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增加阅读数量,可谓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提倡小学生进行多种类文章的阅读,从而能够大大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提升。本文在分析了小学群文阅读的意义的基础上,论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群文阅读就是传统的语文阅读活动主要是指一篇文章阅读、多篇文章阅读和整部书籍的阅读三种形式;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作为多篇文章阅读的一种创新形式,不仅保留了多篇文章阅读增加小学生知识面的优点,同时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率,有效地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的阅读能力。 一、实施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1、合理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数量。通过尽可能多的阅读来积累更多的知识,这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种传统模式,也是一种值得传承的宝贵经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教材中的课文阅读十分重视。但是,仅靠教材的阅读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小学共有语文教材12册,大约每册含包30篇课文,以每篇500字来计算,小学语文教材的总阅读量大约为15万字,用6年阅读这些文字显然不够。实行群文阅读教学,可使得学生在一堂课当中能够阅读大约五篇文章,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数量,拓展阅读覆盖面,从而为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恰当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为掌握更多的知识,获得大量的有用信息,就要培养出快速阅读的能力。作为一种技能,快速阅读需要进行长期的培养与训练。而目前通行的语文教学,按照教学计划,一篇大约500字的精读课文一般需要花费两个课时,即使是略读课文也得需要一个课时,这种缓慢的阅读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一个课时之内阅读大约五篇文章,从而有效地提升了阅读的速度,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技能,并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3、培养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目前国内小学的语文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讲解一篇课文要花一个课时的教学时间,而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读完了,也基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教师在剩余的时间内只能不断提问、不断讲解,学生也只能被动回答、被动听讲,由此不能有效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一堂课中可让学生阅读大约五篇文章,且内容多样,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让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陈述、多倾听,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产生阅读的积极性。 4、有效丰富学生的阅读,让学生读得更深。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提出的建议是,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重视朗读和默读。目前我国的阅读教学大部分都集中在某节课上的某篇课文中,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咬文嚼字、有感情的朗读,可谓是一种精读与朗读相结合的阅读教学方式。虽然精读的优点很多,但是群文阅读,更容易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可以让学生读到不同风格的作品,并通过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式来实现阅读的多样化,使略读和默读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进行深入阅读提供了可能。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索 1、根据不同主题选择阅读内容。群文阅读教学要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要阅读的文章,并且要保证文章的质量,让学生读到好文章、好书。教师可以根据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主题选择相关的阅读文章,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学情、心理选择阅读的主题和文章。教师在选择文章的时候要从文章的写作特点、写作背景和表达方式等多个角度考虑、筛选。 2、根据结构层次来设计和组合文章。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时,应该按照一定的层次和顺序排列筛选出的供学生阅读的文章,不能随意、无序地阅读。 3、让学生在读说结合中感受阅读真谛。群文阅读给了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自我的机会。教师在设计群文阅读的时候可以多增加一些听、说、读的环节,让学生在读说结合中感受阅读的真谛。朗读是理解文章最重要的一环,只有把文章读懂了才能够去理解文章。在阅读教学中有三步朗读法———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和师生品读,这种方法在群文阅读中也适用。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优美的文章甚至片段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让学生大声地说出对文章的理解和看法,提高群文阅读的质量。 总之,为了满足我国当代小学生的阅读要求,更好地增强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知识面,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语文教学模式;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可以增加教师的教学空间和教学内容,增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这种新的教育模型也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了我国新课改的要求,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完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晖.链接生活,点击教学——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5(04). [2] 李庆忠.小学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 [3] 陈玲.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4(54). [4] 陈缦琳.小学语文的趣味性教学探讨[J].求知导刊.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