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永长 吴俊 关键词:名师工作坊 师资培养 职业教育 培养模式 中职学校 课 题:本文系2016年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齐永长省级名师工作坊建设项目(皖教职成〔2016〕9号,主持人:齐永长)研究成果。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皖政〔2013〕67号)明确提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到2020年,要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建设队伍。造就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教学名师和学术技术带头人。为此,《意见》做出了实施安徽省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决定。2015年11月18日,安徽省教育厅、人社厅和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安徽省中等專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确定了全省中职学校省级示范学校、示范专业、示范实训基地、名师工作坊等项目建设内容。基于中职学校"省级名师工作坊"建设平台,在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科学制订培养路径的基础上,经过三年的系统培养,达到培育教学名师、打造教学团队、提炼教学成果的建设目标。一、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以"名师工作坊"为平台,以团队为力量,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为路径,以教育教学改革及其课题研究、示范专业与课程建设、研讨与培训、研究成果的辐射带动与社会服务等有机结合为行动方式,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二、科学制定培养路径 1.以研修促提升,培育教学名师 (1) 名师工作坊"领衔人"的带动作用是培养教学名师的关键。"打铁还需自身硬",工作坊领衔人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准直接影响到教学团队的培养与发展。首先要把好工作坊领衔人遴选关,真正选出师德修养高、教科研能力强、教学能力强的资深教师作为工作坊"领衔人"。工作坊领衔人良好的综合素质无疑对教师团队的自身建设起到了引领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工作坊领衔人的自身研修,不仅可以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自身的名师效应,而且还能鞭策教学团队成员积极进取、健康成长、争做名师。 (2)个人研修与团队研修并举是培养教学名师的保障。教学名师榜样的正能量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要在榜样的带动和驱使下,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作用。工作坊领衔人带领的教师团队,只有营造积极的研修氛围,兼顾个人研修与团队研修,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教师团队,而不是关注个别或少数教师的发展。为此,工作坊认真制定与落实研修制度与计划,通过扎实开展专业研修活动,采取个人研修与团队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素质,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研究型教师乃至专家型教师。 2.以活动促成长,打造教学团队 (1)以专业活动为载体,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一是科学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专业提升改造。学校组织工作坊团队深入临床实习基地开展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活动,科学修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努力打造校级护理重点专业的基础上,积极参与中高职合作办学院校联合申报、建设省级护理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突出自己的专业发展优势和特色,并通过专业建设充分展现出来,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在不同层面上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近四年参加由高职院校牵头组织开展的全省护理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研讨会,皖南医药卫生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实施成效得到了与会学校代表的一致认可与借鉴,专业发展逐渐彰显特色,口腔护理、社区护理等特色就业方向深受毕业生及就业单位的青睐。 二是通过全程参与学校实训室建设活动,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以专业建设规划为方向,以专业实训项目建设为重点,紧紧抓住实践教学质量这个中心,组织工作坊成员全程参与专业实训室建设。突出强化实践教学在学生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逐步营造特色鲜明、能够满足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践教学环境,在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技能的同时,培养出适合专业岗位需求的实用型人才。目前学校实训室建设总面积达3200平方米,理实一体化教学普遍开展,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开出率达100%,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普遍得到提升。 三是以公开课为平台,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公开课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青年教师可以通过公开课提高专业素质,提升教学水平,资深教师可以通过公开课或示范课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教学模式、特色和理念,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因此,通过双线开设青年教师公开课和高级职称教师(以工作坊核心成员为主)公开或示范课,采取"自身实践"和"名师示范"并举的方式,达到名师带动效应,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学期、学年校内及校际公开课课评显示,名师工作坊核心成员的示范课效应凸显,中、青年教师的公开课效果也受到校内外听课教师的普遍认可和授课班级学生的称赞。 四是以课程建设为中心,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组织工作坊骨干教师带领教师团队,不断修订和完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考核方案、授课计划、实训指导等,合理构建课程教学内容,积极开发符合岗位需求和生源实际的规划教材、校本教材以及配套资源。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理论知识强调"必须、够用",按照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以及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选取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与此同时,建立和完善在线开放网络课程,逐步打造精品课程、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如"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护理实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微课在健康评估实训教学中的运用""基于‘MOOC模式下中职学校技能型课程建设研究"等课题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通过课程建设的参与,提升了工作坊团队乃至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 五是以教学比赛为契机,全面提升师生的专业技能。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学校每学期计划确定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作为理论知识竞赛课程,通过集体参赛与个人决赛相结合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集体荣誉感。学校组织开展一年一度的护理操作技能大赛,一方面检查实践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为次年参与省级与国家级赛事选拔参赛选手及指导教师。不仅提高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也激发了教师的上进心,尤其是充分发挥了教师指导团队的集体优势,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在组织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比赛的同时,学校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级、市级及省级等各个级别的教学竞赛活动,如说课比赛、信息化教学比赛等,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软件制作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两年多来,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省级护理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3个、三等奖4个。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比赛获得国家级三等奖1个,省级二等奖3个、三等奖1个,市级一等奖3个、三等奖1个的好成绩,在校内及周边地区乃至全省范围内产生了积极的辐射与示范效应。 (2)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能促进教师形成现代教育理念,提高教育品位,有效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工作坊在领衔人的带领下,注重专业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寻教研教改的新思路、新方法,依据专业岗位需求及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与实践。两年多来,教师在人才培养、师资研修、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等方面申报课题项目共计31项。在开展中职纵向课题研究的同时,积极与高职院校合作开展教科研工作,成功联合申报了"护理特色专业""护理骨干专业"以及"护理省级示范实训基地"等省级教研项目及质量工程项目,以求破解课程教学难题、拓宽教师视野,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及中高职教育銜接与共同发展的目标。 (3)改革教师培养模式,形成"导师工作制"。导师工作制是青年教师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选择责任心强、功底扎实、乐于奉献、业绩良好的同一学科骨干教师为导师,与新进教师、专项技能需要提升的教师、外聘教师等青年教师结对。明确师徒职责,通过共同参与教科研活动,做到上好一门课程、参加一次教学比赛、申报一个课题、发表一篇论文、编写一本教材等"五个一工程"。课题研究开展以来,以"导师工作制"为平台,培养青年骨干教师12人,为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梯队、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3.以教改促发展,提炼教学成果与办学经验 (1)通过教学改革,形成特色办学经验与成果。工作坊核心成员大多身为教研室负责人或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在各自的教学及其管理岗位,均为教学改革的排头兵。通过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标准改革、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评价改革、实践教学与技能比赛模式等改革,不断积累教学改革经验,取得了一系列特色办学经验与成果。近两年来,教学团队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以第一作者撰写学术论文21篇,其中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三类期刊1篇)、获得市级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4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3篇;参与规划教材或校本教材编写20本,其中公开出版教材17本(其中主编4人、副主编2人);申报教科研课题31项(2016年15项、2017年16项),其中校级22项、省级质量提升工程项目3项、与高职院校联合申报的省级课题6项,各研究项目均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2)以学术交流与网络平台促发展,达到共享共荣。通过参加省市级相关学术会议、开展校际公开课等业务活动,各校名师工作坊之间互通有无,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产生了直接示范与辐射效应。近几年来,借助职教联盟及高职院校牵头组织召开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研讨会之机,充分展示学校的内涵建设,尤其是名师工作坊建设成效,在有效汲取兄弟院校成功办学经验与成果的同时,也给兄弟院校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通过制作名师工作坊网站或网页,扩大工作坊团队及成员的示范和辐射效应,还可以通过教研QQ群、微信、微博等职教研究、交流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科学的教学指导和咨询。总之,通过省内名师工作坊的横向联系,在同行中达到资源共享、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三、问题与展望 1.探索和制订名师工作坊科学评价体系,激励教师团队职业发展 教师的职业化发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获得并熟练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成长过程,是内在专业知识与技能结构不断丰富和提高的过程。工作坊团队成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教学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在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今天,教师综合评价体系可引进行业、学校、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从教师岗位能力、教学质量、师德修养等多角度地进行综合评价。积极开发评价工具,合理量化,以激励性、导向性为宗旨,全面引领教师职业能力发展。 2.探索和制定工作坊多元化培养模式,完善教师团队培养体系 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开展校企合作和产学融合,采取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企业三元合作的培养模式是工作坊自身建设的发展趋势。三元合作模式是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享优质资源共同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等职业院校为中等职业学校、企业提供知识、技术和科研等方面的支持,中等职业学校为企业和有关部门培养技术人才,企业有责任为学校教师的业务实践活动提供便利,应积极和学校共建教师"访问工程师"制度。为此,政府必须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或实施财政支持,提高企业参与师资培养的积极性,对于提升工作坊团队建设可以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3.以"名师工作坊"为平台,形成助推专业(群)建设的长效机制 专业设置对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具有全局性的意义。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既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又要符合学校定位及教育基本规律,做到科学、规范、合理。借助名师工作坊平台,坚持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方向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充分发挥工作坊教师团队的优势,学校在原有护理、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的基础上,成功申报了康复技术、助产、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中草药种植、美容美体等5个新专业,学校专业群初显,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呈现出优质与快速发展的态势。但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不难发现,专业师资和实训条件仍然是制约专业(群)建设的瓶颈。因此,搞好专业(群)建设,必须把专业师资建设、实训条件建设与专业(群)建设同步推进,形成助推专业(群)建设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曾伟.系统理论指导下的中职实践教学系统的构建与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 [2]刘辉.如何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J].中国教师,2018(5). [3]周俊,吴佳进.关于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思考[J]. 江苏教育,2017(52). [4]覃海芬.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J].广西教育,2015(17). [5]蓝良就.健全培养机制,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J].教书育人, 2017(2). [6]聂勋伟,钟勤.中职学校学生职业化培养途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10). [7]惠世恩,苗树胜,闫文艺.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培养培训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9). [8]齐守泉.中高职专业衔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