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醉读诗词老夫聊发少年狂


  文/驭风
  江城子 密州出猎(熙宁八年六月)
  苏东坡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年近不惑的苏东坡在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九月,受诏移知密州,十二月三日到达密州任,到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十二月苏轼移知河中府,离开密州,苏东坡共在密州生活工作了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在此期间工作的苏轼,名片上头衔滴里嘟噜一串:朝奉郎、尚书祠部员外郎、直史馆、知密州军州事、骑都尉以及借紫,其实,除了"知密州军州事"外,其他的都是虚职。比如说这个"借紫",唐、宋时期,规定一至三品官员只能穿紫色官服,四、五品官员只能穿绯(大红)色官服,六至九品官员只能穿绿色官府,穿错了就是乱了规矩,要受严惩。但是,为了表彰奖励某些不到规定品阶,但是又有较高实际职务的官员,朝廷有时特许其穿紫色或者绯色官服,这就叫做借紫、借绯。苏轼在密州时,真正的实职,是从五品的知密州事,享受的俸禄,是正六品上。本来苏轼只能穿绯色官服,但是皇帝特许他穿紫色官服,以示鼓励,算是一种荣誉吧。
  要说苏东坡也够点背的。22岁的苏轼和兄弟苏辙刚刚同登进士第,老妈程氏就病逝了。按规矩,父子三人回乡奔丧。等守丧期满,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妻子王氏又病故了。缓过劲儿的苏东坡正要在官场上有点作为,老爸苏洵又不幸病逝。苏轼兄弟俩扶柩还乡,守孝三年,刚返朝,王安石又开始变法了,偏偏苏东坡还不是和王安石同一阵营的。因为反对新法,苏轼的恩师欧阳修都改知蔡州成"六一居士"了,苏东坡还能好?由于王安石对反对派苏东坡的看法是"素恶其议论异己",不受待见的苏轼只好灰溜溜的自请离开京都,出判杭州。等后来他到了密州,苏东坡已经从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成了中年人。
  要说密州的生活,对苏东坡的一生来说,算是难得的放松,也有人说是苏东坡的超然,因为他写了篇《超然台记》。风胖子觉得,苏东坡的超然应该是在"乌台诗案"之后,学佛黄州时才练成的,在密州,苏东坡只是将不被朝廷重用的失落藏在心底,是"想"用"乐"压住"悲"从而超然,"想""相与登览,放意肆志",就是将自己的政治抱负寄情与山水之中达到超然的心态。所以,这位老兄在任期间,不仅修建超然台,还游遍了密州所有山川胜迹。另外,特别喜欢与众多文人墨客交游,互相酬唱。所以说,密州生活,虽然对苏东坡的仕途没什么助推,可是,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却无意中突破了瓶颈。于一次打猎之后,苏东坡创作了公认的第一首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连苏东坡自己都不无得意的对友人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豪放派就此诞生。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刚到密州的苏东坡顶多了算个中年人,开篇以"老夫"自称,再用"少年"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最后,用了一个"狂"字,就将苏东坡内心积蓄许久而爆发出来的意气风发豪气干云的精神头表现的淋漓尽致。那么,"狂"劲是怎么"聊发"的呢?还少年款的。且看。被众武士簇拥的苏东坡,骑在高头大马上,左手牵着黄犬,右胳膊上驾着苍鹰,一副特拽的宋版猎手的派头。
  牵黄,是打猎的标配,是很有历史渊源的。《史记》里就记载了李斯被剁吧之前,对二儿子说的美好愿望:我真想咱爷俩能再牵着猎狗,一起出上蔡东门去追猎狡兔,但没戏喽! ("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復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擎苍,就是猎隼,蒙古国的国鸟。这可是打猎的高配,能玩的起鹰的,那可不是一般的猎户。现在,也是中东酋长们的爱物,那可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
  打猎的主角的行头已然是一身威风凛凛的高配了,而那些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的专业打扮——不光打猎,打仗也可以。就这么一帮子,呼啦啦的,千骑奔驰,腾空越野,这场面用一个"卷"字点透,仿佛眼前就跑着这么一队豪华阵容的马上武士。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三国时的孙权是个人物,15岁时就举孝廉,当了阳羡(今宜兴)长,代行奉义校尉。公元200年,年方26岁的哥哥孙策打猎时遇上偷袭,脸上中了一箭,临终将印绶交给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就这样,19岁的孙权接了兄长的班,主政东吴。那年月,风云际会啊,年纪轻轻的孙权孙仲谋,对手是谁?大名鼎鼎的以曹操为首战将如云的北魏集团,还有以刘备为首、诸葛孔明为军师、牛逼闪闪的关羽、张飞、赵子龙等西蜀集团。可孙权有尿性啊,拉着哥哥的"担挑",灭黄祖,烧赤壁,战合肥,夺荆州,杀关羽,败蜀军,左手东吴江山右手7位美人,凭实力在江东风骚数十年,以致于猛人辛弃疾说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绝对一个靠本事圈粉的大英雄!
  不过,年轻人毕竟还是年轻人,贪玩,经常性的聊发"少年狂"去打猎,特别是爱打老虎。《三国志》里记载,孙权每次打猎,常骑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马鞍。张昭变色而前曰:"你用什么抵挡它?为人君者,应该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能驰逐于原野,骁勇于猛兽?如一旦有所危险,恐天下耻笑?"孙权谢张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但是仍然不能控制自已,于是做射虎车,间不置盖,一人驾驶,自己在里面射之。时有脱群之兽,犯其车,而权每手击之以为乐。昭虽苦谏,孙权常笑而不答。
  这是典型的虚心接受,坚决不改!
  后来,孙权在一次打猎中,胯下坐骑被老虎咬伤,孙权就站在马前以戟刺虎,有惊无险的成为打虎英雄。
  苏轼引用这个典故,无非是想山寨一把当年孙权马前博虎的故事,抒发下自己不服老的心情:虽然自己的年纪已不复孙权当年,但身上的少年狂气却不逞多让。
  "为报倾城随太守"一句,"太守"还好理解。太守也叫郡守,秦并六国,设三十六郡,郡守为最高长官。西汉改郡守为太守。虽然后来废了此官职,宋代的州相当于汉代的郡,所以,宋代经常以太守代称当时的"知州",本诗就是这个意思。
  但"倾城"的解释一直有分歧,一种说法是"全城的百姓"——中学课本就是这么解释的。虽然苏东坡在知州任上,领导大家战胜蝗灾,闹旱灾的时候数次祈雨数次应验,又兴修水利,抗洪抗涝的,在人民心中威望很高。可是,苏东坡一高兴出城打个猎,全城的人也都乐颠颠地跟着出城当吃瓜群众,看他"聊发少年狂",这似乎有点过了——密州人民都闲大发了吗?
  还有一种说法是取自"倾国倾城"的典故,意思是为了美人相随,苏东坡决心要露一手,当着美人面亲手剁吧一只老虎,表现表现纯爷们的威风。本胖子觉得这种说法比较可取,一个是符合苏东坡的做派,离不开美女。另外,也符合开篇的"狂",有美人助兴,大多数的男人都会逞能,发一发"少年狂",唯大英雄能"好"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嘛。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上片写了苏东坡因打猎而起的"狂"态和"狂"兴,下片就开始真正的"狂"劲了。"狂"劲上来,怎么能没酒呢?当然得有酒,而且下酒菜是打猎激发出来的满腔豪情。酒酣是因为酒喝通了,酒喝通了胸怀开阔,胆气横生,那绝对是睥睨天下爱谁谁的"狂"劲。所以,苏东坡又说了,就算鬓角有白发了,算个毛啊!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虽然对匈奴继续采取和亲的政策,奈何赶上那忒贪的单于,一旦背弃和亲之约,汉、匈立马开练。当时的云中郡太守魏尚治军有方,不仅打仗有两把刷子,还爱兵如子,经常拿出自己的俸禄,五天杀一次牛犒劳大家,吃的将士们的士气嗷嗷的。每当匈奴人到云中这地界想讨便宜,魏尚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每次都能大获全胜,斩杀敌人甚多。将士们如此卖命,魏尚也尽力替士卒们向上汇报请功。可有一次不知哪个环节出了差错,上报朝廷的杀敌数字与实际不符,差了六颗脑袋。就为这个,魏尚被削职查办,夺了封爵,还判了一年徒刑。魏尚有个哥们叫冯唐,觉得魏尚很冤,就逮机会跟汉文帝讲道理。后来汉文帝宽恕了魏尚,还派遣冯唐专门持节去云中郡赦免魏尚,官复原职,继续当云中郡郡守。
  苏东坡引用这个典故,有这么两个原因。首先,苏东坡是因为和改革派王安石政见不同,自请下放到地方。虽然朝廷没把苏轼当棵葱,可这丝毫不影响苏轼自己把自己当棵葱,特渴望能为国为民做点牛掰的大事;第二,当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陷抚宁诸城。所以,苏轼也特希望宋神宗赵顼能派个"冯唐"来赦免自己,让自己官复原职。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指的就是北宋与西夏、辽的战事,苏轼特希望自己能得到重任,去边境和西夏、契丹大干一场。苏轼的愿望很强烈,同年的晚些时候,苏轼再次游历常山,写下《祭常山回小猎》,又一次向朝廷喊话:"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然并卵,朝廷假装听不见,苏东坡并没有得偿所愿。
  本胖子醉读,一碰上豪放词,读完总得连吞几杯,特不是滋味。说宋弱吧,宋可是当时全世界的经济强国,和西夏、契丹、女真顽强地打打杀杀生扛的挺带劲,抽不冷子还把交趾揍的满地找牙,北宋联金灭了辽,南宋联蒙灭了金。说宋强吧,自打宋建国,所有对外的战争都打的窝窝囊囊,憋憋屈屈的割地纳贡。
  或许,党争,是让国力积弱的原因吧,满把满把的人才啊,都在党争中消耗了。
  不管怎样,柔情小意的婉约的歌声中,能有几嗓子豪放,很提阳刚之气。就像小鲜肉看多了,出来几个纯爷们秀秀,舒坦!
网站目录投稿:涒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