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鼓浪屿你是多么令人神往


  厦门之旅节选二
  ——鼓浪屿,你是多么令人神往
  初踏鼓浪屿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明朝改称"鼓浪屿"。隶属于福建省厦门市,位于厦门半岛西南隅,与厦门半岛隔海相望,只隔一条宽600米的鹭江,轮渡4.5分钟可达。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近代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三一堂、黄荣远堂、天主教堂、八卦楼就是其中几个。
  龙头路商业街诸多火热商铺都有贩卖各种厦门特色小吃,小岛还是音乐的沃土,人才辈出,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之冠,又得美名"钢琴之岛"、"音乐之乡"。
  鼓浪屿上的主要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琴园(百鸟园)、皓月园、风琴博物馆、国际刻字艺术馆、 郑成功纪念馆、海底世界、毓园(林巧稚纪念馆)……
  游了厦金海域返回,大约十一点左右, 游轮直接把我们一船人送到了鼓浪屿。站在钟鼓楼前,鼓浪屿海岸边的榕树特别引人注目,壮大的榕树枝杈上长满了"胡须"。几棵大榕树旁边巍然屹立着一座高高的章鱼雕塑。其中岛上的游客也特别多,有很多都是跟团的,一大群一大群的游客跟着导游,边走边听导游的讲解,也陆续有导游来招揽游客,但考虑到跟团的不自由,我们还是谢绝了她们的邀请。
  郑成功纪念馆
  随着人群的移动,我们到商业街逛了一圈后,随即来到了郑成功纪念馆。郑成功纪念馆是中国名人纪念性博物馆,位于鼓浪屿日光岩的入口左侧, 建立于1962年2月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纪念日。馆址即为郑成功屯兵扎营和指挥水师操练的地方,至今存有水操台、寨门等遗址和大量名人题刻。进入郑成功纪念馆的大门,纪念馆的脚下巍然坐立着郑成功的雕像。
  郑成功纪念馆踞山面海,周围树林葱郁,花木呈秀。古老的梧桐,芬芳的玉兰,卓然而立的棕榈,树干犹如美玉的玉竹,衬托出郑成功纪念馆令人崇敬肃穆气氛。
  全馆分为七个部分,展出各种文物、资料、照片、雕塑、模型三百余件,比较系统地展示了郑成功的生平事迹。
  郑成功的一生,闪耀着不可磨灭的的受国主义的光辉。他光复与开发台湾的伟大业绩,将永远彪炳于史册。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纷纷前来纪念馆参观、瞻仰。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也专程到此考证、研究。
  郑成功纪念馆在庄严的陈列大厅里,人们可以看到一尊郑成功的全身塑像。这位将军身披战袍,手按佩剑,昂首迈步,雄姿英发,令人肃然起敬。塑像的两旁,陈放着他当年所用的铜炮、铁炮和战船的模型。郑成功塑像伫立厅中,使我们仿佛看到他正威武地站在船上指挥台,指挥大军船乘风破浪,浩荡东征;仿佛看到中华儿女,为收复祖国神圣领土,正冒着炮火奋勇前进……
  "漳州军饷"也是吸引众多观众的珍贵文物之一。这是郑成功铸造的银币,银币上的花押象个奇特的图案。据郭沫若同志考证,是"郑成功"三个字的合书。这一重要发现,使郑成功铸造银币的史实为大家所公认,并把我国铸造银币的历史推前了将近二百年。
  郑成功的英雄业绩,光照千秋。纪念馆有一个陈列室,专门陈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名人学者的亲笔题诗、题词、题字,如董必武、郭沫若、沈钧儒、黄炎培、陈叔通、谢觉哉、胡厥文、齐燕铭、李纯青等人的字幅,还陈列着一些纪念首饰.
  登日光岩顶
  从郑成功纪念馆出来,在郑成功纪念馆靠右边的入口,就可以登上日光岩。日光岩俗称"岩仔山",别名"晃岩",也许是山上巨石有种晃荡的感觉吧。相传1641年,郑成功来到晃岩,看到这里的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
  日光岩游览区由日光岩和琴园两个部分组成。日光岩耸峙于鼓浪屿中部偏南,是由两块巨石一竖一横相倚而立,成为龙头山的顶峰,海拔92.7米,日光岩又称龙头山,是鼓浪屿的最高峰,为厦门的象征。登峰俯瞰,厦鼓风光一览无遗。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曾屯兵于此,现尚存水操台、龙头出寨门等古迹,山上历代摩崖题刻甚多。坐落期间的日光岩寺始建于明代,广有信众,闻名遐迩,它是厦门主要景区,有"不到日光岩,枉费厦门行"一说。
  沿着弯弯曲曲的石阶小路,蜿蜒盘旋而上,恐高者还真有点不敢俯视瞰。 站在日光岩山门处,看到一块高40多米的巨岩,凌空而立,浑然天成。在那巨岩峭壁上,有1915年许世英题刻的"天风海涛"四字横书;其下还有两行大字题刻,右侧为"鼓浪洞天",系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江苏丹阳人丁一中所书,这是日光岩最早的题刻。左侧为"鹭江第一",是清道光年间福建长乐人林铖所写,两者靠近,字迹相当,林铖署名特别大,游人常误为二者皆是林铖所题,其实后者比前者晚刻二百多年。上述三大崖刻,可说是对日光岩的风光作了形象性的概括,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日光岩的第一景。进入山门,便是日光岩寺,重修于明万历年间,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日光岩寺是一块巨岩覆盖的山洞,称"一片瓦",因每天凌晨,朝阳从厦门五老峰冉冉升起,该寺首先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因而得名。后来日光寺又改名为"莲花庵",这是明正德年间建尼姑庵而更名的。
  从莲花庵向上前进,有"九夏生寒"、"鹭江龙窟"两处题刻皆在石巷旁,石巷乃两块森然壁立的高大岩石夹峙而成。因高大丛树遮荫,长年累月阴湿,夏天凉风习习,令人顿生几分凉意。
  从石巷上进,便是龙头山寨。这是郑成功在此山上屯兵时遗留下来的寨门,我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题诗一首:"叱咤天风镇海涛,指挥若定阵云高,虫沙猿鹤有时尽,正气觥觥不可淘"。寨门右侧有"宛在亭","宛在亭"下有一巨石,上端平坦,高15米,宽6米,坐南朝北,与厦门隔江相望。巨石下方刻有"闽海雄风"四字,苍劲有力,右上方有"郑延平水操台故址"字样;另一石刻郑成功五绝诗一首:"礼乐依冠第,文章孔孟家。南山开寿域,东海酿流霞"。这是郑成功手书行草,后人于1918年拓印刻上的。
  从寨门拾级而上,有两块巨岩相互倾斜而成"人"字形洞穴,称"古避暑洞",洞宽五丈见方,两端洞口相通,洞顶上方有清代台湾诗人施士洁的隶书"古避暑洞"石刻。夏天,洞内清风徐来,凉风袭人,委实为游客逗留片刻的好地方。
  洞左边的岩顶,有一个"仙人"洗脚的石盆,长年累月积水,近旁还有"仙人"的"脚印",其实乃海蚀地貌的一种。岩顶平台不大,四周环绕栏杆,就象一只升入天空的"吊篮"。游人登临,看云天近在咫尺,凭栏放眼,纵目远眺,厦门岛外大担、二担……诸岛尽收眼帘。
  从日光岩下来,太阳已近海的西面,我们一行匆匆来到海滩上蹓跶了一圈,稍作歇息,便登上了返回厦门岛内的游轮。
网站目录投稿: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