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连续创业失败者和多家网站、杂志的专栏作者,这还是我第一次写和创业相关的文章。不过创业是个永恒的话题,毕竟这关系着一个社会是否有活力是否有梦想是否有创新…… 23岁那年我和同学在北京开始了第一次创业,其实在创业这条路上我算是幸运的,只是每次我都觉得好运不应该属于我,于是亲自把它们破坏了。第一次创业我的身份是一名平面设计师,同学则是业务员,通过打电话的传统方式他来获取客户,接到单后我完成客户的设计需求。我们确实很幸运,第一个星期就接到了订单,而且随后一直有订单,金额还都是从几百到几千不等。只是我觉得这样赚钱太慢太少了,于是乎利用原来打工认识的媒体资源,鼓动同学同时做媒体代理业务,然后开始招兵买马扩充办公室,成本几倍地增长,可是收入并没有像想像中暴涨,媒体代理业务比想像中更有难度,加上我们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并不高。随之而来的非典更是雪上加霜,一个晚上的痛哭之后,我决定放弃。同学叹息地留下一句话:你总有一天会后悔的! 每当想起这次创业,我确实为自己的放弃后悔了,毕竟在那之后另外两次创业,再也不可能找到像我同学这样的好搭档了,创业的激情仍然在,可是创业的青春慢慢消逝,创业思考的维度变得复杂起来了,不再是单纯的为了共同打下一片天地。 第二次创业是回到深圳在女朋友的鼓动下开淘宝店,这个可以说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在05年就成为淘宝首批百万级销量的大卖家,第二年圣诞节盘点的销售额达到了200多万,而且打造了中国首个线上分销平台,在平台内还开发设计了虚拟货币的交易系统。只是淘宝颠倒黑夜白天的日子,以及在新兴的电商行业里不知前路在何方的茫然使得这次算是成功的创业无奈地被结束,不过这次的创业基础让我对电商和用户的理解是切入心扉的,直到现在都深深地影响着我,也深感电商创业的各种不易和繁复,同时以这个为基础使我能够有机会进入世界500强的沃尔玛(中国),获得了更全面的零售业知识体系和行业经验。 重回北京已经是10年后,短暂地在一家家居建材集团作了一年多的电商事业部总经理之后,便和另一个事业部总经理的同事在天使投资的支持下,开始打造家居建材的开放平台。而这一切是在我花两年时间使自己借助微博成为行业意见领袖的"光环"之下进行,由于第一次拿到投资创业,自信心空前的爆棚,加上光环在身,各种媒体纷纷报道进行推波助澜。正像本文标题写的一样:只听新人笑! 可是资本的寒冬来得比北京的沙尘暴更快,天使是靠VC赚钱的,在发现风头不对之后,三个天使召开股东会决定撤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和同事决定继续死杠一年,这一年没有任何收入,完全投入地亏损坚持。虽然一年内两个人互相打气,可是信心在一点点被消耗,直到耗到我删除所有的微博,在媒体里消失,成为一个创业落没的"旧人"。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面对家庭的责任和同事的信任、众人的期待,对于无法扭转局面,或融到新的资本或找到盈利之路,我抓狂地陷入自暴自弃的状态,甚至不愿意见任何人,完全将自己封闭起来。 第三次创业让我真正认识到资本圈,对于选择正确的天使、VC是多么的重要,后来和同样获得同个天使的另外一个失败的创业者交流了近7个小时,他甚至借了高利贷,在北京的车和房在那次创业中全摊进去了,不过天使则借助A轮赚了盆满钵满! 第三次创业失败之后我又成为职业经理人,可是已经再也很难"职业"下去,创业成为了一种病,我隐忍寻找机会并思考三次创业的共同点:那就是没有正视自己的能力,过于自负和想赚大钱做大事;其次就是对热点的追逐!可事实上创业是寻找自己对于其它人和公司的真正价值,让这些价值转换成收入,然后持续地发展下去。 对于现在很多创业者来说,他们的失败或许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有些创业团队没有财务意识和预算测算,根本不清楚一个产品或一项业务开展前期会有多少投入,也不愿意冷静下来仔细核算,并且对收入从哪里来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最后的结果就是钱花完了不知道,也不知道钱都花哪了,最终只有散伙了事。 有些创业者则在原来的公司业绩斐然,认为自己创业也一定是奔向成功的康庄大道,对于可能出现的失败危机感不足,也没有做到应有的应对准备,一旦遭遇一些失败挫折就会信心大大受挫,然后不断出错导致最终创业失败。 还有些创业者对于商业逻辑理解不深刻,特别是互联网创业项目,创业团队在产品研发和用户获取能力都很强,也获得了资本很大的支持,可是在有了一定的用户规模被要求实现盈利时,对于商业逻辑的问题就暴露出来,创业团队无法设计出有效的持续的盈利模式而宣告项目失败。 当然还有的是对资本的动作规律不清楚,要么把资本全部看成是"坏人",拒绝所有资本使得市场发展缓慢被竞争对手抢占先机,要么对资本盲目"看好",在资本提出需求时无法适应,从而和资本的沟通出现障碍甚至绝裂导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