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背,脸对脸》 1994 彩色片 130分钟 中国西安电影制片厂/香港森信电影制作公司联合摄制 导演:黄建新 编剧:刘醒龙 摄影:张晓光 朱伸 主要演员:牛振华(饰王双立) 雷恪生(饰马馆长) 本片获1994年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中国珠海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节最佳影片奖;1995年中国电影家协会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合拍故事片两项奖 【剧情简介】 某城市的文化馆正在进行一次关于馆长人选的民意测验。王双立当了十年副馆长三年代馆长。他勤奋肯干,把文化馆管理得有条不紊。不仅群众连自己也认为理所当然地必然会被"扶正"。他投了自己一票。 王双立打算用公开考试的方式,不露痕迹地接受文化局长之女来馆工作。可考试前,局长偏要显示"清廉",通知王其女不来赴试。王双立急中生智用假考试的办法,不录取任何一个应试者,以免得罪局长和各方人士。 正馆长的任命终于下来,不是王双立,而是农村干部老马。局领导认为王双立"不够谦虚",并当面教导他 "要经得住考验啊!" 馆内自有一伙人站在王双立一边,如:李会计、摄影员猴子、文学组组长老宋等等。王双立和自己的支持者一起,通过拆房盖歌舞厅,揭露音乐组的老罗用公款购藤椅,对付卫生大检查,举办"抗洪救灾展览会"等一系列的举动,终于使马馆长既令局领导恼火又不得馆内人心。马馆长被撤职了。王双立又被任命为代馆长。 王双立为之精神大振,上下奔波搞到贷款,为文化馆建成歌舞厅。开业的晚会上,市、局领导表扬了他的能力和业绩。然而,局领导临走时,却向王双立宣布:由冷局长的秘书小阎来任文化馆馆长。王双立抑制住心头的愤懑和委屈,独自一人呆坐在人已散尽的舞厅里。 王双立的父亲利用修鞋的机会,与小阎闹得不可开交,使小阎遭受停职检查。王双立再次被任命为代馆长。 王双立又为文化馆奔波,当他风尘仆仆地出差归来时,小阎的检查已告结束官复原职。连原先紧跟他的李会计也倒在小阎一边,仗势欺人。王双立彻底心灰意冷,终于病倒了。 一场大病促使王双立远离官场,他躲在家里练字、养性、修身,一心只想抱个儿子为王家续香火。他再不想当什么正科级的文化馆长了。 正当小阎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文化馆的镭射厅出了问题,小阎又与女下属私奔了。文化馆馆长的职位再次成了空缺。 突然,文化局长命人通知王双立立即到馆里开会。王双立向文化馆走去。这一次将宣布谁来做馆长?王双立是否会重新投入官场为此奋争呢? 【鉴赏】 黄建新属于中国的"第五代"导演,是中国新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他有别于他的同代导演——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追寻与反思,他的目光扫向中国当代社会,以鲜明的主体意识拥抱现实生活。黄建新认为,文化的根就在现在,就在每一个人身上。他曾谈及自己创作的追求:"揭示我们民族落后的文化心理积淀与现代化物质进程之间的矛盾,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心理进行反省与更新的自觉意识……" 1985年黄建新导演的第一部影片《黑炮事件》,通过政治模式对人的精神禁锢造成的人的异化,展示出6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无可奈何的处境,进而呼唤自尊独立的人格。在这部作品里,黄建新将"第五代"的造型意识用来营造现实社会形象。富于新意的表现主义手法和独特的个人化风格,使影片特别具有对于民族文化心态及其所处的文化背景的深刻反思。在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黑炮事件》走在同期佳作的前列。它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在商业上也获得了成功。 之后,黄建新除1993年执导的《五魁》外,陆续执导的《错位》、《轮回》、《站直啰,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都取材于当今的中国城市生活。在这些作品里,没有一般都市影片的豪华陈设和浮浅情调,而是以更深邃的洞察力去探寻中国现代都市人。迄今为止,恐怕中国尚未进入真正意义的现代化都市,城市往往是一些农村文化基础上的相对商业化地区,虽然不乏现代化的建筑群和设施,但城市人头脑中的观念仍然未能彻底脱离农业社会。黄建新正是在自己的作品里努力表现着80、90年代中国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各阶层人物在改革中的不同心态,不同思想观念和不同的生存状态、精神境遇。《站直啰,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标志着黄建新的都市电影走向深沉和一个新的阶段。 黄建新的作品一向以刻画人物性格取胜。叙事始终以性格发展为核心,不追求故事的因果关系。在细节的巧妙积累中产生戏剧冲突,推动情节进程。《背靠背脸对脸》运用细节积累准确细致地揭示出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和尖锐矛盾。围绕着马馆长的上任,王双立在不动声色之中,搅起了一连串的事端。譬如,他当着冷局长的面,提出李会计腾出住房以解决老马的居住问题,但对李会计他却说:"姓马的看中了你的房子,要你腾出来。"立即挑起了李会计对老马的切齿之恨,同时他也报复了李早知馆长人选底细却不给他报信的一箭之仇。继而王双立再利用包工头给他的回扣为李装修私房,既显出自己清廉不吃贿,且对李有情有义,李会计当然感恩不尽。再例如:马馆长为安排冷局长之女在文化馆的工作,求计于王双立,王双立表面站在老马一边献上一策,似乎助马一臂之力,殊不知王的"良策"却挑起了文学组老宋对老马的不满,进而与马馆长闹得不可开交。其结果是老宋更加靠拢王双立;冷局长反而责怪老马不会办事;马馆长落得个上下里外不是人。影片围绕着招聘考试,腾房,丢茶杯,买桌椅,查卫生,拍照片,喝烟水,盖歌厅,修皮鞋,卖血,找出生证……情节如行云流水,把生活常态和盘托出。事虽小,可每桩事都要卷进几个人物,都会引起冲突,展开矛盾,直至愈演愈烈达到高潮。所有的矛盾皆因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而发生、发展。这里蕴藏着黄建新的匠心,经典的戏剧性因素使情节波澜起伏,好戏纷呈。把官场中拉帮结伙、勾心斗角、相互倾轧的人际关系,在漫不经心中描画得入木三分。《背靠背脸对脸》宛如生活的流淌,看起来逼真、生动、亲切。黄建新的作品往往富于人生的哲理和思想的深度,但观赏时并不感到生涩艰深,这与他精于观察善于提炼运用大量的生活细节有很大关系。 很难用语言来概括王双立的性格。在机关里,他能干尽职,沉稳老练,不贪婪;在家里,他孝父爱妻亲子。他处事圆滑,为人乖巧;他时而狠毒、狡黠,时而可怜、向善。他与马馆长及小阎的明争暗斗,拚搏撕杀,实乃出自官本位的欲望。王双立保有着浓厚的权力崇拜的历史文化心理。王双立"代"了三年的"馆长"想"扶正"有什么不正当?难道他做出的成绩与实际能力,还没有资格做馆长吗?然而,王双立错了!能干并不意味着升迁。恰恰是对领导唯命是从逢迎讨好的马乡长当上了馆长,尽管老马无德无才。王双立用尽招数,终于挤走了老马。可是,再次任命的馆长居然还不是王双立,倒是局长的亲信秘书小阎。王双立虽然懂得官场的诀窍,可他缺少的也是最致命的一条是没有"后台",没有"根子"。王双立为了适应现实的生存环境他不得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手段之巧妙,权术之隐蔽,可谓费尽心思。在官本位的制约下王双立活得真累,也真烦啊!这是一个何其生动、丰富的艺术典型。黄建新既注重开掘性格形成的外在社会因素,更注重对性格形成的内在基因的发现。王双立经历的甜酸苦辣,正是社会生活的投影。小小的一个文化馆,透视出当今中国社会,在人治与法治相互冲撞下的内心矛盾与惶惑、尴尬。 王双立性格的丰富性,还在于影片后半部分,其性格发生了一个突变性的转折。在一次次权利之争中败下阵来的王双立,终于病倒了。这会儿他似乎有所领悟。王双立开始淡泊官场,自适无为,专心练字、养身,一心一意为妻办下生育第二胎的准生证。他遵父之命,为王家传宗接代续香火。挣脱了权欲的羁绊,他变得宽容大度,与事无争。当摄影员猴子掌握了阎馆长的把柄准备大肆报复时,王双立一反过去,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态度。他从追求官位升迁,到渴求子嗣兴旺,这不正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安身立命的两个主要方面吗?显然传统的文化心理仍然统领着现代人而且是一个受过大学教育的王双立的生活道路。饰演王双立的牛振华,对其性格把握恰切,分寸适度,人物的内心与外在行动有机地融为一体。他尤其擅长把与各种人物(上级、下属、同僚、父亲、妻子等)的关系区别得十分准确而有特色,使王双立的性格生动,可信,血肉丰盈,充满时代气息。 作为编剧的黄建新(另一编剧是原小说《醉秋风》的作者刘醒龙)精心构置了影片的结构。情节主线是王双立争当馆长过程中的坎坎坷坷。前半部王施展各种手段,挤走马馆长,可谓整人;后半部小阎施展计谋,让王双立大吃其苦,可谓被整。整人和被整的过程足以展现权欲造成的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与主线并行的副线是王双立父亲朝思暮想抱孙儿衍生出家庭成员间的吵吵闹闹。开头相当一段时间,主副线平行发展,彼此关系似乎不大,副线无非是王双立家庭生活的一个侧面而已。随着情节的发展,两条线互相交织汇合,最后扭结成一体。原来王双立父子的欲望是互为补充的,就是人生欲望的精神与物质两个基本方面。父子两人的人生目标、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人的典型的传统观念——仕途发达和传宗接代。他们面对社会、人生的态度正是和历史文化对他们的熏陶联系在一起的。在他们精神深处的根基就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王双立父子提供的文化空间,何尝不在提醒人们,在变革的新时代里,对于传统文化心态除了继承精华外,同样需要反思和批判。这便是《背靠背脸对脸》从具体的事件、人物升华出的文化底蕴。 《背靠背脸对脸》是一部表现人间众生相的作品。它不仅成功地塑造了王双立的性格,同时刻画了各式各样的人物。文化馆里的人们在这场领导的争权夺利大战中,一个个登台表演,每个人都称得上是一台戏。李会计、猴子、老宋等紧跟王双立,出点子做手脚,为的是个人私利。老罗紧拍马馆长,无非是曾挨过王双立的剋,借着老马上任出一口恶气。第二任馆长小阎有"来头"、"根子硬",群众便转向他,连"死党"李会计也"杀了回马枪"翻脸不认王双立。这些人纠葛在一起,便构成了一种氛围,一种人文环境:降服于权力已成了社会的普遍心理逻辑,牢牢攫住了人们的心,人治大大超过了法制的威力。黄建新利用西安市古老的城墙和山陕会馆古旧封闭的建筑格局连同居民楼中的单元房,造成一个封闭挤压的空间。人在其中"惶惶不安,想冲出去,又被撞回来的心态","这大概是农业思想向工业文明过渡时一定会出现的状态"(黄建新语)。意象性的环境,象征着改革过程中,冲出传统的固有观念,会遇到层层阻挡。凝结于各色人物心头的积垢,是不可能在政治、经济变革的同时很容易被撼动的民族文化心理。影片让人们穿过生活的表层,看到生活背后那些不变或很难变易的东西。它昭示了改革之艰难,人们观念中精神的负累更是阻碍着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从而引起人们警惕和鼓起改革的勇气。 《背靠背脸对脸》在"看透不说透"的那种极其微妙的又难于言传的人物关系中流泄着幽默情调。没有声色俱厉、刻意的批判与张扬,没有卖弄的调侃,没有做作的俏皮话,却是在平静自如的幽默中潜藏着批判意味和思想的冲击力。于是,这部影片具有了别样的令人深思和回味的厚重。如果说《站直啰,别趴下》还稍有点油滑处,《背靠背脸对脸》已是十分老到和纯厚了。它达到了平易与深刻、平静与热情的协调一致。严峻的批判精神与轻松的幽默情调构成了黄建新的都市影片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