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线区位及其影响】 1.各种交通运输线建设考虑的区位因素 2.运河线路的布局 (1)自然条件: 地形:平原——工程量小;山地——工程量大。 水文:沿途水量多少及变化;尽可能利用原有河流、湖泊、湿地,减少工程量。 生态环境:注意减少沿途生态环境的破坏。 (2)社会经济条件:沿途人口、城市数量,经济发展水平。 3.桥的建设条件分析 (1)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形条件、生态环境状况→影响工程量、技术条件→建设成本。 (2)社会经济条件:修建长度→工程量大小;原有基础设施→建设材料运输成本;原有运输方式、经济发展水平→需求量大小,收益的大小。 4.隧道的布局 地形、地质构造、资金、技术、原有线路状况、人口、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5.交通运输网的特点 主要从线路数量(密度)、线路类型、线路分布与走向、是否形成交通运输网等方面分析。 例题1:(2019·太原市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上里程最长(全长55千米)、施工难度最大、投资最多、集桥—岛—隧于一体的港珠澳跨海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工程项目总投资额达1269亿元。港珠澳大桥将珠海、澳门到香港的陆路交通时间从三小时缩短到四十五分钟。下图示意港珠澳大桥的地理位置。 (1)推测港珠澳跨海大桥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碍。(6分) (2)分析港珠澳跨海大桥建设成本高的自然原因。(4分) 答案:(1)夏秋季节多台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风雨;珠江入海口,泥沙淤积,地基不稳;珠江口外海区,多风浪、潮汐、大雾等。 (2)海域宽,大桥长度(跨度)大,且集桥—岛—隧于一体,工程量大,设计、施工难度大;海域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条件差,人工费用高;设计和施工对环境(生态)保护的要求高;海水腐蚀性强,对材料性能要求高,材料成本高等。 【交通运输点的区位条件分析】 1.港口建设条件的分析思路 (1)选择地址——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①地理位置:河流入海口处,或沿海中间位置;或处在国际航道的枢纽位置。 ②水域条件:要求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不淤不冻(泥沙、最冷月气温)、背风避浪(风浪小)(海湾与风向的关系)。 ③陆域条件:要求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便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2)施工建设:主要包括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要考虑施工地恶劣的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生态环境)对施工及施工人员的不利影响,造成对施工技术、施工周期,建设材料的要求提高,增加投资成本。 (3)发展快慢——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 ①经济腹地(决定因素)。取决于相连接的河流流域及交通线;②城市依托(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城市各种产业的发展);③水陆交通的枢纽,便于客货物的集聚、中转;④附近港口数量;⑤造船技术的发展。 (4)港口地位的变化——要考虑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 (5)港口职能——如秦皇岛为煤炭输出港。 ①货物对交通的需求,包括运输量或出口量以及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②港口的优势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尤其是与港口相连的交通运输方式。 2.航空港建设条件分析 (1)选址条件: ①地形开阔平坦,坡度适当,地势较高的地方; ②低云、雾和暴雨天气较少; ③风速较小; ④地质条件好; ⑤距城市较远的地方(地价低,飞机场占地广,减少投资成本;噪声污染大)。 (2)兴衰变化:人口、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技术(油箱大,飞行距离远)。 例题2:(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企业全面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独立以来的最大工程,是肯尼亚百年来建设的首条新铁路,铁路由中国公司承建,将全部采用"中国标准"制造。蒙内铁路将取代100多年前修建的陈旧铁路,成为连接非洲东海岸最大海港蒙巴萨与首都内罗毕的快捷通道。下图示意肯尼亚位置和蒙内铁路。 分析蒙巴萨港成为非洲东海岸最大海港的区位条件。(4分) 答案:位于非洲东岸的中间位置,地理位置优越;铁路直接和港口连接,便于陆海联运;作为肯尼亚和东非内陆国家的出海口,经济腹地广阔;港口历史悠久,基础设施较完善。 【交通运输建设中各种措施的应用】 1.交通运输建设中高架桥的作用 (1)平原地区"以桥代路"的目的:一是少占耕地,二是避免线路交叉,保证运行安全。 (2)山区修建高架桥的目的:提高线路直达性和运行安全性。 (3)生态环境脆弱区修建高架桥的目的:为野生动物提供自由通道,保护生态环境。 2.包兰铁路沿线草方格沙障的作用 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防止铁路或农田被风沙侵袭和掩埋;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的成活。 3.高铁沿线的高立式挡风墙 阻挡沿线风沙侵袭,保证运行安全。 4.交通运输建设中修建隧道的作用 缩短运输距离,保证运输的直达性,提高运输效率,节省运输燃料和时间。 5.青藏铁路建设采用热棒新技术的原理 (1)主要作用: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 (2)设计原理: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3)工作流程: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 (4)倾斜设置:使热棒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 例题3:(2015年全国)图8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8b)的原因。(8分) 冬季。(2分)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3分)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棒体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3分) 【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 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的分析思路 从沿线自然条件的变迁、运输量、运输距离、技术进步以及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进行思考。 2.交通运输发展的影响 (1)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特别注意:结合试题具体新情景材料看看该交通运输方式建设的直接目的是什么?这是答题的关键和突破口) ①经济意义: ●运输能力提升:合理布局了交通运输网,缓解了原有运输方式的压力; ●促进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一般必答):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质输出(如保证××资源开发项目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发挥铁路(或公路、港口等)对经济辐射的作用,成为经济发展的纽带,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信息交流加强:扩大了当地或沿线经济腹地,扩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利于与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带动产业升级:带动工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引发人口流向城市,城市数目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和等级提高,促进沿线城市化水平发展。 ●带动相关产业:有利于旅游资源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基础设施的发展。 ②政治意义: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有利于加快贫困地区的脱贫速度;有利于社会稳定。 ③战略意义: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2)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②山区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山区地表状况,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③北极航线的开通对极地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3.交通运输建设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对农业 ①产品不易长期保存的农业部门对交通运输依赖性更大; ②扩大了市场的地域范围,减少运输成本,利于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对工业 ①沿江、沿海港口和铁路、公路沿线、枢纽地区对工业布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高科技产业建在高速公路与机场附近;②交通便利的地区,便于原料、燃料、产品的运输,减少运输成本;③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扩大了工业生产的原料、燃料的来源范围、种类、数量和产品销售市场,使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工业生产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佳区位,实现工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 对城市 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在河运起讫点、过河点、交汇处、入海口附近,交通线附近及交通枢纽处,对城市有较大的吸引力;②对城市化的影响: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强了区域内外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交通运输的发展能促进城市数量的增多,规模的扩大,等级的提升,布局合理,城市等级体系更加完善。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与交通条件的改善密切相关;③对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的影响:a:交通运输的通达度影响城市地租的高低,从而影响城市内部功能分区。如城市中心因有多条道路交会,交通便利,多形成商业区。市中心附近有住宅区,是因该地的交通通达度较高而形成。b:在进行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置时,工业用地内部、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都要有便利的交通。一方面便于原料、燃料的运进和产品的输出,另一方面便于工人上下班。各种级别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了吸引外商投资,首先考虑的就是修好道路 对商业 ①商业中心必须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②一般说来,交通越便利,商业网点的密度越大,效益也越好,组织形式也以固定形式为主;③随着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商品产地的距离对商业网点的效益影响将减弱 对人口 ①对人口分布:一般而言,交通便利的地方,人口分布的密度越大;②对人口迁移:随着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 对旅游 ①交通运输条件的日益改善,便于人们出行和购物,使旅游空间扩大化,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②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对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的影响较大。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通过影响旅游者的经济距离和游览心情来影响其开发价值 例题4:[2018·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下图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1)简述俄罗斯配建港口对该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8分) (2)分析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6分) 答案 (1)对本项目的经济价值:(该项目)运输量巨大,保证该项目建设和运营,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 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基地;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 (2)中国、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国家)是其主要销售市场;开通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与苏伊士运河—大西洋航线相比,)大大缩减产品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提高其在全球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力。 【课后练习】 1.(2019·潍坊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赤道附近的一个岛国,由1200余个小珊瑚岛屿组成,附近海底多珊瑚砂(以珊瑚碎屑为主的钙质砂),其透水性能良好。 位于马累的维拉纳机场是马尔代夫唯一的国际机场,主要由我国参与的机场扩建项目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工程。参与扩建的中国企业全程采用数字化施工技术,此技术以工程项目为核心,通过专业化、智能化和协同化的信息技术,搭建数字建造项目协作平台,通过平台运行完善信息传递流程,为各个岗位的负责人及时推送准确的信息,保证各责任人及时收集、分析问题原因,并对其进行整改。下图示意马尔代夫局部区域及机场景观。 (1)简述维拉纳国际机场扩建对马尔代夫发展的社会经济价值。 (2)分析维拉纳国际机场扩建过程中利用海底珊瑚砂填海造陆的原因。 (3)指出马尔代夫机场扩建项目中,数字化施工技术的应用对机场建设的益处。 (4)除施工人员为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外,说明在机场扩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其他问题。 答案:(1)带动建材等相关产业发展;提高机场旅客接纳能力,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 (2)就地取材,节约成本;珊瑚砂渗透性能良好,利于雨水的吸纳、蓄渗,减少机场积水,保证飞机安全起降;利用海底珊瑚砂填海造陆,不破坏原有陆地。 (3)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管理水平。 (4)雨季长,阴雨天气多,施工难度大;海水对建材的腐蚀性强;岛屿面积小,自然资源匮乏,淡水不足,建材缺乏。 2.(2019·广东省汕头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汕头市南澳县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由37个大小岛屿所组成。主岛面积128.35平方千米(图乙),现有7万多常住人口,周边小岛屿多为无居民小岛。主岛上海岸线曲折,天然深水避风港湾和可供开发旅游的优质沙滩众多。濒临西太平洋国际主航线,自古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但长期以来,岛陆联系仅靠莱长渡口航线,经济发展缓慢,主要以渔业(沿海水产养殖与捕捞)和耕作业为主,旅游业与港口发展也陷入瓶颈。2009年,连接汕头市莱芜半岛与南澳岛的南澳大桥开工建设。由于桥梁修建对施工环境要求高,一度进展缓慢,后来改用墩身挂靠可移动式平台取代船舶式平台承接浇筑机械施工,施工速度大大提高。2015年全长9341米的南澳大桥建成通车,极大地改善了岛陆联系。有人说,南澳大桥的建设重新点亮了南澳岛这颗"海上明珠",未来规划将进一步完善主岛与附属岛屿的交通联系,但不考虑建桥,而将建设海底观光走廊。 (1)分析2015年前制约南澳港口发展的瓶颈所在。 (2)试推断南澳大桥建桥过程使用墩身移动式平台施工取代船舶式平台施工的自然原因。 (3)为何说南澳大桥建成重新点亮了南澳岛这颗"海上明珠"? (4)简述未来近主岛的小岛开发不建桥而建海底观光走廊的理由。 答案:(1)岛内人口少,经济落后,货运量不足;岛屿面积狭小、地形崎岖,发展空间小;岛陆联系不便,经济腹地小。 (2)位于我国东南海域,受季风与台风影响,海面风浪大;桥区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海峡之间,海流复杂;墩身移动式平台比船舶式平台更具稳定性。 (3)改善岛陆联系,有利于发挥南澳优良港湾优势,沟通陆运与水运网,提升南澳岛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改善运输条件,缩短运输时间,有利于南澳资源开发利用;吸引游客,带动旅游业等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基础设施。 (4)距离短,修建成本不会过高;受到海面风浪的影响小;减少对海面养殖的影响;减少对渔船往来的影响;创造新的观光项目。 3.【2018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图7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3分)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4分)(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3分) 4.【2017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白令海峡(图7)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8分) (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4分) (3)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10分) 【答案】(1)白昼短(或近极夜),极为寒冷,(受低压控制)多暴雪,(海峡狭管效应)风速快。 (2)夏季(暖季)。(当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陆地相连,夏季(暖季)较温和, 利于通过。 (3)(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对桥梁防震要求高;海冰影响强,对桥梁结构要求高;大桥长度(跨度)大,施工难度大;(建筑材料等)运输距离长,基础设施差,运输费用高:气候极端,施工条件差,施工期短,对材料性能要求高,人工费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