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 1959 彩色片 90分钟 中国香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摄制 导演:李翰祥 编剧:王月汀 摄影:杨钧 主要演员:林黛(饰李凤) 赵雷 (饰正德皇帝) 金铨 (饰大牛) 本片获第六届亚洲影展最佳影片奖 【剧情简介】 明朝正德年间。宫廷的早晨,钟声响起,百官列队上朝,整个紫禁城在朝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辉煌。早朝完毕,年少的正德皇帝在御书房心不在焉地听太傅梁储讲学,觉得乏味而且无用。忽然听到窗外宫女们称颂江南美景的歌声,不禁悠然神往,便令殿前侍卫将军周勇护驾,偷偷出宫,微服漫游。 皇帝擅自离宫的举动,使太后勃然大怒。她将太傅训斥了一番,并命令他一个月之内把皇帝接回宫。 皇帝和周勇出宫以后,策马飞奔。田园的自然风光让皇帝心旷神怡。两人到了梅龙镇,正赶上庙会,市集上人影攒动,热闹非凡。皇帝看见一队彩车缓缓驶来,彩车上有一个大花篮,花篮旁一个女子亭亭玉立,裙裾飘飘,边唱边散花,宛如仙女下凡。皇帝看得出神,情不自禁地跟着彩车一同走,流连忘返。 第二天,在镇上的一棵古树下,昨日散花的"七仙女"李凤正和几个年轻人在玩唐明皇游月宫的游戏。大牛是李凤哥哥李龙经营的龙凤酒店的伙计,大家让他装皇帝,可他老也装不像,气得李凤直喊不玩了。正德皇帝正好途经这里,驻足观望。一村女见他长得端正,满像皇帝的,就喊他一起过来玩。正玩得高兴时,李龙因为要送妻子回娘家,来喊大牛和李凤回去照看酒店。众村女各自散去,只留下皇帝一个人手拿着李凤的一块红手帕呆立在那里。 晚上,正德皇帝端坐灯前,在李凤的手帕上题字:"一瞥惊鸿影,相逢似梦中。广寒身未到,分手太匆匆,太匆匆……" 次日,皇帝走遍了梅龙镇,也没有找到李凤。他无精打采地走进龙凤酒店,抬头一看酒保是大牛,喜出望外,忙问李凤在哪里。大牛因为在昨天那场游戏中没做成皇帝,气还没消,就没好气地说不知道。此时听见后院有一女子在吆喝鸡来吃食,皇帝回头一看,正是李凤。李凤心里也在念叨昨天装扮皇帝的那个美男子,一看是他来了,心中暗喜。可是她嘴上却假托哥哥不在家,劝他不要久留。大牛趁势将皇帝推出门外,反手把门关上。皇帝没有马上走,而是躲在门外,李凤见大牛把皇帝撵走,开门去追,却不见人影。而此时躲在门外的皇帝已闪身进屋。过了一会儿,皇帝佯装咳嗽,李凤又惊又喜。皇帝赖着不走,还说要做酒店的酒保。大牛气不打一处来,说昨日玩游戏时你抢了我的皇帝做,现在又来抢我的酒保,气呼呼不小心打碎了桌上的蟋蟀坛子。蟋蟀跑了,三人手忙脚乱地去捉。对斗蟋蟀十分在行的皇帝说了一大堆关于捉蟋蟀的方法,使大牛和李凤非常佩服,三人约定晚上到酒店后院去逮蟋蟀。 晚上,酒店后院里蟋蟀的叫声此起彼伏,三人俯身寻找。正捉得起劲时,忽听外面有人敲门,是哥哥李龙回来了,三人慌得不知如何是好。大牛灵机一动,叫李凤将皇帝藏到她楼上的闺房。皇帝把自己已题字的红手帕送给李凤。当夜,皇帝没有离开李凤的房间…… 第二天清晨,李凤起床,发现屏风上搭着一件黄袍,心里顿时明白,对方就是当朝皇帝。而此时,太后派来的官兵已到达龙凤酒店,请皇帝即刻起驾回宫。 皇帝与李凤恋恋不舍,他向李凤发誓一到京城就立即派人接她入宫。 皇帝回宫后拜见母后。太后将皇帝训斥了一番,并认为皇帝出游江南是没有立后选妃的缘故,就命太傅赶快诏告天下,择定龙凤吉日,给皇帝立后选妃。皇帝忙说自己已选封了皇后,是梅龙镇上酒家之女。太后大怒,说非公侯将相之女不准封立皇后。 皇帝愁容满面,茶饭不思。大臣见劝说无效,就召来一列美女为皇帝歌舞。皇帝顿时忘了忧愁,也忘了李凤。李凤在梅龙镇痴痴地等待,却迟迟不见皇帝的人马接她人宫,而此时她已怀上了皇帝的骨肉。 封后选妃大典之日,皇帝喜笑颜开,早已把接李入宫的事忘得一干二净。被选来的美女个个如花似玉,在后宫院里跑来跑去,嬉戏追逐。而在这时,李凤正痛苦地呻吟,终于把孩子生了下来。 李凤未嫁生子的事情传遍了整个梅龙镇,她走到哪儿,人家都在背后指指点点,使她痛苦万分。而在皇宫里,皇帝却与众美女在寻欢作乐,开怀畅饮。 大牛见李凤一天天消瘦下去,身体弱不禁风,一气之下决定独闯京城寻找皇帝算账。一路上,大牛在田边、酒店、市镇上召集人们听他讲快书,他要把这件事告诉所有的人。 一天,太傅坐着轿子经过,见外面吵吵嚷嚷,掀开轿帘往外瞧,问清原委,便把大牛带回宫里,禀报皇帝。皇帝懊悔不已,忙去见太后,请求让李凤进宫。太后正襟危坐,丝毫没有通融之意。太傅见状,就请求太后恩准他收李凤为义女,两全其美。太后勉强应允。 梅龙镇。宫廷迎接队列到达龙凤酒店,哥哥见大牛从京城平安回来,喜出望外。李凤得知皇帝派周将军亲自来接她,挣扎着起床,满心欢喜地梳妆打扮,想尽快赶到京城与心上人相聚。 在赴京城的路上,突遇倾盆大雨,狂风大作。虚弱不堪的李凤无法抵御这无情的狂风暴雨。庙宇里,她跪拜各路神仙,保佑她平安到达皇宫,只求见皇帝一面…… 又一个早晨,卫士整齐地列队在宫廷阶梯的两旁,皇帝亲自到宫门外迎接李凤。然而当他掀开轿帘时,却见李凤无声地端坐在轿子里,面容安详,已平静死去,手中还攥着一块红手帕。皇帝慢慢地抱起她,向宫内走去,红手帕散落在地上…… 【鉴赏】 《江山美人》 是香港著名导演李翰祥的代表作。 1926年阴历3月7日,李翰祥出生于辽宁锦西。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对我国东北的侵略,并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侵吞了整个东北。无法在铁蹄下生活的中华儿女,便成群结队地流亡到关内。年幼的李翰祥入关后的第一站,是当年的北平。读完小学、中学,他考入了以录取严格而为许多爱好艺术的青年所向往的 "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绘画系。在校期间,他不但绘画成绩优秀,而且喜欢演话剧,担任艺专 "综艺剧团"的团长。这时,抗日战争已经取得胜利,进步学生展开了如火如荼的反内战、反饥饿运动。李翰祥因为擅长话剧,宣读学运文告时声泪俱下,情绪激昂,极富煽动性,因而被当场推举为北平国立艺专学生自治会的主席,并出席了在北大红楼文学院举行的"北平学生代表大会",领头举行大游行。不久,便遭到学校的开除。1948年9月,李翰祥南下上海,进入了上海市立剧校。剧校功课不紧,他便到上海的几家电影制片厂,一家家地游览参观,产生了拍电影的浓厚兴趣。当时他想:上海人才济济,想从事电影的话,排队也轮不到自己,不如到香港去碰碰运气。于是这年11月,他带着简单的行李乘船到香港。不久,考入永华影业公司演员训练班。由于有人骂他:"李翰祥这小子一辈子没有出息",使他大受刺激,决心发奋图强:"我不只是要有出息,更要出人头地!" 1954年,李翰祥为亚东公司编导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雪里红》。由于拍得很有水准引起了邵氏影业公司总裁邵邨人的重视,找他签了八年的导演合约。李翰祥便在1956年转入邵氏影业公司,成为该公司的一员猛将。 李翰祥在邵氏期间的作品,以喜剧片居多,但最能展现他的艺术才华的,则是历史古装片,如1958年的 《貂蝉》,1959年的 《江山美人》,1960年的《倩女幽魂》,1963年的 《梁山伯与祝英台》 和 《武则天》等。 李翰祥对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兴致很浓,加盟邵氏之后很快就提出拍古装片的设想。但由于公司老板认为观众不喜欢古装片,并且服装、道具、布景都要重新制作,因而只好作罢。1957年,上海电影制片厂的黄梅戏舞台艺术片《天仙配》到香港九龙的新华戏院上映,票房纪录奇好,上映了一个月还天天满座,并且许多观众还一边看一边低声跟着唱。李翰祥抓住时机,用《天仙配》 的例子说服了老板,终于创作出了也是全部用黄梅调演唱的历史古装片《貂蝉》(林黛、赵雷主演),从此掀起了香港影坛长达20年的争拍黄梅调影片的热潮。 在1958年于马尼拉举行的第五届亚洲影展上,李翰祥因《貂蝉》而获得了最佳导演奖。同时,该片还获得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最佳音乐、最佳剪接等四项奖。 1959年,李翰祥再接再厉,导演了这部《江山美人》。影片改编自民间传说中明朝正德皇帝与江南梅龙镇民女李凤一见钟情的故事,极富传奇色彩;再加上充分利用黄梅戏这一传统戏曲形式易学易唱,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特点,因而征服了不少观众,掀起了香港影坛争拍黄梅调影片的热潮。 《江山美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悠远神韵。这不仅在于其故事取材于传统的民间传说,其形式采用传统戏曲的手法,而且也得益于李翰祥十分重视语言、服饰、道具的考据,使影片处处洋溢着古风,传达出了华夏的独特风韵。 《江山美人》的另一个特色是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于年轻的村姑李凤,影片着力于表现她的天真、单纯、执著。和正德皇帝相遇时,她并不明白对方的身份,却为其英俊潇洒所吸引,一见钟情,甚至以身相许;在明白了对方的身份后,她又轻信诺言,痴情等待,及至重病缠身……对于正德皇帝,影片则刻画了他的性格的两重性,一面是不安心于宫廷生活的孤寂,偷偷出宫游览田园的自然风光,并且和美丽的村姑李凤一见钟情,回宫后还敢于面对发怒的太后要求立李凤为皇后;另一面则是软弱无能,情无长性,一旦太后拒绝接纳李凤,继之为他四处张罗立后选妃,他便很快把李凤忘得一干二净,直到太傅禀报李凤病情,他才想起还有这件事……在李凤和正德皇帝的性格中,都存在着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喜剧和悲剧交织,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饰演李凤的林黛,是五六十年代香港最著名的女演员之一,曾为永华、邵氏、电懋等公司主演了近40部影片,并因主演《金莲花》、《貂蝉》、《千娇百媚》和《不了情》而先后四次荣获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不幸的是,1964年7月17日,她因婚姻问题而自杀,年仅30岁。 《江山美人》的第三个特色,是节奏流畅,画面极具美感。一般来说,李翰祥作品的内容都比较庞杂,在展现情节、刻画人物的同时,常常喜欢铺陈一些猎奇性的情趣细节,但是不管他如何信手拍摄,影片的节奏都能保持流畅,没有生涩之感。画面构图也相当讲究,特别是李凤出场时,不管是在彩车上散花,还是在后院喂鸡,画面都拍得相当美。 李翰祥导演的黄梅调电影不但轰动香港影坛,同时也登陆台湾,促进了香港、台湾国语片的发展。在此之前,港台影坛分别是粤语片和台湾片的天下,国语片数量很少。而黄梅调电影是用国语唱的,而且易学易唱,引起观众对国语片的浓烈兴趣,为当时港、台两地的电影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