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对广西某市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初中学校横向融通情况调研结果的分析,了解了该市中职学校与普通中学开展普职融通的基本情况、具体模式和做法,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推进全区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阶段 普职融通 问题 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要求。"按照这个纲要,我国到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的目标是90%。广西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一是距离此目标仍有一段距离,二是从目前的教育状况看,普通高中教育仍然受到学生及家长的高度青睐,而同属高中阶段教育的中等职业教育却处于相对较弱的地位。因此,通过普职融通,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的有效途径。本次调研主要目的是了解某市属中职学校、县级职校与普通中学开展职普渗透、融通的基本情况、具体的模式和做法,为全区高中阶段普职融通政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1.与初中学校开展的职业渗透教育 初中阶段的职业渗透教育,主要是为了解决中职学校招生难的问题,做好初三阶段学生分流和送生工作。 一是面向初中校长的职业渗透教育。该市教育局自2014年起,每年4~5月份开展初中校长职业教育渗透班,通过专题讲座、职校参观、学生技能展演等活动,让初中校长们深入了解国家当前职业教育的政策形势、本市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前景,增强他们鼓励初中学生报读职校的信心以及对接下来中职招生工作的支持。初中校长从最初的不了解、严禁职校入校宣传,到现在积极敞开大门欢迎职校,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是送教入校的职业渗透教育。市县各中职学校编写包括职业教育政策、学校招生情况、就业指导、专业技术培训等内容的职业教育专业入门教材,利用初中劳技课对初三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渗透,如市级中职学校三职校定期对九中、十中等多所初中学校的初三学生开展职业技能方面的教学活动;某县职教中心为初三学生开发了茶叶生产与加工、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等13门中等职业学校入门教材;县职校组织教师到全县26所学校对8000多名初三毕业生进行一个月的职业渗透教育,得到学生、家长、学校的广泛欢迎。 三是分流部分学生到职校进行职业渗透教育。某县在2014年的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 "支持县中等专业学校举办职业初中,接受从初中三年级第二学期转入的初中学生,在帮助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相关课程的同时,增设职业指导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积极引导其继续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职业初中学生管理主要由县中等专业学校负责,初中学校可派教师参与管理。学生参加中考后,学籍计入县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总数。县中等专业学校落实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和教师培训工作,保障职业教育渗透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 2015年5~6月,县职校对该县初三毕业生开展分流试点工作,分流部分学生到校进行职业渗透教育,分流对象包括7所初中学校当年不参加中考的学生547人。县职校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和方案,收集分流学校学生的基本信息,对学生进行编班,通过开设相关专业技能课程、开展职业教育政策宣传、职业生涯规划、优秀毕业生和企业老板宣讲等对学生进行职业渗透教育。经过一个多月的试点,此次分流试点工作并不理想,活动结束后仅剩393人, 2015年9月份来校就读的学生更是仅13人。县职校分析原因:一是学生难以管理,分流过来的学生基本是初中学校不参加中考的学生,学习兴趣和自我约束能力等方面较弱,并认为自己不是职校学生, 缺乏身份认同,短期难以管理;二是职校专业教师不足,学生学习时间太短,只能学到浅显的专业基础知识,误认为在职校学不到专业技术;三是学校设备资源有限,分流学生与在校生共享实训室和设备,致使实训课不能正常开展教学。 2.与普通高中开展的普职融通 高中阶段的普职融通主要集中在县级职业学校,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解决规模小、招生不足的问题。该市县级职业学校有6所,每县各1所。其中2个县因当地产业经济较好,职业教育的基础条件优于其他县,因此职校生源情况较好。而其他各县由于地域经济和文化的问题,职业学校的招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甚至面临难以维持的困局。在推进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之际,借助普职融通纵向发展的立交桥,开展高中阶段的综合办学改革,招生开始回暖,成效初显。 首先,A县职业技术学校就业与升学双驱并行。 A县职校自2013年起开始特色高中的试验,成立特色高中班。2014年A县在推进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中要求 "采用‘2+1模式与普通高中融通办学,即学生前两年在普通高中学习文化课程、第三年到县级中专学技术,学生学籍转入县级中专。严格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籍管理实施办法》,允许学生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之间双向转学。"学校目前有两个学部,分别为特色部和专业部。专业部前两年主要以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为主,第三年分流,一部分实习就业,一部分进入对口升学备考班升学。特色部也叫"特色高中班",凡是参加中考统一考试的学生均可报读,但一般要求成绩在C及以上,对D以下成绩的学生会建议其去专业部学校。学生在校学习三年,学籍属职校,入学即选定专业,一年级全部按照普通高中课程上课,二年级开始加入专业课程,三年级备考高考(主要是中职的对口单招)。目前,学校有特色高中班17个,其中一年级11个、二年级4个、三年级2个,每班约有学生40~50人。 近两年,对口升学取得突出成绩,2015年对口高考专科录取55人,校长实名推荐升本科5人;2016年对口升学再创佳绩,有112人参加对口高考,24人被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区内重点本科院校录取,78人被區内专科院校录取。 其次,B县职业技术学校与普通高中合作办学。B县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模式与A县职校类似,有中职班和融通班。中职班每年级1个班,由于人数少,同年级不同专业混合在一个班,统一管理,文化课同上,而专业课和实训课则按照不同专业到专门的实训室上课;二年级第二个学期6~7月份开始分流,一部分顶岗实习,另一部分在校加强文化课学校并准备参加对口升学考试。 与A县职校不同的是,B县职校的融通班是与该县某普通高中合作办学,学籍入合作高中,称为"某中学职校学区学生"。2016年招生4个班,每班40~50人,共240余人;在课程设置上,一般是两年在职校学习高中课程,高三回到该中学;在教学等方面的管理由该中学进行指导,按照普高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高一年级后会进行分流,有意愿继续读高中的学生,可继续留在融通班直到返回该中学参加普通高考,另一部分愿意接受職业教育的学生,可入职校学籍,进入对口升学班,参加中职学校的对口单招升学考试。B县职校与普通中学合作办学的基础,一是职校招生困难,当地学生读高中的愿望强烈,社会普遍认可普通高中;二是普通中学校舍紧张,部分达不到录取分数线的学生仍希望继续读普通高中,如不接收便会流失;三是B县职校曾经办过综合高中,2006年停办后,原有大批普高教师闲置,与普高合作闲置师资也得以利用。 B县职校原是招生"困难户",存在办学严重困难的问题。近两年,通过与普通高中合作办学,并逐步分流部分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取得一定成效,学校办学有了起色。2016年学校的招生人数有明显提高,参加职校对口升学的学生也逐年增加。在2016年专业对口升学考试中,该校实际参加考试人数57人,有50人被区内各院校录取。 二、存在的问题 1.关于初中职业教育渗透问题 职业学校送教入校,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招生宣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加深了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之间的沟通联系,使初中学生、家长、教师对职业学校和职业教育有了新的认识。近年来,从全市的招生情况看,各级中职学校生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提升。但是,这样的活动只是多集中在每年4、5月份的招生火热阶段,而且多是中职学校"一头热",普通中学迫于行政压力等因素被动配合,在课程开发、教学活动等方面主动参与度不高。 2.关于初中分流问题 从某县职校分流初三学生到职校接受职业教育的情况看,效果并不理想。在职校办职业初中,从初中的什么阶段开始分流比较合适,学籍、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如何合理配置,这些问题需要再思考。 3.关于县级职校综合办学问题 县级职校在高中阶段进行的普职融通,无论是A县模式,还是B县模式,就目前来看,优势和效果都是显著的,对口升学比率高、成绩好,学校社会声誉提升,进而生源数量提升,形成一定的良性循环。但从长期来看,要预防职业学校的升学教育陷入普通高中应试教育的模式,自治区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抓好"职业高考的指挥棒"。另外,目前职业学校的"特色高中班""融通班",其课程设置、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等都由学校自行安排,是否合理,尚需要进一步论证。 三、建议与对策 1.巩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 普职融通的基础是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两者在地位上等同,才能实现两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和真正意义上的融通。只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个人终身发展等需求中发挥着同样的作用,具有同等价值,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才能在横向上实现平等的沟通与融合,个体才会在面对个人发展的选择上平等地审视两种教育。因此,要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提高办学能力和水平,缩短与普通高中在受教育水平、就业和升学上的差距;同时,多渠道宣传职业教育的成果,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 2.建立自上而下的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是普职融通的媒介和载体,是实现双向贯通的桥梁,这就需要顶层的课程规划,建立自上而下的课程管理体系。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全面审视、科学规划各个阶段普职融通的课程,对课程的结构、设置、实施、评价以及相关教材的编写等进行全面规划和系统考虑。此外,还可以在国家相关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指导下,建立由政府主导,职业学校、普通高中、高等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合作,共同开发相关的课程与教材。 3.建立普职融通的保障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实施普职融通的制度保障政策,一是统筹规划,合理制定相应普职融通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重点应该在招生机制、课程衔接、资源共享、分流办法、师资建设、学分互认、考核评价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二是建立学分互认的学籍管理机制,在学籍管理上,建立普高和中职学分互认、互动分流的政策机制;三是改革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协调招生考试,合理设置考试内容、形式和录取方式,加大技能考试的权重,避免普通高考的应试模式;四是建立区域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学校之间尤其是普高与中职学校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在教学场地、实训基地以及师资等方面,实现彼此优势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加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9). [2] 刘丽群.高中阶段普职沟通的问题反思与政策建议[J].教育研究,2015(9). [3] 刘红兵,郭 辉.论现代综合高中普职融通的教育理论模型[J].成人教育,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