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非洲的市场与国家》是一本由(美)罗伯特 H·贝茨著作,吉林出版集团出版的179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11-4-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热带非洲的市场与国家》精选点评: ●非洲国家政府的问题并不在于不依附市场,而是在另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管理中采用了畸形的国内激励手段—盘剥农业而宠坏工业,并忽视了一项教育:如何克服私欲。 ●很薄的一本书,让我对非洲国家的政治经济有了一定的认识,说白了就是统治集团没有以国家的利益为重,而是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所以才导致了国家的经济落后,政治腐败,这本书往我感觉非洲国家已经没有出路了,我想现实的情况可能不是那样吧,作者在书中居然没有提起发达国家对非洲国家发展的负面影响。 ●作为对70年代非洲研究中依附理论的国际决定论和现代主义一统天下的反思,作者另辟蹊径的引入理性选择视角并从国内因素入手,其创造性意义已盖过了案例引用上的混乱,成为经典之作。可以说是又一个因方法论上的创新而成为经典的作品了吧。 ●6月29号晚上在光华楼一楼呆坐着其实这本一个字都看不进去;昨晚还是看完了,算是解脱了吧 ●HMUN调研之二… ●蛮不错的一本政治经济学专著,就是翻译地稍微粗糙了点。 ●Intro / 5-7 ●第78-80页谈到了马林诺夫司机的学生肯雅塔学成归国当上肯尼亚总统以后怎样把肯尼亚治理成一团乱麻的… ●详尽、清晰 ●独立与发展幻想破灭的时代下,各个理性的主体都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尺度而展开行动。新兴的政府急需大量的财政收入并大力发展工业振兴国家,政治精英们也需要核心城市选民的政治支持,城市工人和企业所有者则希望低成本的食品政策。从而,工业企业的所有者和工人,经济和政治精英,享有特权的农场主和公共官僚机构的管理者,这些人组成了当代非洲的发展联盟,他们依靠压低国内农产品价格、在销售市场上获取更多补贴,在消费品市场上免受国内外竞争的威胁来保障自己的利益。然而这些短期补救所带来的成本非常分散,最终大部分都落在了无组织的广大农民头上。 《热带非洲的市场与国家》读后感(一):一本研究非洲经济的好书 Good book. 这本书详细讲述了非洲国家的农业政策,分析了导致农业产品发展受阻的政策原因。非洲国家在现代化,以农业反哺工业,政策上压低农产品价格,为了发展工业。政府提够矛盾的政策来实现这一目的。降低农村农产品价格来保证农人对农业价格的需求,以避免提高工资。因为政府是工业的最大投资商。为了避免农村反抗,拉拢农村中的大农户精英农民,给他们提供大量的农资机器土地上的优惠和扶植,分化他们的农民反抗力量。对反对者采取政治上的打压,强大的政府力量推动了以牺牲普通农民的权利来发展工业 《热带非洲的市场与国家》读后感(二):作者是罗伯特·H.贝茨 罗伯特·H.贝茨 罗伯特H·贝茨是美国哈佛大学政府系伊顿讲座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当今美国最著名和最有影响力的发展经济政治学专家,西方经济政治学崛起的领军人物。贝茨教授对经济史有极深层的研究,是研究农业国家如何转型为现代工业社会的权威。他的众多著作是美国经济专业的博士生、硕士和的必读物。 其代表作有《农村对工业化的反映》、《市场奇迹之外》、《开放型经济的政治学》、《余事分析法》、《市场与国家 发展经济政治学》。 原来出版过一本《市场与国家 发展经济政治学》很好,第一次感觉到在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姿态,但是又有钟老师讲自由主义,印象特别深刻,农业经济学应该多关注, 《热带非洲的市场与国家》读后感(三):制度! 诺斯悖论是说,一方面国家权力是有效产权安排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另一方面,国家过度干预又会造成所有权的残缺和经济的衰落。贝茨的《热带非洲的市场与国家》似乎恰好反应了这种悖论。正如许多国家一样,非洲国家也试图通过转变经济结构来实现快速发展之路,但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在于,国家控制着影响经济转型的机构,这也使得资源从农业生产者手中转移到国家、企业家以及官僚机构中,而并没有从根本上拉动非洲国家的发展。 在本书的序言中,贝茨即指出其研究的基本假定:农场主会对经济激励做出回应(理性选择);非洲各国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塑造激励,从而影响本国经济绩效(即关注国内,而非国际因素)。作者发现,非洲国家的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所采取的方式往往伤害到大多数农民的短期利益。一方面为了保护国内工业免受竞争,他们提高了产自城市地区的商品的价格,而这些商品是农民所必须的;另一方面,通过运用国家权力,政府压低了农民所能得到的农产品价格,或者,他们向城市市场供应食品从而与农民形成竞争。而政府对农业投入品的补贴则由少数富农获得。那么,在农民占压倒性多数的国家,政府如何能维持上述政策?农民为什么没能组织起来反对政府?贝茨主要给出了以下两个原因。第一,集体行动面临政府威权以及游说的收益-成本的考量。对于后者,也可以结合奥尔森的联盟理论来理解,分布分散的农民在某种程度上是个大集团,由于缺乏激励,集体行动往往比较困难。二是在个人层面上,农民也可以利用市场反对国家捍卫自身利益,比如价格下降时会减少种植面积,调整生产结构或者进行黑市贸易等等,也就是说,农民并非无路可走。 诺斯认为,一个社会不能发展出有效的、低成本的契约实施机制,是历史上发展停滞以及当今第三世界不发达的重要原因。Dani Rodrik也通过定量检验,得出了"相比于地理、贸易,制度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更为重要的因素"。从国内政治的角度,我们可以认为,非洲国家有效制度的缺失是其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但无疑,如果单独探讨非洲国家农业乃至经济不发达的原因,制度并不是唯一因素。 《热带非洲的市场与国家》读后感(四):非洲农业部门的悲剧 二战以后,非洲国家纷纷独立。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开始积极寻求振兴经济之道。他们中的大多数把转变经济结构作为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将传统经济部门的资源转移到现代工业经济。经济作物出口政策就是典型,政府通过对出口市场实施买方垄断,运用行政权力使支付给农民的价格低于世界市场价格,进而在农业部门集聚了大量资金,这些资金自然成了自治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鉴于政府把振兴制造业和商业等同于现代化,在资金运用和分配方面,这些从农业部门积累的资金也无一例外都流向了制造业和商业部门。更为不幸的是,一部分企业为了建立成本优势、谋求定价权,反过来又不断压低农产品价格。在这个过程中,工业企业、投资者和国家组成了政治经济同盟以对抗农业生产者。 而在非洲各国城市里,由于民众购买力不断下降,罢工和示威活动日渐频繁。罢工者一方面要求提高工资和收入水平,一方面要求降低食品价格。政府在这两项诉求中选择后者。实际上,这是非洲食品政策的政治源头:城市消费者竭力保护和提高其收入的购买力。他们要求更高的工资,而对面不断上涨的物价水平,他们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由于他们与城市工作紧密相关,政府抵制他们增加工资的要求。但二者在更低的食品价格上具有共同要求,农业政策因此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政治和城市选民之间的副产品。 如何降低农产品价格。在价格策略上,首先是操纵货币汇率,政府通过使本国货币升值,消费者可以买到更为便宜的外国进口商品。其次是建立官方营销渠道,这些机构一方面压低农产品收购价格,另一方面则对农产品市场进行全面控制。在非价格策略方面,部分政府直接介入农业生产,有的政府则是通过加大对农产品补贴来扩大生产,实际上是变相操纵农产品成本。总体来说这些政策和策略的结果都是不理想,政府耗用大量资源的同时也背负上了巨额负债,最终以破产而告终。值得一提的是,对农产品实行补贴政策,并非按照商业标准来配置,而是按照关系的亲疏和权势的大小来配置。这就造成以牺牲小农场主的利益来维持大农场的利益的局面,加速了财富、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的不均衡发展,进一步恶化了非洲农场的基本"生态"。 政府为促进工业发展,在世界市场和国内市场建立了保护屏障,保护当地工业免受外国竞争者的冲击。这些企业效率低下,运营成本高昂。毫无疑问,维持这些企业所需的巨额成本又一次就转移到农村消费者上。同时,当这些企业得到保护时,低成本的外国商品就难以进到国内市场,结果又造成国内市场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