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来靠山吃山,可如今原始森林面积减少,长白山丰富的山珍资源日渐稀有,靠山的农民,出路在哪儿? 人工种植东北山珍 巨型灵芝一鸣惊人 虽说"靠山吃山",可长白山麓丰富的林业资源却并没有让武传锋的乡亲们摆脱贫困。村里人除了种粮换钱外,最多也就是在农闲季节都到山里采些木耳等林产品,卖到镇上的收购站,来贴补生活。要想人工种植,落后的技术成了首要问题。 1997年,武传锋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他知道,要想把东北原始森林里的林产品资源挖掘出来,必须要有过硬的技术,单靠村里农民一年一年的摸索是不行的。在校期间,他苦学知识,为的就是挖掘出家门口的宝藏。他把目标放在了被国人认可的东北特产——灵芝、木耳等食药用菌类。 毕业回家后,还不足20岁的小武没料到,想要创业是那么难。他父母辛苦耕作一辈子,把5个孩子拉扯大,已经再也没有能力帮他创业了。小武东挪西借,可资金还是不够。后来,他终于在村支书的帮助下从农村信用社贷来了2000元,这就是小武的所有资本。 在自家的破草房里,小武开始选育灵芝和木耳菌种。东北的气候特点适合菌类植物的生长,再加上小武拥有过硬的技术,经过刻苦钻研,小武选育的菌种逐渐在当地代替了其他菌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村里95%的菌农都种植小武的菌种。小武在自己实验种植木耳、灵芝的同时,也对菌农进行免费技术培训,对菌类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病害进行治理。就这样,全村的食药用菌类种植给了他一片广阔的"试验田"。 灵芝是一种重要的药用菌类,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日本和韩国人对灵芝的认可度远高于国人,他们把灵芝产品作为日常生活必备的养生食物和饮品。野生灵芝生在原始森林里,菌盖状如云彩,深红,药用价值,观赏价值很高,但是近年来原始森林逐渐减少,野生的灵芝日渐稀少,人们尝试人工种植灵芝,使山珍成为人工种植的作物。可是,就在小武种植灵芝成功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食药用菌类的出口量大幅减少,灵芝甚至到了"白送都没人要"的地步。灵芝的市场价格跌到近年来的低谷,菌农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种植菌类的人少了,但是小武没有灰心。他独自坚持着,他坚信他的菌种能够顶住这段最"黑暗"的时期。 由于经济效益暂时不好,小武索性埋头搞起了研究。既然普通的灵芝挣不到钱,他就研究把灵芝做的不再普通。灵芝的观赏价值近年来已经开始成为开发热点,人们把几只灵芝粘接到一起,做成装饰品。武传锋受到启发,他在考虑把灵芝的观赏价值深入挖掘下去。灵芝是一年生菌类植物,菌盖呈圆形或扇形,野生的灵芝尺寸较小,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决定了它无法生长成比较大的尺寸。小武经过长时间的研究,选育了一个可以长得很大的灵芝品种,解决了灵芝生长过程中养分供应问题,培育出了"巨型灵芝"。这种"巨型灵芝"菌盖直径可达50厘米-80厘米,堪称"灵芝王"。 "巨型灵芝"的培育成功受到了食药用菌类业内的高度关注,专家们惊讶一个普通的东北农民竟然能够培育出如此惊人的品种。"巨型灵芝"一出现就成了业内人士眼中的宝贝,这是国内、甚至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型的灵芝品种,更是中国灵芝种植界的一个奇迹海外的华人收藏家也慕名而来,惊叹中国灵芝的奇迹。中国科技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卯晓岚对小武说:"你的灵芝不仅代表你自己,更代表中国!"在澳洲举办的中国灵芝文化节,小武的84厘米巨型灵芝成了焦点,也因此,小武被誉为"中国灵芝王"。在每年的农博会上,小武的灵芝都会吸引了大量客商。 就是凭借着执著的精神和过硬的技术,小武熬过了低谷。虽然那一年,他所得收入仅仅够还上银行的贷款,但他却得到了菌农对他的菌种和技术的认可,得到了他对事业发展下去的信心。 菌种名称依着农民变 通俗易懂好推广 2002年,武传锋的灵芝和木耳等菌种已经过5年的试种,成为稳产、高产、抗病抗杂性强的菌种,小武用自己的乳名把菌种命名为"海澜1号"。"海澜1号"木耳菌是小武所有菌种中种植量最大的一个品种,完全没有经过任何媒体宣传,只是凭借良好的品质在菌农中获得了很高的赞誉。有的外地菌农听说了这个品牌后,也纷纷改种"海澜1号"。 一天,小武的菌种经销处来了一位顾客,在他转了几圈后,才怯生生地问销售员,"有没有一种叫‘海……什么1号的菌种?"小武这才意识到,原来很多菌农的文化程度不高,根本不认识"海澜"的"澜"字,如果有的菌农因为这点小事而没有买到自己的"海澜1号",就太遗憾了。小武马上把"海澜1号"改成人们都认识的"海兰1号"。 结合这次"改名事件",武传锋认识到,要想把自己的菌种在菌农间推广,关键是让菌农认可,菌农之间的交流是最有效的推广方式。小武拒绝了很多报纸和杂志等媒体做广告的邀请,他把资金都用在了菌种研制上,让"海兰1号"完全凭借良好的品质和口碑在菌农中迅速推广。 随着"海兰1号"菌种销量的扩大,武传锋自己家里的场地已经无法适应菌种生产的要求了,他租下了村里闲置的一栋两层的办公楼,作为实验和生产菌种的基地。他还自己研制开发食药用菌专用生物药剂"奇锋生物菌液"、"奇锋消毒王"、"食用菌生长调节剂"等辅助用品。同时,他还积极给菌农种植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带动了家乡菌农脱贫致富,也因此被家乡的各级政府评为"农村致富状元"。 后来,武传锋注册了吉林省海澜应用微生物服务中心,他的菌种事业又登上了一个新台阶。优异的菌种品质还吸引了东北三省、北京、山东、河北、四川等省市近70多家经销商。2005年"海兰1号"木耳一级菌种销售十万支以上,可以种出近1200吨东北黑木耳,创造这一奇迹的正是不足30岁的青年农民武传锋!近日,他正盘算着如何使"海兰1号"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让东北的山珍开篇全国! 地址:吉林省敦化市黄泥河镇建设街 电话:0433-6556333 1394473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