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互联网时代老年开放大学跨界融合研究


  苏迪+韩红蕾
  【摘 要】以"互联网+"为视角,结合当前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困境,深度剖析老年开放大学办学优势,对跨界融合的未来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参考意见,以期打造多元化、个性化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推动老年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可持续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
  【关键词】互联网+;老年教育;老年开放大学;跨界融合
  【中图分类号】G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7)09006606
  一、"互联网+"的提出及内涵
  2012年11月14日,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于杨在演讲的专题"所有传统和服务都应该被互联网改变"中提出"互联网+"一词,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传统和服务都应该被互联网改变"。[1]
  2015年,腾讯总裁马化腾在两会上提议推动"互联网+"的发展。他解释"互联网+"为:"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连接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2]
  同年3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定义为"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3]互联网+出租车、互联网+金融造就了滴滴打车、P2P网络信贷的创新服务模式,充分证明了"互联网+"的变革能力。
  "互联网+"强大的動力在于两个"+":第一个"+"是跨界,跨界是前提,只有跨界才能连接一切;第二个"+"为融合,融合是关键,只有深度融合方能产生新生态。"+"不是简单粗暴的相加,而是产生巨大的驱动力,打破"旧"的组织、结构、关系、秩序等因素,重构"新"生态。因此,"互联网+"的本质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抓手,促进各行各业之间跨界融合。"互联网+"在注重互联网技术作用的同时,更注重跨界融合在行业中的影响,是实现激发新活力、培育新业态和重塑新体系的关键因素。
  跨界融合既要"跨"更要"融"。融包含三个阶段:初级阶段的结合、中级阶段的融合、高级阶段的"和",即和谐。"和"有两层含义:首先,"和生万物"。老子主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乃"道生万物"。明确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即"道"所含的对立面阴阳二气相互冲突达到平衡状态,从而形成新的统一体。"道生万物"即"和生万物","和生万物"亦能产生新系统。其次,"和而不同"。它以事物的矛盾为前提,有差异、有不同,才有和谐的存在。从美学的角度讲,差异是一种美,相互包容、相互欣赏差异,在保持各自特色、特点的前提下形成合力,形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4]因此,"互联网+"跨界融合蕴含着开放性、多样性、包容性和创新性。
  针对教育领域,北京师范大学陈丽教授提出:"互联网+教育"不是在线教育,而是一种变革的思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创新教育的组织模式、服务模式、教学模式等,进而构建数字时代的新型教育生态体系。[5]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认为,"互联网+教育"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跨界融合,对教育主流业务产生系统性变革影响,并构建新的教育新生态。[6]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育部办公厅督查处张岩指出,"互联网+"对教育理念产生巨大冲击,其中教育资源、教育机构、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等所受影响尤为突出,并以"互联网+教育内容""互联网+教育体验""互联网+教育管理"和"互联网+教育评价"为视角畅想未来"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7]作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老年教育,正面临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挑战,能否抓住机遇、抢占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是实现积极老龄化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中之重。为此,深入研究"互联网+老年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应依据跨界融合寻求自身变革之路,早谋划、早行动,力争打赢老年教育变革这场攻坚战。
  二、"互联网+"时代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
  1老年教育需求量激增,公平缺失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呈快速发展趋势。据统计,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2.48亿,老龄化水平达17.17%;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3亿,我国将成为超老年型国家。[8]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机构认为,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种有效途径。我国举办老年教育的初衷是为离退休老干部提供休闲、学习的活动场所。政府办学占绝对主导地位,体现"老干部局办老年大学,老年大学服务老干部"的办学模式,且呈现出老年群体"精英教育"的现象。同时,由于老年教育资源匮乏,老年教育供给主要以城市为中心,城乡老年教育"马太效应"突出。"互联网+"时代的老年教育亟待"转型",即以老年干部的"精英教育"向全体老年群众普惠性的"大众教育"转变,以城市居民为中心向面向农村、基层老年人转变,从而真正实现"把大学办在社会中"。大规模的教育需求将对我国老年教育体系的承载力和公共服务公平化提出挑战。
  2老年教育对象水平参差不齐,模式过于单一
  我国传统教育培养呈现"同质化""单一化"的特点,忽略个体差异,有悖于"因材施教"的古训。"互联网+"时代则强调开放、合作、融合、创新精神,倡导"以人为本"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力求满足人们个性的发展需求。我国老年人口受地域、社会环境、文化结构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以及经济收入、个体素质、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等内因的制约,个体存在较大差异。个性化老年教育强调在尊重老年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下,识别和发现老年人的个性特征,最大化满足老年群体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老年教育可以突破时空和地域的限制,提供弹性化的学习方式和宽泛的学习路径,基本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愿景。然而,当前的老年教育所提供的学习资源缺乏创新,且教育模式一成不变,缺乏个性化的设置,未能真正实现以老年群体为中心、依据老年人偏好和需求定制教育内容和形式。此种教育模式导致多数老年人对此望而却步,产生抵触心理。endprint
  3老年教育从业人员匮乏,人才素质堪忧
  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是老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的进一步加快,教育养老被越老越多的老年人所接受。加大培养养老服务业人才的力度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老年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按照国际公认的3名失能老人配备1名护理人员(在英美国家,优质养老机构的人员配比甚至达到了一名失能老人配备1.5名护理人员)的标准计算,我国需要的养老护理人员数量大约为1 000万人。但根据现有公开数据可知,当前全国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不到100万,持证上岗的人数则不足2万,缺口已达千万级别。[9]目前,诸多养老机构通过"先上车后买票"的方式来缓解从业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即护理人员本应持证上岗,现在却变为"先招来,再培训",导致由此而来的教育养老只有数量没有质量。随着老龄化愈演愈烈,教育养老服务业人才短缺问题日益明显。虽然国内少数高职、中专学校已经开设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且养老服务实训基地的建设也已全面启动,但是这种人才培养的模式并未形成规模。高等院校的本科及研究生层次都极少开设老年学、社会工作(福祉方向)等相关专业,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仍处于初级阶段,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层次教育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建立。继续教育正处于培育发展期,无法弥补教育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这一短板。养老服务人才数量短缺、素质堪忧、层次混乱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着教育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因此,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较好的教育养老服务人才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4老年教育机构条块分割,各自为战
  现阶段,我国有700多万老年人在老年大学等机构学习,还有成千上万老年人通过远程教育、社区教育等多种形式参与学习,初步形成了多形式办学、多部门推动的老年教育发展格局。然而,教育内部的条块分割和各自为战成为推进老年教育改革的主要阻碍。老年教育发展至今,归口管理一直存在问题。老年教育由国务院老龄委牵头,民政部、文化部、教育部等多方部委参与,呈现多方管理的态势,条块分割现象严重,发展进度较为缓慢。同时,多种老年教育机构壁垒高筑,形成闭门造车的态势,教育资源难以实现共享,教育資源重复性、同质化现象严重,精品资源建设偏少。此外,不同教育机构缺乏沟通协调,没有形成合力,学历与非学历的认证、评估、积累和转换困难重重,老年教育与正规教育建立相互承认、部门流动和资源共享的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即使近年来国内一流的老年大学已经迈出实现跨界的第一步,如南京金陵老年大学率先推出了学分管理制度,上海开放大学、江苏开放大学建立了"学分银行",但这些实践仅限于各自机构内部,与构建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终身学习"立交桥"还有巨大差距。
  三、老年开放大学助力老年教育发展的优势 老年开放大学依托国家开放大学而建,继承了国家开放大学的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平台、数字化学习资源和组织体系等优势。在开展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同时,更专注于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培养。老年开放大学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而且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极为重视,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来实现学习和娱乐的双重目的。老年开放大学具备这些特殊的优势,因而成为实现跨界融合的主力军。
  1拥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展老年教育。2000年,国家下发《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指出:各地要重视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广播、电视、网络和函授教育,鼓励和指导社会力量按照有关规定兴办各类老年学校。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颁布,完善了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充分发挥开放大学作用,开展继续教育和远程学历教育。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强调:"应加大建设老年开放大学的力度,以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国家开放大学制定《关于推进老年教育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老年开放大学建设。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推动开放大学和广播电视大学举办‘老年开放大学或‘网上老年大学",并将"远程老年教育推进计划"作为重点推进计划之一列入《规划》。
  2具有覆盖面广的组织体系
  老年开放大学由国家开放大学所建,拥有覆盖全国城乡的办学组织模式,是由中央、省、市、区(县)、街道、社区分校等层次组成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因此,老年开放大学可以定义为:由国家开放大学牵头,依托全国省级老年开放大学、地市级老年开放大学、县级老年开放大学等的办学体系。该体系不仅可以扩大老年教育的覆盖面,提高老年教育的生态承载力,而且有利于逐步打通老年大学体系、社区教育体系、养老机构(敬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体系等,实现教育与养老的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老年开放大学实现跨界融合奠定基础。
  3采取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措施
  老年开放大学针对老年群体的需求、爱好、生理及心理特点,开设了面向老年群体的各种学历教育项目和非学历教育项目。
  学历教育项目包含老年群体的教育和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教育。面向老年群体的专业课程涵盖文学艺术、医疗保健、社会人文、科学技术等,以圆"老年群体"的学历梦。2014年,教育部等九个部门联合提出《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以下简称《人才培养意见》),文件明确指出:"开放大学要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探索建立面向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教学及支持服务模式。"老年开放大学已经开设社会工作、老年医学护理等专业,培养养老服务业从业人才。
  非学历教育项目按照"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分为四大板块,分别包含文学、书法、科学、音乐、摄影旅游、饮食烹饪、花草种植、娱乐健身、家庭保养、老年护理、投资收藏、理财保险等类别,以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品质。endprint
  4采用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规划》强调落实"学习资源建设整合计划"。老年开放大学通过新建、购买、整合等多种方式,汇聚优质老年教育资源,初步完成面向老年群体和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库。老年开放大学门户网站已经正式运营,优质视频课程免费向老年群体和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开放。微博"老年开放大学"、微信订阅号"国开老年开放大学"等基于移动客户端的新媒体都已全面运营。另外,老年开放大学实施资源标准制定与流程规范,例如,《国家开放大学老年教育非学历资源建设规划方案》正在编制,用于规范老年开放大学非学历资源建设工作。
  发挥现代远程教学优势,通过云平台、移动终端、电视、广播等多种手段,推送优质资源到全国各地,尤其是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扩大教育受众面,促进教育公平。除了线上输送课程外,结合线下组织活动,如书法、绘画、太极拳、桥牌、智能手机等技能培训项目,提高老年教育的时效性和持续性,开创"人人、时时、处处"学习的新局面。
  5建设养老体验基地
  老年开放大学已经完成基地建设规划设计,目前正在筹备建设"健康艺术养老体验国家示范中心",全面推进教育与养老的深度融合,在体系内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坚持贯彻《规划》"探索养教结合新模式"精神,落实《规划》中"推动有条件的省(区、市)老年大学、開大(电大)体系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示范性老年教育体验基地"的政策,促进形成多元养老体验的新格局。
  四、老年开放大学实现跨界融合的对策
  1与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大学跨界融合
  促进老年开放大学与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大学之间的深度融合,打造老年教育共同体。社区老年教育是以老年群体为特定对象、以社区为特定场所开展的各种休闲与学习活动的总和。因其具有面向基层、灵活多样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因而成为各级政府推进社区老年教育事业的路径之一。我国最早开展老年教育的机构是老年大学,成绩斐然。老年开放大学依托国家开放大学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优势和立体覆盖全国城乡的体系办学优势,与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大学积极合作,进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信息、人员、服务等多方面的互联互通,促进"多个牌子,一套班子"的老年教育共同体形成。
  老年教育共同体的成立意义深刻。首先,打破了老年教育机构的隔阂,将原本孤立的、零散的老年教育机构有机地连成一片,进一步提升了教育生态承载力,破解了供需矛盾,有利于实现老年教育一体化管理。其次,推动了老年教育服务模式向公共服务新范式转型。老年群体即使被限制在某个单一封闭的教育机构中,也仍能享受除本机构以外教育机构的资源,呈现了老年教育的公平性。
  2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跨界融合
  《人才培养意见》明确提出:"建立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应用型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层次相互衔接,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体系。"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未来将成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支柱。如前所述,老年开放大学开设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学历教育具有宝贵的经验。为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较高的人才队伍,老年开放大学、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应开展广泛的交流合作,优势互补,加快融合发展与集群发展,携手共同推进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建设,加强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养老服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着力补齐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短板,扩大有效供给,以实现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总目标。
  3与养老机构跨界融合
  养教结合的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养教结合的重点不是"养"和"教",而在于融合。老年教育机构与该区域的养老机构应不断探索合作的模式,实现对接。老年教育共同体的提出更有利于全面推进养老机构老年教育工作的开展,即老年开放大学提供线上教育服务、社区教育,老年大学线下提供上门教育服务,如送师资、送教材、送指导、送活动、送讲座,提高老年群体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另外,养老机构还可以成为老年开放大学、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培养从事养老服务人才的实训基地,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为养老机构输送人才提供保障。因此,教育机构与养老机构要积极合作,组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和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打开养教结合的双赢局面。
  4与互联网跨界融合
  长期以来,教育很难在大众教育与个性化教育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老年开放大学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采用最新技术架构与设计理念,打造老年教育学习平台,提升了老年教育的承载能力,但是个性化教育能力却并未随之提高。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融入教育领域,为老年开放大学在提升个性化服务方面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老年开放大学平台存储着大量的老年群体的学习行为、学习内容等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借助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对老年群体的兴趣、目标、学习行为、学习内容进行智能分析,可准确把握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以便线上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推送。线下教师也可以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学习效果,对教学内容和形式及时做出调整,加强对老年个体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服务。
  5与学分银行跨界融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因此,学分银行作为纵向衔接多层次教育级别、横向跨越多种教育类型的管理制度和运行系统,成为突破校际间壁垒、构筑终身学习"立交桥"的主要手段。
  当前,"积极老龄化"和"老年人口红利"概念的提出,使得老年人更加注重"老有所为""老有所用"和"老有所成"。老年开放大学与学分银行的融合成为实现上述目标的突破口及学习通道。《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办好开放大学"之后,立即开展"组建开放大学,探索终身教育模式"试点工作,其中要求通过学分银行认定学习成果,使授予学员的学历或学位证书具有与普通高等教育证书同等的效力。开放大学客观上"被"成为学分银行的建设者,理应更好地与学分银行融合,并保证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的权威性和公正性。endprint
  6与社交媒体跨界融合
  互联网技术催生了社交媒体,Web2.0更是加速了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社交媒体将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类型嵌入到用户关系传播链条中,实现了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的模式。用户主体在社交媒体上直接参与信息内容的建设、分享与传播,体现了社交媒体的开放性;用户之间的互动、互评、反馈等协作,体现了社交媒体的交互性。该特性使信息流由传统的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互动传播,用户从被动接受信息变为主动参与构建信息。
  教育领域与社交网络的融合离不开在线教育资源,如课程和课件等,尤其是开放教育资源。而老年开放大学已经实现了教育资源的网络化,可以说与社交网络不谋而合。老年开放大学融合社交媒体发布知识,可使老年群体参与其中,通过有效互动、协同合作,实现知识传播,促进个体知识的构建和集体智慧的形成,提高老年群体的参与度,扩大老年教育的受众面,使其接受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等理念。社交媒体颠覆了传统的知识结构,非线性的知识散落在网络中,老年开放大学需在碎片化知识和知识体系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结合点,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的实用有价值的生活知识,如技能学习、培养兴趣爱好、养生保健和生活休闲等,尽量凸显"短平快"的特点。如果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文化知识,应尽可能巧妙地使用超链接整合碎片信息,将同一主题零碎的知识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弥补单页面呈现的不足,使知识深刻且详细,具有扩展性,更好地满足老年群体对知识广度和深度的需求。
  7与公共图书馆跨界融合
  公共图书馆是集公益性与开放性于一体的社会文化机构,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是人们的终身学校。近几年,公共图书馆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发展和壮大老年读者群体,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社会文化载体的公共图书馆以服务老年群体为己任,多种措施并举,如设立老年阅览室,方便老年群体获取图书资料;馆内设置无障碍通道;开展送书上门、邮寄服务、专题活动等,全方位服务老年群体。另外,借助互联网技术,推进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使数字化资源日益丰富,为更好地开展老年读者数字化服务打下了基础。然而,由于宣传工作不够、缺乏有效的途径以及受限于老年读者的信息化素养,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
  当前,老年开放大学正努力打造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顺应"互联网+"时代潮流,打破不同机构之间的隔阂,积极与公共图书馆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一方面,老年开放大学通过汇聚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使得老年教育资源得以丰富和充实,并通过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将公共图书馆优质资源推送到社区、老年大学、养老院等机构,老年群体足不出户便可下载自己需要的书刊资料。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成为向老年读者进行服务宣传的有效途径,可充分利用平台促进信息传递、相互交流,让数字阅读更加贴近老年群体。同时,老年开放大学在培养老年读者信息化素养方面具有优势,可通过学习教会老年人掌握电脑和手机的基本操作,学会信息检索方法,真正为公共图书馆服务老年群体畅通道路。
  五、老年开放大学实现跨界融合的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保障制度
  "互联网+"时代,老年开放大学通过跨界融合构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必然会突破既有的模式与路径,产生新业态和新应用,与既有制度相冲突。单单依靠老年开放大学自身的改革难以实现实质性推进,必须通过配套的政策制度来支撑。国家教育部需通过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加强老年制度建设,如学籍管理制度、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制度、教师及养老服務人员培训制度、教育服务调研与效果反馈制度、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质量保障制度等,构建长效机制。同时,应将老年教育的经费支出纳入政府的财政预算,确保经费投入,支持重大项目实施(学习资源建设项目、学习平台建设项目、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等),开创老年教育的新局面。
  2坚持老年开放大学的主体地位
  《意见》明确提出"发挥开放大学作用",国家寄予老年开放大学很高的期待,并为老年开放大学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应以老年开放大学为抓手,依托老年开放大学覆盖全国城乡的办学体系,调动省、市、县各级老年开放大学的积极性,加强与全国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涉老服务机构间的合作,探索多元化服务模式。此外,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突出远程教育特点,做好老年群体与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老年开放大学要承担起平台建设、资源开发与整合、制定标准、统筹指导的责任,引领老年教育的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
  3加强互联网技术建设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老年开放大学实现跨界融合的有力支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宽带中国"战略使每个个体都参与互联网平台并共享数据和信息,引发消费、服务和流通一体化模式出现;大数据具有快速、准确的发掘和分析能力;云计算具有强大的存储和计算能力。老年开放大学本身就具有互联网基因,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应通过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建设,以其为基础消除边界,才能更好地实现跨界融合。
  4构建跨界融合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对跨界融合出现的新格局进行评价,老年开放大学的跨界融合需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从微观角度来讲,评价机制应判断是否满足老年个体"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甚至"老有所为"的需求;从宏观角度来讲,评价机制需要评价老年开放大学的跨界融合对老年教育发展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评价工作可由相关专家、学者和教育部门完成,如何选取评价指标并赋予科学合理的权重将成为评价机制设立的重点和难点。构建评价机制有利于正确评价老年开放大学跨界融合的作用,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从而及时调整并制定更合理的方案。
  5加强跨界融合的研究
  跨界产生的新理论有利于破解瓶颈问题。应组织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老年开放大学跨界融合的科学研究工作,研究方法采取国内和国外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跨界融合的前瞻性和实用性,不断总结新经验,探索新理论,更好地指导老年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endprint
  【参考文献】
  [1]于扬.于扬:所有传统和服务应该被互联网改变[DB/OL].[20121114].[20161220].http://tech.qq.com/a/20121114/000080.htm.
  [2]腾讯研究院.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 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EB/OL].[2015413].[20161220].http://www.tisi.org/Article/lists/id/3776.html.
  [3]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DB/OL].[20150701].[20161220].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897187.htm.
  [4]王传亮.和而不同 和生万物[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2):1—3.
  [5]陈丽,林世员,郑勤华."互联网+"时代中国远程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3—10.
  [6]余胜泉,王阿习."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1—9.
  [7]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70—73.
  [8]2017—2022年中国养老行业现状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Z].
  [9]王悅.中国养老护理人员缺口达千万级别[DB/OL].[20151107].[20161220]. http://www.yicai.com/news/4713185.html.
  Research on Crossborder and Fusion of Open University
  for the Elderly in the "Internet+" Era
  SU Di1, HAN Honglei2
  (1.Tianjin Open University; 2.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 Tianjin 300191, China)
  【Abstract】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rnet+" era, combined with current development dilemm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Open University for the Elderly deeply and puts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fusion. It builds diversified and personalized senior citizen education service system, promoting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senior citizen education in order to conquer the crisis of aging.
  【Key words】internet plus; senior citizen education; open university for the elderly; crossborder and fusion
网站目录投稿:听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