有时结果是好的,但农民会产生依赖性。农民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开发自己的农产产品品牌,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民还可以自己选定销售渠道,定向为客户供应农产品,这样可以保证收入。换言之,政府过多地进行干预,无法调动农民的潜力,农民自主努力是发展农业的根本。政府应当给予更多支持,农民应更多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政府的支持不可少,同时又要让农民愿意自主做出努力,保持两者之间的关系很重要,简言之,既要在政策层面保护农业,又要让农民有竞争意识。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紧迫而长期的艰巨任务,各项工作才刚刚开始,如何稳定的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如何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如何科学界定和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职能作用等问题,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14年2月5日
  第五篇:关于**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报告
  遵照**指示,元月18日至21日,我们赴***市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调研。除了听取市里及相关部门的情况介绍外,我们实地考察了陈场、三伏潭、张沟、沙嘴等四个乡镇及所属的园艺场、栗林嘴村、青年村、先锋村、杜柳村,采取参观现场、个别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与当地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就新农村建设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探讨。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当前基层干部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及心态
  (一)总体认识。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立即引起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强烈反响。他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国家战略转轨,推动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抉择。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轨变型的关键时期,党中央高瞻远瞩,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以及少数国家因战略调整滞后造成发展缓慢的惨痛教训,适时地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对于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我国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目标迈进,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现实需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方面,我国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步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日益增强;另一方面,近些年城乡差距的拉大,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障碍。同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农村购买力不强,已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必然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三农"问题,从根本上打破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从根本上搞活农村市场,从而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好从理论和实践上体现了两者的本质要求。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从实践上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方面面,也体现了城乡一体的长远发展目标与近期目标的统一。新农村之"新",正是体现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上、体现在建设和谐社会目标上、体现在统筹城乡发展格局上。总之,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认为,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完全符合农村实际,非常鼓舞人心。他们坚信,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农民致富、农业发展、农村进步的目标必将实现。
  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解上,基层干部群众普遍认为:这次与五十年代提出的"新农村"概念主要有三个不一样:一是提出的背景不一样。目前国家已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人均gdp过1000美元,总体上进入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历史新阶段。就***市而言,2014年,全市总人口148万,其中农业人口104万,全市生产总值达153.02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38亿元,农林牧渔总产值5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17亿元,完全具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二是内涵不一样。这次的新农村建设内涵更丰富,内容更全面。五句话,20个字,紧扣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命题,包含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等多方面的内容。三是目标和要求不一样,这次的目标更明确、更具体。他们认为新农村建设主要体现"五新"上,即: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水平要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
  (二)当前的心态。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基层干部群众是"既喜且忧"。基层干部喜的是新农村建设使"三农"工作有了新抓手;忧的是县市以下地方政府的配套建设资金难以落实,担心重走"普九"的老路,同时担心政绩考核难以过关。基层群众喜的是农民有了新盼头,政府会有新举措,农村会有新变化。沙嘴办事处杜柳村村民王顺军喜笑颜开地对调研组人员说:新农村建设是"政府出力,群众受益"。忧的是公益事业要自己掏腰包,农民负担可能借机反弹。怕的是盲目铺摊子,搞面子工程,形成新的债务。还有少数农民群众则存在"急、怨、冷"的心态:一是"急"。期望值过高,恨不得马上建成新农村,过上城市人的生活;二是"怨"。有的地方群众看
网站目录投稿:冬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