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伊萨阿科维奇·格里曼(1933— )苏联俄罗斯作家,主要写电影和话剧剧本。1956年加入苏共。毕业于技术专科学校,1960—1963年在基希涅夫大学学习。1968年起发表作品,著有电影剧本《夜班》 (1970),《请将我当作成人》 (1975)、《奖金》 (1975,获1976年苏联国家奖及第八届全苏电影节大奖,后又改编成话剧《一次会议的记录》)、《反馈》 (1976,1977年另又改编成话剧剧本演出)、话剧剧本《验收书上的签字人》 (1979)、《家丑外扬》 (1980)、《长椅》 (1983) 、《季奴里娅》 (1984,1986年改编成电影)等。格里曼还写小说。他当过钳工,在建筑工地做过调度员。也当过记者,出任过党委书记,熟悉企业的生活,因而其作品主要反映生产领域里的矛盾与冲突。是七十年代苏联"生产题材"作品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创作特点是积极干预生活,揭露矛盾,针贬时弊,提出时代的迫切问题,因而具有较强的纪实性和政论性。但作品往往忽视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道德问题的探索。七十年代后期开始注意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从道德观念出发去剖析生产管理方面的问题。 内容概要 第101建筑托拉斯33管理处第二工区的工地主任久宾从财务科领来了奖金。"奖金领来了!快去拿奖金!"人们喊着向办公室奔去。办公室前顿时排起了一条长龙,久宾有条不紊,挨个儿地把奖金发给工人。不一会窗口的长龙消失了,但还剩下一个波塔波夫工作队迟迟不来领取。久宾只得把奖金送上门去。"波塔波夫,七十卢布……"工地主任喊着花名册上的姓名和奖金数,可是无人应声,没有一个人前去领奖。队长波塔波夫告诉工地主任,他们全队一致决定拒绝领取这笔奖金。"为什么?"久宾困惑莫解。波塔波夫说,理由要到党委会上去说,但这绝不是和他——工地主任作对。第二天,劳动工资科、干部科以及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纷纷来找波塔波夫,要他解释拒领奖金的理由。但队长一概不予作答,坚持要到党委会上去作解释。党委决定召开会议专门讨论拒领奖金这件事。波塔波夫带了队里一位名叫托里亚的青年工人出席党委会。波塔波夫首先在会上发言,陈述他们集体拒领奖金的理由: 因为"这些美好的奖金使工人们蒙受损失,我们拿这些奖金不合算!"托拉斯经理巴塔尔采夫、党委书记索洛马欣以及其他党委成员听了都摸不着头脑。于是波塔波夫以青年工人托里亚为例进一步解释说,"这个托里亚是三级混凝土工,他每年为了停工要损失400卢布,他要这几十卢布奖金干吗?""你们把那损失的400卢布给他,然后再给奖金,那才叫做奖金!"与会的党委委员们依旧无法理解,他们认为停工和奖金就象"接骨木长在菜园,叔叔住在基辅一样,风马牛不相及。停工损失了,可为什么奖金还不拿呢?50卢布难道不是钱吗?"波塔波夫不得不再作解释,他说,奖金是一种评价,之所以给企业以奖金,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得了第三名,"人们给我们的工作评价是‘优秀’,是‘好’。"如果这位托里亚把奖金装进口袋,就是说他同意这一评价,承认这一评价。可是他同意什么呢?同意停工?同意损失400卢布?托里亚拿计件工资,混凝土没有,就得停工,别的什么没有也得停工,停工对他来说就是扣除工资。他的基本工资还缺400卢布,谈得上什么奖金呢?奖金对他不过是施舍的安慰物,甚至是嘲弄。这时计划科长沙图诺夫仍坚持奖金和停工是两码事,互不相干。而党委书记索洛马欣同意这两者是有联系的,他对沙图诺夫说:"这在你们计划科是互不相干的,而在他口袋里却是相干的!"托拉斯经理巴塔尔采夫承认波塔波夫讲得有道理。停工是违反宪法的,因为宪法规定工人有权工作8小时,拿8小时的工资。不过他又表示,企业要做到所有物资都不间断地供应有困难,但他当场关照下属今后要特别关心波塔波夫工作队。这个工作队既然能集体拒领奖金,说明他们之间有"友谊",队长有威信,有水平。因此要"理智"地对待他们。波塔波夫则声明他到党委来不是要求特殊照顾。停工现象整个企业都存在。接着他当众揭发这次向上级弄来的奖金完全是弄虚作假。托拉斯年初制订的计划根本没有完成,年底,企业领导以管子没有,水泥没有等客观原因修改原来的计划,从而"超额"完成任务并在劳动竞赛中"荣获第三名"。波塔波夫认为,原计划没有完成根本不是那些客观原因,而是因为整个工地混乱不堪。例如一星期中连续3天混凝土供应不上,只能做半班。可是石子和黄砂堆积如山,水泥也有的是。仓库里更是一片混乱"就象一场战争刚刚结束时的模样。"组织管理更是令人愤慨。工作队接受任务辛辛苦苦浇制了一个混凝土基础,结果发现无法安装进口机器。原来3个月前早已换了新图纸,但就是不通知施工的工作队,结果损失了数以千计的卢布。因此托拉斯"荣获"的第三名完全是假的,37000卢布的奖金是"抢"来的。波塔波夫这番话使某些人暴跳如雷。有人建议撤他的职,而计划科长说他是喝饱了老酒说胡话,是对整个企业示威并要他拿出证据来。波塔波夫霍地一下子站了起来,他叫托里亚从包里拿出两本记录薄,这就是证据。上面记录着整个企业停工等种种混乱情况和数字,它证明原计划是完全可以完成的,没有任何根据要修改计划,因此奖金是完全不合法的。会场里一下子静了下来,可是不一会又纷纷议论起来。有人批评波塔波夫一点点抛材料,做得不太"漂亮"。有人要追查给流塔波夫提供材料的后台。党委书记认为现在不是讨论波塔波夫的行为而是要研究这两本材料。会议在休息以后,波塔波夫宣布这两个材料的来源——这些材料是由计划科的卡列尼娜提供的。因为她曾给波塔波夫工作队上过课。这样,会议确认波塔波夫反映的情况属实。于是波塔波夫代表全队提出两点建议: 1.宣布超额完成计划作废,恢复原计划; 2.既然奖金是不合法的,应当全部退还给银行。这一下会场里喧喧嚷嚷争论开了。以经理为首的一方表示反对,以党委书记为首的一派人全力支持,最后党委书记认为问题基本上已弄清楚,他提出四条作为党委决议提付表决:1.完全支持波塔波夫及其工作队的原则立场;2.责成经理向总管理局提出恢复原计划; 3.党委预先提醒经理不允许工程没有全部完工就算竣工交付使用;4.召开党员大会讨论这件事。表决结果三票对三票,经理开始没有表态,后在党委书记追问下,他表示同意。这个决议最后以四票对三票获得通过。 作品鉴赏 七十年代,苏联经济停滞不前,其原因之一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不善。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纪律松弛等现象,比比皆是。于是一批反映经济领域里矛盾冲突的"生产题材"作品应运而生。这一题材的主要特点是一方面暴露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上的种种弊端;另一方面塑造了一批坚持原则、敢于斗争、敢于整顿、内行、善于管理的"新英雄","新的苏维埃人"的形象。剧本《奖金》就是七十年代在苏联引起哄动的一部生产题材的代表作。作品以波塔波夫工程队集体拒领奖金引发的矛盾冲突揭露了101建筑托拉斯管理混乱,弄虚作假,骗取奖金等腐败现象。波塔波夫不为几十个卢布的奖金所动挺身而出,揭露矛盾、坚决斗争,最后终于赢得胜利。《奖金》上演和上映后反应热烈。评论界指出,剧本充满尖锐的冲突,有关奖金的争论具有"高度原则性的性质",是新的,先进的势力和旧的、守旧的势力的冲突",是"表现前进的力量,表现这种新的势力在道德上比旧的势力优越。"剧本反映来自下面的"有觉悟的群众关心组织生产,并把它提高到合乎最新要求的水平。"这个戏不仅受到评论界的好评,而且得到勃列日涅夫的赞扬。他在苏共25大上的报告中点名表扬,说"施工队的奖金问题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也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但是评论界也指出,剧本重视描写情节的场面,意见的冲突,但缺乏生动的"情感的辩证法。"许多人物仅仅是"某种思想和意见的传声筒",只是由于演员的演技精湛,这些缺点才得以掩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