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交通事故现场重建中对爆胎事故的鉴定是典型问题之一,通过对发生事故的路面爆胎痕迹的勘验及对事故车辆与轮胎损毁情况的检验和鉴定,分析爆胎形成的主要原因,可为客观公正地处理、检验、鉴定交通事故真相和责任认定提供依据。本文文中通过一起爆胎事故案例,分析了轮胎的受损情况,对爆胎事故的过程及原因进行了鉴定,并依次构建了轮胎爆破及其成因与交通事故现场重建的关联。 关键词:交通事故鉴定;现场重建;轮胎爆破 科学运用地面轮胎的力学和运动学的特征,可以及时有效地确定道路交通事故过程中车辆行驶路径、车辆类型、行驶速度、碰撞接触点、受力方向、时间(如反应时间)等基础数据和信息,进而为道路交通事故重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当然,我们知道交通事故现场是一个有机整体,单靠分析地面轮胎痕迹的特征来重建事故现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结合人体损伤、车体痕迹、地面(损伤)痕迹、散落物以及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等情况,进而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才能做好事故重建工作。基于此,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轮胎爆破与交通事故车鉴定以及事故现场重建的内在关系,并且重点探讨了轮胎检验与爆破成因分析在道路交通事故现场重建中的实际应用。 1 交通事故描述 201*年06月06日18时35分许,小型普通客车(后简称A车)沿定武高速公路由东向西行驶至83km+153m路段时,车辆驶入中央隔离带内翻车的道路交通事故,检验时,发现该车左前轮胎完好,右前轮胎、左后轮胎均处于无气状态,两轮胎胎唇与轮辋边缘分离。鉴定人员对A车轮胎气体泄漏及爆破原因进行检验鉴定。 2 检验及鉴定过程 鉴定人员对A车车辆轮胎气体泄漏原因进行检验鉴定,通过技术手段和事故现场测绘与分析,基本掌握了事故类型为单方事故,A车侧翻是否与轮胎漏气有关成为鉴定与事故现场重建的关键。 检验时,发现该车左前轮胎完好,右前轮胎、左后轮胎均处于无气状态,两轮胎胎唇与轮辋边缘分离,测量得两轮胎胎冠花纹深度分别为6.8mm和6.9mm,对右前轮胎及左后轮胎进一步检查发现,在两轮胎胎体未发现明显陈旧性割裂伤及贯穿伤,两轮胎符合GB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9.1条款关于轮胎使用要求之规定。 右后轮胎气体已全部泄漏,测量得胎冠花纹深度为7.2mm,在轮胎胎体未发现明显的碰撞痕迹、陈旧性割裂痕迹及硬材质物贯穿伤,该轮胎符合GB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9.1条款关于轮胎使用要求之规定。在该轮胎破裂部位胎冠附近圆周方向发现一处长7cm的硬材质物导致的割裂伤,该割裂伤未贯穿胎冠,伤口较新,分析认为应属于本次事故时造成;在右后轮胎发现一处由外及内至胎冠、胎肩部位连贯的贯通破裂伤,对该破裂伤口进行检查发现,伤口表面无明显的陈旧性割裂伤。对右后轮的破裂伤口进一步检查发现,该轮胎胎面破裂伤口呈现不规则由内向外放射状形态,同时断口端面存在脱层、缺损现象,胎冠上的钢丝帘线端点呈现不规则的断裂,断口处的钢丝整体向外放射性弯曲。轮辋侧边缘留有明显的损伤状况,且损伤呈连续状。同时,轮辋与轮胎内侧剐蹭碾压在轮胎内部表面形成明显的条状压痕。鉴定人员利用内卡钳测量合金轮辋的圆度,通过实际测量得出,该轮辋在两相互垂直方向的尺寸无变化,说明该轮胎不是因为与物体碰撞导致胎体爆裂。 3 轮胎爆破与交通事故关联度分析 汽车爆胎是指轮胎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胎体突然爆裂而失去轮胎中气体的情况,是一种非正常快速失压。从道路交通事故现场重建的层面考虑,对爆胎事故进行鉴定时,主要是考虑爆胎与事故发生的先后顺序。如果车辆是在爆胎后由于车辆失去控制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则称为主动性爆胎;如果车辆是由于其他原因发生交通事故,事故发生的同时,轮胎受外力导致爆裂称之为被动性爆胎。 轮胎的爆裂可能发生在事故前,也可能发生在事故过程中,但两种爆胎形式在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处理中却有着本质区别。一般而言,主动性爆胎是导致交通事故的原因,属于意外事故,爆胎的原因有轮胎本身的制造缺陷、轮胎缺气行驶、轮胎温度升高及超速、超载行驶等,在责任认定上也有所不同;而被动性爆胎是由于交通事故发生所造成的,事故可能是由于驾驶员违章驾驶所致,驾驶员需承担法律责任。可见,准确分析爆胎事故类型对于正确处理事故非常关键。 A车右前轮胎及左后轮胎胎冠花纹深度分别为6.8mm和6.9mm,在胎体未发现影响轮胎使用要求的陈旧性破裂伤及贯穿伤,符合GB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9.1条款关于轮胎使用要求之规定,两轮胎气体泄漏原因为在事故发生时车体翻滚过程中受外力后形成;右后轮胎胎冠花纹深度为7.2mm,在胎体未发现陈旧性破裂伤及贯穿伤,该轮胎符合GB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9.1条款关于轮胎使用要求之规定,该车在行驶过程中右后轮胎发生主动爆裂是造成该轮胎气体泄漏的主要原因。 4 结语 轮胎爆裂事故分析及鑒定是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检验、鉴定中实践性很强的一项工作,对事故原因的正确分析、事故责任方的准确判定具有重要意义。总体上,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探索时期,需要从多元化鉴定方法、深层次致因机理等方面展开研究。 参考文献: [1]丁正林,高岩,陈涛等.交通事故中汽车轮胎爆胎分析[J].交通标准化,2009(23). [2]桑永福.浅析影响汽车轮胎爆胎的因素[J].江苏交通,2002(4). 作者简介: 王立华(1984.11~ ),男,宁夏银川人,助理汽车应用工程师,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