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舞蹈教学作为技工院校中的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笔者为技工院校酒店与旅游专业(以下简称"酒旅专业")的教师,以"鹤舞"这一本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切入点,分析了技工院校酒旅专业舞蹈教学中加强本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酒旅专业教学中应用的思路及方法,将舞蹈和本土文化结合起来,既能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又能更好地促进舞蹈教学改革。 关键词:技工院校 酒店与旅游 舞蹈教学 鹤舞 十九大精神强调,在教育工作要加强中华文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授,引导学生亲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我国强国之梦不懈奋斗,这也是技工院校每位教师神圣的教学职责。笔者结合多年舞蹈教学的实践,就技工院校酒旅专业舞蹈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操,如何将本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鹤舞"融入舞蹈教学进行了研究。 一、技工院校酒旅专业舞蹈教学中加强本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技工院校舞蹈教学传承民族传统文化,需要更加接地气,特别是加强本地区本土文化的培养,才能更好激发学生的爱乡热情,培养技校学生的民族情怀。 1.舞蹈教学加强本土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酒旅专业学生爱城市爱家乡情怀的需要 技工院校的舞蹈学科教学必须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高度出发,贯彻落实美育大纲,挖掘学科教学的美育元素,坚持用美来感化学生、教育学生。 对于酒旅专业学生来说,爱国精神是具体的,爱国先从热爱家乡的文化做起。因此,教师应该首先从本土的文化中汲取养分,在舞蹈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融入本土的艺术形式,将家乡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灌输给学生,支撑起学生爱党、爱国、爱城市、爱家乡的理想信念,立志学好酒旅专业技能,报效社会。 2.舞蹈教学加强本土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酒旅专业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需要 远大理想的培养,必须从平时一点一滴良好的行为习惯做起。酒旅专业的学生未来岗位需求的特殊性,更是決定了该专业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必须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标准。舞蹈教学就是一种有效培养健康身心的艺术手段,它能够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让学生的言行举止更加文明,将来成为一个品行端正的好公民。 二、"鹤舞"当今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1.非物质文化遗产"鹤舞"面临的困境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近年来,我国对各个地域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被重视,在2011年5月,珠海本土的鹤舞(三灶鹤舞)就被列入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灶鹤舞兴起于南宋年间,已有700多年历史。它主要分布在珠海的三灶镇中心村、海澄村一带,是三灶镇民间迎春接福的一种拜年方式。每年正月初一至初七,各村都自发组织起舞鹤队,敲锣打鼓走上街头,载歌载舞去为村民拜年,演绎仙鹤临门、觅食、啄吃、洗嘴、休息、嬉戏、归巢的七个过程。仙鹤贺岁、人寿年丰,以表达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的指导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但是以目前传承与发展的情况来看,并非理想。以本土的非遗鹤舞来说,现在的传承仍是一对一的形式,靠陈福炎、徐炬兴两位老人教小学生鹤舞、鹤歌的技艺,缺少文字的记载,这对文化传承来说无疑是非常不利的,既缺乏规模,也缺乏创新。 笔者发现许多针对非遗的保护都是属于政府出资,在资金支持下培养传承人,虽然起到了一些效果,但在当今的社会,这样的传承只能算是被动的传承,传统文化找不到价值和出路,不是长久之计。如果想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焕发生命力,真正长久地留存在现代的文化当中的,必须深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需求、经济需求和人文需求,需要不断创新。 2.酒旅专业舞蹈教学中融入"鹤舞"的优势 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需要激发文化本身的生命力,需要对传统的形式进行规范的梳理,并在继承中创新。而作为本地的技工院校,守土有责,有义务也有热情将这一本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传进行传承发展。 (1)学生熟知鹤舞,接受起来更为顺利。笔者学校有将近一半的学生都来自西区,其中不少就来自于金湾三灶,他们有些从小就熟知"鹤舞"这种艺术形式,耳濡目染。根据前期的调查,酒旅专业大概有60%的学生听说过本地的"鹤舞"艺术,再加上老师的正确指引,会有一批学生喜欢上"鹤舞"艺术。 笔者学校酒旅专业的老师前期也对"鹤舞"进行了部分的研究,多次到新建的鹤舞文化陈列馆进行参观考察,并与鹤舞的传承人进行沟通交流,整理了一批相关资料,这为后期的教学改革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学校的舞蹈教学更为专业和系统。民族舞蹈本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学校的舞蹈教学相对于民间"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具有受众人数更多、更规范系统、教学时间更饱满的优势;其次,酒旅专业有着更为宽大的教学空间、更为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更丰富的演出形式,这对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鹤舞",都是相当有利的条件。 三、"鹤舞"在技工院校舞蹈教学中应用的途径及具体方法 在实际的操作中,如何将"鹤舞"融入到舞蹈教学当中去呢?笔者总结酒旅专业舞蹈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对策。 1.统一思想,培养民族精神 酒旅专业所有教师需要统一思想,明确在舞蹈教学中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做到专业教师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一股合力。如在教学教研工作例会上总体部署,除了舞蹈之外,在整个酒旅专业都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共同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专业文化氛围,共同培育酒旅专业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建设新时代校园新精神新风尚。 2.拆解鹤舞动作,讲解民俗文化,体现民族精神 具体落实到鹤舞,教师要把鹤舞的主要舞蹈动作内容进行详细分解。鹤舞主要包括"临门、觅食、啄吃、洗嘴、休息、嬉戏、归巢"七个大的版块,反映仙鹤不同的状态,每个舞蹈段落都有其丰富的内涵。如"临门"表现的是白鹤喜临新地,展现欢跳、扬翅、点头的喜悦神态;"觅食"则是表现白鹤在水边、田野间、草地里寻找食物的过程;而"归巢"则是白鹤在夕阳西下,天色已晚的时候,成群结伴飞回巢穴的过程。这些意境需要教师充分理解,并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传授给学生。 除了讲述之外,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放映三灶当地的一些民俗风情短片,便于学生了解本地的人文情况。鹤舞在表演的时候还伴有鹤歌,歌曲的节奏变化,与舞姿相得益彰,为舞蹈增添声色,更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技工院校学生处在一个容易被感化的年纪,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对本土文化,尤其是鹤舞形式进行透彻地讲解,让学生了解鹤舞的历史背景和审美情趣,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以更加认真的态度投入学习,还会因为对鹤舞的了解热爱本土传统文化,进而激发对酒旅专业学习的兴趣。 3.在教学中把流行舞蹈和民族精神相结合 酒旅专业舞蹈教学需要继续改革和创新。如前面提到的"鹤舞"表现形式的七大板块,教师可以根据原有的动作元素作为基础进行改编,编成七节操。实际操作中,则需要对鹤舞的舞蹈形式进行深入的学习、了解和研究,灵活处理,教学中既要有流行舞蹈元素,也要有民族舞蹈元素,要将两种形式相结合。 流行舞蹈具有节奏快、律动明显的特点,教师则可以尝试将流行舞蹈的元素和"鹤舞"的动作相结合,并结合酒旅专业的特点,探索出新舞姿。同时,也要拓宽学生的舞蹈视野,加深对舞蹈内涵的领悟,"形变神不变",要把"鹤舞"最精髓最传神的内涵表现出来。 4.在合作中成长,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如今,加强合作学习在教学的实际运用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儿了,酒旅专业未来的岗位也非常强调合作,所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能力几乎是所有教学中的必修课。 传统的鹤舞,主要是以单人表演为主,多人参演为辅,而现在的舞蹈教学中,就可以进行创新,采取双人舞、三人舞甚至群舞的形式。创新完成后,舞蹈教学中的很多动作、舞步往往是通过两人或者多人合作完成的,如此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理念,又提高了学习效率,一举多得。 5.广泛联系,让"鹤舞"走出课堂,走进社会 联系"鹤舞"传承人,将专家请进课堂,与酒旅专业学生面对面交流;积极拓宽表演渠道,让本专业学生走出课堂,参加企业晚会及公益演出,提升学校及本专业的社会知名度。还可以与文化旅游局的相关职能部门联系,让学生与全民健身的团队结合,充分利用群众的力量,真正做到人人树立保护意识,人人参与非遗保护。 通过以上的方式方法,在酒旅专业的舞蹈教学中把舞蹈元素和鹤舞文化联系起来,用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技艺,传承文化,达到教学改革和文化传承的双赢。 四、小结 创新,是事物保持其鲜活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如此。在继承中创新,是艺术发展的永恒定律。各种舞蹈艺术形态进行相互借鉴,彼此融合,使传统民族舞蹈艺术与现代流行舞蹈艺术走向"艺术同构",是时代下的大势所趋。改变的是存在的形态、与时俱进的形式,不变的是内涵的延续、是精神的传承。 总之,对于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地的艺术教师守土有责,理应在教学中做出积极成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陈晶.在中职舞蹈教学中培育民族精神的策略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7(12). [2]杨媛媛.非物质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与本土设计创新[D].湖南大学,2008. [3]王雅莲.设计视野下珠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以三灶鹤舞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