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耒阳市正源学校从2015年起对学生供餐不限量,学生用餐后班级派代表进行剩饭剩菜称重,就餐过程中学校会对学生就餐进行巡查。该校校长罗湘云介绍,班级每人每天平均剩饭剩菜超过100克,将会取消学生奖学金评选资格,同时会对浪费严重者罚款100元。(8月18日 封面新闻)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纪校规就像校园里的"红绿灯",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行。然而,多年来,一些学校管理者制定的规则甚是"奇葩"。 "奇葩"校规之所以让人发笑、唏嘘,不仅因为其得不近人情,还是在于管理者打着严格管理的旗号,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在制定规则时,管理者若只强调"管",而忽略"育",或是只强调"严",而忽略"理",用强迫服从的方式,将学生全面管束起来,会导致规则站不稳脚。 不可否认,制定"奇葩"校规、班规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做任何事都要有"底线"意识。 制定规则要以育人为本。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柏拉图有言:教育非它,乃是心灵转向。所谓"心灵转向"就是通过启发诱导,实现育人育德的目的。教育学生向上向善,需要教育者用向上向善的教育行为启发、感染。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对学生实施管理,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 制定规则要体现法理精神。规则制定如果失去了合法性、合理性和正当性,便失去了可操作性和执行力,也不会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信赖,甚至会引发社会舆论的非议。 制定规则要能全面防守。一只木桶的容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学校可以对学生的不良、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但不能随意处罚,要注意处罚背后的教育意义。因此,在制订校规时,学校有必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就治理问题与学生达成共识,以提高规定的认可度。 为防止"奇葩"校规再现,学校管理者要树立规则意识,理性思考,全面论证,不可突破育人和法律的底线。只有合理、合法的校规才能成就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