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从需求到产品方案系列文章的第二篇,上一篇文章我们讲了经验在需求转化产品方案过程中的影响,这篇文章,我们来讲讲如何快速的提升产品经验。 我相信,快速提升经验,是大家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快速的提升能力,这是我们在这个行业生存,发展,壮大的诸多条件之一。 如果你已经看过上篇文章了,我相信你应该知道快速提升的方法之一,积累我们所掌握的"产品方案"。 积累你的产品方案认识 在产品行业,经验意味着我们具备足够多的产品方案用以解决产品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所掌握的方案数量,决定了我们的市场价值。 尽管市场价值是以从业经验来进行判断,但真正起到决定因素的仍然是我们手中所掌握的产品方案。 企业招聘人才是用来解决问题并且创造价值的,对于APP为核心的企业而言,一位10年web经验的产品人,并不会比一位有一年APP经验的产品人具备更高的竞争力。 因此,在简历里,相对于时间单位的经验,如果你能很清晰的在项目上表达自己在某些领域的"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你在两年的时间里 做过APP和后台,如果希望选择一份后台相关的工作,我便会建议你对于APP的经验一笔带过,重点描述你在后台的经验。 没有一个功能是单独存在的,对于从业时间较长的产品经理,会经常提及"系统","流程","模块"这些集合的概念,我将这些成套出现的功能,统一理解成产品方案。 对于产品从业人而言,如果我们希望能够快速的提升自己的经验,那就需要将对产品的感官,从"点"转变成"面",将对功能点的研究,提升为对产品方案的研究。 一个"面"里,包含了多个"点",而多个"点"则构成了一个"面"。 以朋友圈为例,如果我们把"朋友圈"视为一个"面",他包含了哪些"点"呢? 1.发布朋友圈 2.内容列表 3.内容详情 4.大图预览 5.内容匹配 6.分权过滤 7.…… 如果我们将"发布朋友圈"视为一个"面",同样包含了若干个"点" 1.从相册选择照片 2.本地缩略图预览 3.压缩后上传 4.原图上传 5.文本输入 6.权限设置 7.…… 点,线,面原理在许多时候是通用的, 对产品方案而言,点就是指功能点,多个类型的功能点可以构成一个线,而多条线,则会成为面,也就是我们的产品方案了。 产品新人,往往是用点的视角来看待产品,越往后期,越是往面的趋势发展。 点是最短的线,线是最小的面,上述的案例里,我们可以把发布朋友圈视为一条线,也可以视为一个面,这取决于我们对产品的视角高度。 当我们认识到产品并不是由点拼凑而成时,我们的视角就发生了转变,我们会明显感知到。 产品方案是以套的形式存在着,而不是以点的形式存在。 此时,我们就具备了快速提升的前提条件,认识到产品方案的存在,是进入快车道的必备条件。 产品方案 随着我们对产品的理解加深,我们会发现产品方案是独立存在的,也是相对完整的,以登录注册为例,这和何款产品无关,他是单独存在的,我们可以在多套登录注册方案里进行选择,每一套方案都是相对完整的。 目前已知的登录注册,使用比较多的包括,手机号码,邮箱账号,自定义账号,身份证号码,微信,支付宝,淘宝等第三方开放的账号系统。 根据自身产品的差异化,我们可以在已有的多套注册方案里进行选择,他们是独立于商业,市场之外的存在,他们也是完整的, 是以套的形式存在的。 微信登录必然包含了微信资料的获取,手机号码注册必然包含验证码,自定义账号必然包含密码,如你所见,每一个登录注册方案都是完整的一套方案。 我们认识到产品方案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之余,还需要意识到产品方案是没有好坏,对错之分的,两款产品使用了完全相同的一套产品方案,也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 这取决于我们对产品方案的应用,在我们设计产品时,其实是在诸多产品方案里选择一个最适合这款产品的方案。 如果方案与产品的融合度高,就会产生好的结果,如果融合度低,甚至背道而驰,显然结果会差强人意。 仍然是以登录注册来举例,你知道什么样的产品适合用手机号注册,什么样的产品适合第三方注册吗? 当产品业务形态必须使用到用户的手机号码时,就需要我们选择手机号码注册的这套方案,比如在线购买电影票的产品,需要向用户的手机发送取票的验证码。 如果这款产品选择了微信作为用户的注册登录方式,这就表示在购买时,仍然需要用户绑定一次手机号码,这就增加了用户的操作成本,也降低了产品的使用体验。 与之相反,若没有必须使用手机号码的场景,我推荐使用微信作为产品的注册登录方案,这套方案里包含了获取用户的基础信息,比如用户的头像和昵称,这让正常的用户操作缩短了一步,也减少了用户体验产品的路径和繁琐度。 当我们去观察一套产品方案时,需要看三个内容,除了把这套方案完整的从目标产品抽离出来以外,还需要判断这套方案的优点和缺点,没有完美的方案,每一个方案都有自己的好处以及坏处。 只有尝试对方案进行解读,我们才能更好的去应用方案,作为产品人而言,"知其然"很容易,"知其所以然",就比较困难了。 我们在解读方案时,不妨尝试问自己一些问题,用来引导自己的思维。 这套方案是用来做什么的?(拉新的?完善体验的?刺激活跃的?基础功能的?) 这套方案达成目标的效果怎么样? 如果效果好,哪个环节对效果的增幅最大呢? 他有什么制约条件呢?(比如用户基数,技术成本) 他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吗? …… 我们还可以罗列许多用来引导思维的问题,这取决于你的思维深度,并且这也是专属于你的"套路"。 我们已经认识到了产品方案是成套出现的,自然可以为这个"套"绘制一套框架,用来识别产品方案的这些问题,便是你所拥有的框架了。 书山有路勤为径 有时候,我们并不是不努力,只是缺少了努力的方法,犹如一只无头苍蝇,四处晃荡但未进寸许。 "经验"这个概念其实是产品行业比较空洞的一个名词,我们不像开发,可以通过代码能力,甚至代码数量来简单的衡量经验,更不像设计师,能够用UI作品来衡量。 这让产品人很被动,也让企业很困惑。 市场上经常出现的情况,招聘的是一位数年经验的产品老人,但用起来却没有自己培养的不过一两年的新人来的顺手。 我们都没有办法通过一些表面的现象来判断产品人的经验,所以产品人的门槛比较低,坦白讲,其实蛮容易面试的。 可即使是面试过了关,我们也可以在2-3个月的试用过程中,判断出你的能力,至少能判断出你是否具备与产品相匹配的经验。 这很容易,我们只要判断你是否拥有一些用来解决某种问题的产品方案就可以了。 相对应的, 你所拥有的方案越多,我们发现你能解决的问题越多,我们便会给你更多的空间让你施展你的才华与能力。 我已经将方法的雏形告知与你,他仍然不完善,还需要你添砖加瓦,但我相信,这至少能让你有个方向,有个起点,能够开始行动起来。 书山有路勤为径,最终你的未来,只能由你来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