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院校践行"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重要抓手。本文结合盱眙技师学院实际情况,以数控加工专业为切入点,就如何贯彻实施产教融合方针,以信息化技术水平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育人实效进行分析阐述。本文旨在总结与反思数控加工专业校企合作深化与实践的教学探索。 关键词:产教一体 信息助力 校企合作 自全国职业学校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来,国务院,教育部、省教育厅等各级部门相继出台相关文件,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在人才培养基础上,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实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加大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开展校企合作等。推进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支持开发与课程相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并加强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盱眙技师学院作为县级的职业学校,主动出击,迎难而上,在校企合作深化与实践教学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笔者从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产教一体化程序实施、创新深化校企合作、信息化对校企合作的意义和影响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观察、交流中发现,近年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存在不少问题。盱眙技师学院以信息技术支撑,助力校企合作,产教互融,创新专业课程内容,推进数控加工专业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全面提升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学生的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将工业化与信息化有机结合,培育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1.存在问题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存在困境:实习实训成本高、设备少、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培养质量不高的问题;职业学校学生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目标不匹配的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不足,主动性、参与性不强的问题。 2.解决措施 围绕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推动校企合作,产教互融再深化。学校实施四项工程、完善四项机制、推行四项制度、推动四项创新。通过与江苏新正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三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办学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有机融合,积极探索"十个融合",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和有效对接,促进校企一体化办学办企。充分利用新技术,打造数字化平台。 3.发展现状 校企合作为教科研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提供了研究方向,企业产品开发就是科研的方向和目标之一。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数控加工专业先后为企业开发了80多个新产品工艺和工装夹具,并利用信息技术将企业产品变成实习作品展示,实现了工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材体系方面,数控加工专业编写了4本校企合作项目教材,其中3本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4篇校企合作方面的论文在省核心刊物发表,10余篇产教互融方面的论文在省级获奖,2项产学一体的课题在省级结题。在竞赛能力方面,数控加工专业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学校信息化大赛、微课大赛连续3年获得省一等奖3个,省三等奖以上15人。在深化实践内涵方面,近4年来学校每年选派1/3的教师带领3年级的学生进行实习和交流、产品研发,使学生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缩短了现代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教学的距离,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在数字化平台方面,数控加工专业与企业共同开发数字化教学平台,使教学与产业发展保持同步,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 二、产教一体化程序实施 1.虚擬仿真技术的应用 将企业产品变为教学作品,节省了实习耗材,将信息化技术制作和真实场景相近的虚拟实训环境交替,将产品实践教学与仿真教学融合,并且以交互式的动画反复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加工工艺流程,变消耗型实训向生产型实训转化。 首先,用3D软件绘制出产品的立体图,分析其加工工艺过程,使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掌握产品的生产过程。再分析产品的加工工艺,结合3DVIA动画设计,进行产品的整个加工模拟交互式动画,使学生反复模拟掌握产品的加工流程。其次,通过斯沃仿真软件,在仿真软件上模拟加工的基础上,最终生成程序。在实践中,该项目理论教学需10课时,实训教学需30课时,但实际完成产品的生产合格率仅为50%左右。现在采取先进行虚拟仿真模拟加工、再进行实际操作,使该项目的理论教学仅需4课时,学生就完全掌握加工工艺和方法,实训教学仅需10课时的操作,就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夯实记忆与理解知识,同时使产品的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产品的合格率也由50%提高至98%以上,为企业节省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2.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数控加工专业与合作企业共同调研、论证,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将企业对人才的素养与职业技能的需求融入到培养方案之中,如企业要求员工具备忠诚敬业、自动自发、刻苦勤奋、追求卓越、知恩图报等精神,学校通过系列活动进行培养与灌输。 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是学生也是学徒。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企业多次派人到学校授课,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与专业老师共同组织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并深入班级参与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从而实现学生与学徒培养的有效对接。 校企共同教学与管理。教师既要教理论知识,也要懂企业生产,并能指导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尤其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技能。企业师傅既要手把手教学生操作技能,也要做兼职教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从而有效保证了学生与学徒培养所需的师资队伍数量、层次与水平。 3.信息化水平助力工学发挥实效 数控加工专业采用国际500强企业使用的工业软件,将合作企业的产品作为教学内容,以完成这个项目的产品工艺分析作为课堂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到生产车间观摩此产品的整个加工流程并进行讲解,使原本枯燥、抽象的专业理论课变得有趣、直观,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合作企业的产品作为学生实训的作品,将学生完成产品的数量和合格率作为考核指标,考核工作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endprint 三、创新深化校企合作 1.体制创新: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 在校企合作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学校总结并提出以共同发展为导向,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准则,以"三找"为路径,建立校企合作联盟,创新办学办企体制,推动校企一体化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开展阶段式校企合作;以互融为导向,实施一体式校企合作;以共赢为导向,探索联盟式校企合作。 2.管理创新:深化校企合作的抓手 数控加工专业积极探索"十个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和有效对接,促进校企一体化办学办企。第一,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学生与学徒、教师与师傅的双融合。第二,以能力为本位,实施理论与实践、产品与作品融合。第三,以场景为基础,实施教室与车间、实习与生产融合。第四,以技术为辅助,实施虚拟与实践、教学与科研融合。第五,以职务为节点,实施班主任与班组长、系主任与车间主任融合。 "十个融合",使教师和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更好地了解产业动态,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有利于推动学校专业建设,推进系部二级管理,打造品牌专业;有利于企业生产与学生实习的结合,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3.模式创新:深化校企合作的重点 学校以"五个共同"为核心,积极探索"一体式"办学、"双核式"培养、"项目式"教学、"多样式"评价、"互兼式"管理模式,推进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和管理模式改革。以"一体"为基础,推动办学模式改革;以"双核"为前提,推动培养模式改革;以"项目"为重点,推动教学模式改革;以"多样"为手段,推动评价模式改革;以"互兼"为抓手,推动管理模式改革。 四、信息化对校企合作的意义和影响 1.信息化教学平台与实训教学相结合提升教学效果 将数字化教学平台应用在实训教学中,学生们在课堂教学前和课堂教学后能够通过该平台获得大量的教学辅导资源,如动画、视频、课件等,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特别是数控加工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急需信息化教学平台。 2.全方位、多功能的一体化教室发挥功效 在一体化教室内能够实现诸多功能。教学氛围上做到教与悟的合一,教学场景布置做到真与仿的合一,教学方法应用做到理与实的合一,教学过程实施上做到学与做的合一,教学手段做到虚与实的合一,教学实训过程做到作业与产品合一,教学评价方式上做到线上与线下的合一,教学资料收集上做到文案与视频的合一。 全方位、多功能的一体化教室能够极大地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近三年的时间,在学校数控专业中职班的实践教学中,引入信息化环境,获得師生一致的肯定。 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产教联动,校企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也是学徒制教学模式的体现,目前学校已成功培养5批学徒制试点的学生。这些学生通过在学校参加校企合作产品研发,提升技能,实现了学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同时在技能大师、创新大赛、信息化大赛、创新大赛中取得全市领先的成绩,实现了学校和企业双赢。 4.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 近三年来,有20多所兄弟院校来学校参观学习,10多家媒体宣传报道数控加工专业校企合作成果。教师编写了《车工工艺与技能实训》《钳工工艺与技能实训》《SolidWorks实战教程》等项目教材4篇,省级课题"中职学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案例研究""多元共建数字化数控实训基地研究与实践"2项,并有论文获奖、发表20多篇。数控加工专业取得了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数控实训基地,江苏省数控技术应用品牌专业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