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是我国高等继续教育发展的灵魂。我国高等继续教育实践中存在着教育模式老化、社会地位边缘化、生态环境不良、资源开放不足、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对此应深刻反思。要驱动高等继续教育发展,必须坚持五大理念,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关键词】五大理念;高等继续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7)06-0023-04 一、五大理念对高等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 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我国高等继续教育的发展也应坚持五大理念,以五大理念为引领。高等继续教育发展坚持五大理念,既反映了社会对高等继续教育的外在要求,也反映了高等继续教育运行的内在逻辑。这五大发展理念是新时期破解高等继续教育现实难题、增强高等继续教育发展动力、厚实高等继续教育发展优势的重大举措。 创新理念是我国高等继续教育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我国高等继续教育事业的根本特征所在。制度、目标、内容、方法等层面的创新是新时期我国高等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举措。因循守旧、不思变革,只能导致高等继续教育发展问题越积越多,导致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文化发展和社会服务功能得不到发挥。只有根据社会的变化和人的变化而做出变化,高等继续教育才能赢来生存动力。在创新中求生存、求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继续教育发展的必备前提。 协调理念是保障高等继续教育平衡发展的科学之举。高等继续教育要统筹兼顾,处理好高等继续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也要保持均势,处理好高等继续教育内部的类型、规模、区域等关系。只有坚持协调发展,才能解决好我国高等继续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区域、城乡、类型、规模等问题,才能解决好高等继续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问题。 绿色理念体现了人们对高等继续教育生态系统的倍加关注。要实现高等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尊重高等继续教育实践的客观规律,不人为地违背客观规律而在高等继续教育实践中搞一些所谓的不符合实际的"创新"。按规律素质教育办学、按规律以人为本管理,是绿色发展理念在高等继续教育的具体要求。 开放理念体现了高等继续教育合作办学的迫切要求。开放的高等继续教育应在校际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和国际之间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1]高等继续教育只有融入到社会生活之中,融入到国际格局之中,才能持续赢得宽阔的生存空间和发展自身的可能性。共享理念是社会主义制度在高等继续教育上的本质要求。社会发展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发展理念。高等继续教育应尽可能扩大受教育人群,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高等继续教育。制度设计不能人为地剥夺社会部分人群的受教育权利和学习权利,不能人为地造成教育歧视、不公。 二、五大理念语境中高等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创新动力不足,教育教学模式老化 一些继续教育院校创新动力不足、活力不够,缺乏干工作的积极性。学历教育仍然是许多院校的办学重点,社会大量需要的非学历教育开拓力度明显不足。成人高等教育严进宽出的现象一直延续至今,出口质量关管理比较松懈。追求理论型的教学目标,淡化了学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育。教学内容上,学员对普通高等教育的内容比较反感,而学员需要的技能型、实践型知识却难以进入教学计划之中。教学手段上仍然强调课堂、面授,而现代化教学手段、网络教学手段运用程度偏低。学年制管理的诸多弊端日渐显现,学分制仍然处于形式意义的执行阶段。办学特色缺失,培养出来的学员职业能力弱、就业能力弱。 2地位失衡,内部不调 高等教育体系包括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和高等继续教育体系。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来说,高等继续教育的社会地位严重边缘化,被社会公众、学生、用人单位的社会认可度严重下降,各种歧视性规定限制了人们深造高等继续教育的积极性。高等继续教育包括成人高等教育(函授、业余)、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远程教育等类型。函授和业余教育有集中的课堂面授,也需要网络助学来缓解学员的工学矛盾。自学考试以自学为主,也需要各种形式的助学活动。网络教育以远距离教学为主,也需要适当的集体面授活动。而目前,高等继续教育各个类型有着各自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模式,类型之间的融合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解决,内部不够协调。 3绿色意识淡薄,生态环境有待优化 一些学校过于看中高等继续教育的经济效益,视为学校挣钱的工具,追求眼前的办学利益,而忽视了高等继续教育本身的育人功能、文化发展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忽视了长远的国家和社会利益。高等继续教育的这种绿色意识淡薄的发展模式难以维系,由此导致的教育生态环境将持续恶化。对学员的绿色经济意识教育还比较单薄,教育的形式和效果还比较差。 4合作层次不足,资源开放不足 国际合作的层次和规模有待于继续扩大,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汲取得不够。学校之间的合作意识不够,资源共建共享的范围、层次和规模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学校与社会合作的机会还比较少,社会丰富的教育资源利用率不够。企业参与合作的愿望还没有被深度挖掘,参与合作的方式、内容和措施有待进一步改善。 5弱势群体受教育权难以满足,不公现象时有发生 坚持普惠发展、注重机会均等、照顾困难群体,我国高等继续教育做得还不够。高等继续教育的招生对象仍然以干部、教师和技术人员为主要生源,对知识基础差和应试教育能力弱的下崗职工、农民和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照顾不周。弱势群体公民因学费等负担而弃学的现象并不少见。在生存和求学的两难选择中,选择生存的成人不在少数。 三、以五大理念引领高等继续教育发展 新时期高等继续教育应坚持新理念引领新发展的战略思维,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驱动高等继续教育科学发展。理念要转化为自觉行动,要成为相关主体的行为信念。 1坚持创新发展,教育模式转型 社会在创新中发展,教育在创新中发展。高等继续教育已经进入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创新意味着对过去有所突破,有所创造,我们不能故步自封,不能食古不化。当前我国高等继续教育随着社会转型也步入到转型发展阶段。我们只有采取有力的转型举措,革除存在的种种弊端,革除阻碍发展的种种障碍,才能"破茧成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道路。由于各个学校的基础、条件、校风等不同,各个学校转型的难度也各不相同。高等继续教育工作者要发挥主观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开拓转型新局面。 高等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应转为技能主导型。人才培养目标要定位为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教学内容要定位为职场型的课程体系。教学手段要注重函授、面授和网络的融合。师资结构上要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聘请企业导师。教学管理上采用学分学年制,更容易符合学员的个性化学习形态。办学特色上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精、我专、我高"。要加强对学员的创新、创造、创业的"三创"教育,不断提升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坚持协调发展,协调好高等继续教育外部和内部关系 高等继续教育要协调发展,就应处理好高等继续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高等继续教育内部之间的平衡发展问题。 高等继续教育要处理好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问题。高等继续教育与社会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高等继续教育要充分发挥促进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生活发展的基本功能。[2]离开了社会,高等继续教育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和价值。高等继续教育的功能、结构、类型和规模要与社会系统对它的基本需要相适应。 要协调好高等继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關系。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高等继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在国家教育制度上是地位同等的,二者都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毛入学率的提高、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着巨大的贡献。[3]我们要把高等继续教育摆在正确的位置上,给予足够的政策扶持、实践支持。高等继续教育要加强顶层法规和制度建设,完善管理、监管、评估等措施,切实做到依法治教。要改变高等继续教育"非正规"、"挤占"、"创收"等种种错误观点,给高等继续教育应有的社会地位。高等继续教育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质量求生存,严格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管理,铸造教育品牌,赢得社会声誉。高等继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之间要建立互联互通的广泛关系,课程互认和学分银行制度是架构高等教育立交桥的重点举措,学员可以在高等教育体系内有条件地自由流动。 要协调好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远程教育之间的关系。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现代远程教育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招生对象、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而它们主要的区别在于教学形式。过分强调各自名义上的教学形式,而忽视新时期由于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发展所导致的教学形式融合问题,将会产生实践上的教学质量下降。成人高等教育要在坚持函授、业余教学手段的同时,实行远程教学和开办网上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要在学员自学为主的前提下,开通网络助学和业余面授助学工作。现代远程教育要让学员坚持网络学习的同时,增加现场面授和网络讨论的使用。 3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可持续的生态文明 绿色是生态良好的标志。从生态观解读,高等继续教育本身也是一个生态系统。高等继续教育发展应符合生态系统的基本要求和规则。[4] 我们要着力构建学院、学员、学科为一体的高等继续教育实践体系,提高高等继续教育实践的生态文明程度。对学员的管理要以人为本,把学员的利益放在首位。学员要进行自我管理,积极做学习的主人。学院的发展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经济利益只能是学院追求的一个方面,而不是主要目的。学科建设要构建科学的、完善的、有用的课程体系,要对社会、对经济、对职业、对学员都有利。人才成长有着自身的客观发展规律,不能人为地创造规律,而是要自觉地认识和运用规律。 高等继续教育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文明发展环境。高等继续教育"乱招生、乱收费、乱发证书"的现象破坏了高等继续教育发展的文明环境。高等继续教育要积极清除招生、教学、学籍、评价等方面营私舞弊、弄虚作假、自欺欺人、违规犯法的种种"毒瘤"。高等继续教育要规范运作、科学管理、高效运行。高等继续教育不得提高或降低学费标准,要切实强化对站点的教学指导和管理,要坚持教学的主体责任,要严格学籍管理,严把学员毕业出口关。 经济发展的粗放型模式已经过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型模式将是中国选择的发展模式。高等继续教育要向社会大众宣传社会发展新理念,宣传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理念,宣传生态保护意识,宣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4坚持开放发展,驱动合作办学 一所学校、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高等继续教育都不可能在封闭的环境中运行。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迫使高等继续教育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在校际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和国际之间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5] 只有开放式办学,加强校际之间的办学合作、学校之间的竞争办学,才能使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不断得以提升。学校之间的各种壁垒应被打破。不同办学实力、不同办学特色的学校应寻求合作办学和资源共享的种种路径。我国高等继续教育在发展水平上,东部地区学校整体上好于中西部地区学校,大城市学校整体上好于中小城镇学校。实力强的学校应该主动帮扶实力弱的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可以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合作,以期实现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只有开放式办学,加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而变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才能使学校的办学更加契合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学校和社会合作办学有多种优势,可以有效地解决理论和实践联系问题、解决部分学员就业问题和解决学校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学校要采取问卷、访谈、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教育需求分析调研,摸清学员真正学习需求、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并依据学员的学习愿望确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企业要把自己的需求传达给学校,并参与到招生、教学、实习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企业可以开放自己的生产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和管理资源,学员因此获得实践、实习和见习的机会。 只有开放式办学,密切关注国际高等继续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加强国际合作办学,借鉴国际办学经验,才能不断壮大学校的办学实力,提高学校的国际办学声誉。世界变化很快,教育改革也在加速。西方发达国家在高等继续教育的实践走在了中国的前面,积累大量的成功经验。我国高等继续教育要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世界高等继续教育的发展动态,时时明确我国高等继续教育的自身差距,并做出發展战略和策略的有效调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加强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力度,国外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师资力量、资本优势和管理经验等可以为我所用。 5坚持共享发展,实现教育公平,阻断教育贫困 公平正义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觉追求。高等继续教育供给侧的改革要重点向弱势群体倾斜,让改革红利落实在教育公平权的保障上。改善民生,增强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更公平地普惠到更多的社会成员身上。高等继续教育要加大扶贫力度,使社会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和学习权得以落实。高等继续教育的生源要转向农村、中小城镇、社会弱势群体,重点关注农民工、下岗职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员、少数民族人员。[6]我国老年教育的参与人数远远低于现实需要的人数,老年教育在老年人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新型农民和现代农民工培训在我国有着广大的市场,加强教育支持力度有助于使他们摆脱贫困、生活富裕和精神充实。城镇下岗工人和失业人员再培训关系到他们的自立、自强,要给他们教育关怀、技术支持、素质提升,使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高等继续教育的招生方式将产生重大变化。对于农民、农民工和企业员工来说,统一性质上的入学考试是他们难以跨越的一道门槛。根据他们的文化知识基础和生产技能基础,设计符合他们实际的入学考试方式,需要招生部门顶层规划。在考试内容上,可以减少客观性试题分量、封闭性试题分量、单一性试题分量和沿袭性试题分量,增加主观性试题分量、开放性试题分量、综合性试题分量和创新性试题分量。[7]引导成人考生多用联想记忆、意义记忆和理解记忆,重点鉴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表达力、综合分析力、实践力、创新力和自学力。 弱势群体公民不仅在经济上处于弱势,而且在教育上也处于不利地位。近年来由于各种经济转型、物价上涨等因素,弱势群体公民的经济负担相对偏重。在教育和生活之间,他们往往被迫选择生存而弃学。因此,在投资方式上,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要形成合理的投入机制,加大减、免、赞助学费的工作力度,让弱势群体公民的学习无经济后顾之忧。国家可以考虑拨付生均教育经费。当地政府应给予处境不利的学员教育券补贴。企业可以合作办学,赞助部分学费。高校可以适当减免学员的部分学费。 【参考文献】 [1][5]李建平.开放:大学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3. [2]蒋明思,樊国康.矛盾、内容与机制: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9):30—33. [3]孙忠梅.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9(4):9—12. [4]刘丹丹.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教育界,2013(10):4—5. [6][7]李中亮.成人高考科目与内容改革论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4):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