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超级弱连接者对超级关系的独到解读


  弱连接最奇妙的地方是不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维持关系,却能带来巨大的收获,甚至让你因此得到某项资讯而改变了人生。
  美国圣母院大学教授阿尔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Albert-Laszlo Barabasi)在2003年出版的《链接:网络新科学》(Linked: The new science of networks)中写道,他和助手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人们的社会关系网络是一种符合幂律分布的网络——作者称之为"无尺度网络"。互联网、细胞内的蛋白质链接、人与人之间的性关系、细胞内新陈代谢网络甚至基地组织以及哥伦比亚的毒枭都是无尺度网络。
  社会人际网络的特点
  无尺度网络有几个典型的特征:
  1.六度分隔理论:任何两个不认识的人之间,平均只需通过六个人即可建立联系;
  2.中心节点和连接者(强连接与弱连接);
  3.符合幂律分布:80/20规则——网络中20%的节点建立了整个网络80%的连接,其它80%的节点建占有20%的连接;
  4.富者愈富规则——因为无尺度网络满足增长原则和优先原则,越早加入网络,增长越快。拥有连接多的节点,有更多机会拥有更多的连接(比如有互联网上有大量链接连接到大型门户网站以及谷歌等大型搜索引擎。)
  5.胜者通吃法则——在富者愈富的情况下,最优秀的节点会脱颖而出独占整个市场。如微软霸占操作系统市场,谷歌独占搜索引擎市场,苹果统治智能移动设备市场。
  学术论文引用网络也是一种无尺度网络。《链接:网络新科学》出版仅8年,根据Google Scholar显示,该书便已被超过2500篇论文引用过。也就是说,巴拉巴西教授通过这本书与超过至少2500名学者建立了弱连接关系,虽然他们彼此之间并不一定见过。
  强连接的弊与弱连接的利
  理查德·柯克(Richard Koch)是经典畅销书《80/20法则》的作者,他与葛雷格·洛克伍德(Greg Lockwood)合著的《超级关系》中提出,人们的社会人际网络由三个元素组成:强连接、弱连接和枢纽。
  我们日常生活中,因为性格关系或认识不到弱连接好处等原因,绝大部分人只注重强连接——即家人、亲密的朋友、熟悉的同事等熟人圈子的维系,而忽略了弱连接——那些只见过一面或接触过一次的泛泛之交的联系,这往往导致我们错失一些重大的工作和学习的机会。
  人脑的演化方向,是将感情投注在一小块地方、一小群亲族、未来的两三代。我们天生的倾向就是忽略任何还不需要检视的遥远的可能性,这是旧石器时代的祖先所遗留下来的。几十万年来,那些努力让小范围亲友圈获得短期利益者总是活得比较久,并繁衍出更多的子孙。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重视亲友关系——即重视强连接是人类繁衍的必需。但在现代信息社会,如何繁衍下一代已经不是我们考虑的首要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生存得更好。
  社会学家证明,完全或过度依赖强连接的人多半较孤立,无法得到很有价值的资讯,因而难以改善生活。不论在任何地方,穷人对强连接的依赖都远远超过富人或中等收入的人。
  理查德·柯克和葛雷格·洛克伍德通过实验发现:当要完成一项艰难的任务时,泛泛之交者的作用是朋友的3倍。在这种情况下,泛泛之交者能提供给我们所需的连接或有用的资讯,效果是朋友的9倍。
  遗憾的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总是自然而然地表现出让自己的机会减少的行为。当我们硬逼着朋友帮忙时,往往挑选的是我们最熟悉的愿意帮忙但并非最适合的人。反之,如果我们能筛选所有认识的人,善用每个人不同的知识,通常能找到更适合的人选。
  弱连接最奇妙的地方是不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维持关系,却能带来巨大的收获,甚至让你因此得到某项资讯而改变了人生。人生中一些最重要的成功机会或快乐往往取决于人与人的随机相遇,对象通常是我们不太认识或刚认识的人。弱连接的精髓就是:远方的某个人可能拥有很实用的资讯。
  如何建立有效的弱连接?
  建立有效的弱连接,首先要会沟通。在作者看来,电子邮件不应当作情感的媒介,因为无可避免会产生误解。我们日常主要交流手段中,面对面交流效果最好,其次是视频通话,再次是电话,再次是电子邮件、社交网络等以文字为主的交流工具,最次则是即时通讯工具(如QQ、MSN等)。面对面地交流,除了能听到对方的声音以外,你可以观察到交流对象的神态、动作以及肢体语言,这可以让你全身心地投入交流,而不像通电话时一边说话眼睛盯着电脑屏幕,或在线聊天时浏览网页。
  很多人因为自己内向、害羞、不善言辞的个性而认为自己有交往障碍,甚至得出自己"没有与人交往的天赋"。在人们的固有印象里,拥有广泛人脉的人往往热情、外向、富有激情。实际上很多拥有广泛人脉的人其实相当谦虚低调,完全不是一般印象中以为的那种外向、强势、富有吸引力的交际高手。
  《纽约客》专栏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在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的招待会见到维斯博格时,曾这样描述:"看起来有些茫然,有时候她会有点害羞,一开始还站在房间一角,站在后面观察。"她也不具备传统印象里的那种领袖魅力,"她不是很引人注目,不是那种一走进房间所有人的眼睛都转向她的那种人。"
  可见你不一定要热衷于社交派对(在中国更多是饭局或酒局)才能做一个成功的连接者。很多人内心深处其实讨厌社交派对,因为派对里的连接往往虚假肤浅,没有友善交往的条件与背景。有价值的连接通常是很自然的,彼此之间感到意想不到的投缘,有共同的兴趣或性格上被吸引。
  交朋友是可以学习的,而且越来越熟练,比如设法记住新朋友的详细资料就是很好的开始。多认识一些不是那么密切相关的人(至少在你的圈子里)。多少要依赖直觉以及个性——必须有好奇心,愿意认识不一样的人,或愿意将某种兴趣变成生活的一部分。自觉性要高——保持开放与亲切。一个很好的方法是每隔几年便换工作或换角色或搬家,且更换的工作或住家最好与原来差距很远。
  如何在枢纽中建立弱连接?
  古罗马时代,很多发明来自奴隶,但因为奴隶无法自由连接——他们的沟通一般局限于主人或家人之间,奴隶无法与其他奴隶或自由人形成广泛的网络,也就没有人可以出让他们的发明做商业用途。
  枢纽可以想象成是许多弱连接与强连接的交接点。比如:家庭、企业、社交圈、学校、教会、俱乐部、国家等。枢纽的核心是主导枢纽的人,接近核心的还有枢纽的创造者。
  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s)早在智人之前就已经存在,有一段时间两者同时存在,前者更强壮、速度更快,且至少和我们的祖先一样聪明。但他们没有按照性别分工——男女小孩都要猎捕大型动物,且各部落并未发展专门化的功能,部落之间也没有交易。因此,专门化是人类的创新,或许就是因此人类能够存活下来而尼安德塔人已消失。
  哈佛心理学家史蒂芬·品克(Stephen Pinker)说,人类之所以比其他物种优越,是因为具备三项互相交织的特质:语言、社会合作与专门技术。
  石器时代,人类只有三种枢纽:家庭、部落以及男性的打猎团队。到了工业革命时代,一般人开始踏入现代社会——大都会周围的城市,中学与大学,转换多种工作,旅行与迁居,参加俱乐部,从事休闲活动,加入志愿团体,自由选择朋友圈。
  长期从事同一份工作会减少人脉的积累,也就会减少流动的机会。每隔几年便应该选择一个新的枢纽,然后在里面发挥创意,让你的人生更丰富。即使在一个枢纽里是失败的,若能以建设性的方法善用旧的网络,将来还是可以发挥很大的助益。
  我们如何知道何时应该离开目前的枢纽,如何判断一个枢纽对我们有利或不利?不论我们在枢纽里待多久,转换的最迫切理由是不快乐。我们也可以从其他一些简单的地方判断出不适当的枢纽:例如你在里面感到不自在或劳雇双方价值观分歧;感到挫折或无法实现潜能;感觉薪水太低或工作太多;或是待在里面就会心情低落。当你心生怀疑时就应该离开。
  身处互相高度连接的社会,我们因为拥有便捷的网络沟通方式而能结识不同的人。且正因为我们是不一样的个体,才能以沟通的方式存在,并且融入历史上最大的吊诡——一个更亲近、更紧密、更自由、更丰富的社会。
网站目录投稿: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