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将赏识教育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应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有利于更新当前小学英语教学者的教育观念,促进小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英语;赏识教育;教学 一、赏识教育的内涵 要理清赏识教育理念,前提是要深刻理解赏识教育的内涵,对于赏识教育的定义,在国内诸如周弘、严俊辉、张淑清、董胜等学者尽管都有各自的理解,但是笔者发现其中都存在共同的特征:即定义中大都涉及"尊重"、"赞赏"、"赞扬"等关键词,可见其在赏识教育中的重要性。由于本文针对对象主要是小学生,英语教学活动作为其主体内容,因而笔者将"赏识教育"定义为:它是以儿童为教育对象,教育者在尊重其个性、人格,真诚关爱的前提下,本着尊重、信任、理解、宽容、激励的原则,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认识并赏识儿童,增强其自信心,进而激发其内在潜力,使其主动发展的教育模式。 二、赏识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小学英语教学实质是一种"学说话"的赏识教育。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英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之一。《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取得初步使用英语的能力,通过活泼生动的课堂教学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其具有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进而形成初步的语感,能够具有一定的语音、语调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而我国学者在赏识教育定义中,认为赏识教育是一种"学说话"的教育,很好地契合了小学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的实质,即小学英语教学也是一种"学说话"的赏识教育。由于小学英语的学习存在基础性特征,需要反复地进行练习,对教师的耐心和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比较高,它要求教师积极地应用赏识教育的理念,让学生保持积极的英语学习情感,鼓励其主动思考、大胆尝试,逐渐提升英语教学的水平。 2、赏识教育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勤奋、自尊形成的重要时期,因而要在学生养成勤奋感的同时,消除其自卑感。而赏识教育,由于其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并能够信任、鼓励、宽容学生,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 3、赏识教育能有效促进英语教学。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对知识和技能的获取,达到改变人的知识体系和认知模式的一个系统的过程。在外语的学习中学习者必须先对外化的非母语体系进行系统的了解和掌握,然后逐渐使之成为自身认知的一部分。小学英语的学习同样如此,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转变学习的态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自主学习,从而有效促进英语教学效果的产生。 三、赏识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善于运用赏识教育,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赏识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要遵循一定的教学策略,因为只有有效的师生互动形成的有生命力的教学课堂,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善用赏识教育,巧用赏识教育。具体在教学课堂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善于运用多种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要过分关注这个学生以前的英语成绩,要善于运用肯定的眼光和赏识的语言,给学生传播一种正能量,比如"老师觉得你很聪明,你们在老师心目中一直都很棒"等的言语来鼓舞学生,通过自身的行动和语言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缩短师生距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用自己的真诚、博学、睿智和民主去感染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教学氛围。因为只有和谐、轻松、融洽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大胆假设,敢于思考,各抒己见,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出较好的学习效果。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生的平时表现相结合,进行客观理性地分析,进行分层教学,以宽容和包容的心态对他们,对他们的每一次进步都应该表扬和赞赏。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营造出良好融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教学。在英语的学习中,教师要教学生多看、多听、多读、多说,多练。可是,学生在反复单调枯燥的练习中往往会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等。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日常的生活习惯运用多种手段,还原学生日常生活情境,积极创设情境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可以给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比如商店购物,图书馆借书,医院看病等,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中加强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故事情节,让学生参与角色互动,在故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最后,教师要巧用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的教学评价不能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委婉指出他们的不足,鼓励引导他们往好的方向发展,使学生学会自我调控,增强进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