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人鼠之间讲的什么内容人鼠之间书评


  《人鼠之间》是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于1937年出版,后来不仅是被搬上了百老汇的舞台,还被拍成了电影。《人鼠之间》讲述了在美国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两位怀揣着梦想的农业工人,从追梦到接近梦想再到梦想破灭的这么一个故事。很多读者应该都有受到这部作品的影响,背后的思考同样延续至今。这次为大家准备了两则《人鼠之间》的书评,一起先来看看吧。
  《人鼠之间》书评一:
  小说特别值得思考的地方是,乔治为什么需要莱尼。人们为什么总是很需要一个反常规的人的存在和陪伴。因为他能为我们构建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梦境。在这个小说里,乔治对于莱尼的照看,并不仅仅出于善良,这也是一种他的个人需要。莱尼是能使他相信理想的那个人,在莱尼身上,他汲取了朝着那个方向前行的勇气和动力。没有莱尼,乔治会沦为和其他农场工作的工人一样的人,找姑娘,玩二十一点,庸庸碌碌地沉湎于当下的享乐。
  每次乔治应莱尼的需要,描绘理想的未来的时候,他自己也陶醉其中。他需要借助这股力量,让自己脱离地面,短暂地逃逸出现实世界。然而理想,在现实中总是受到挤压,非常脆弱,正如莱尼始终令我们担忧的命运。结尾处乔治握着枪面对莱尼,是一次现实和理想的火拼,最终以理想的毙命而终结。此后的世界,好像恢复了应有的安宁,人们照常地生活,继续前行。枪杀了莱尼之后,乔治和斯林姆并排走向公路,去喝一杯,重新投入热闹的世界,这意味着乔治变成和斯林姆一样的人。而斯林姆在小说里,是正常人的代表,是秩序的象征。拥抱现实世界,是乔治的失败还是妥协?而莱尼已经在河的对岸。
  同样述说着美国梦的破碎,把《人鼠之间》和早它十年出现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晚它二十多年问世的《革命之路》放在一个序列里比对,会觉得很有趣。盖茨比、莱尼和爱波的死,同样象征着理想的破灭。慷慨富有的盖茨比到了大萧条时代,变身为笨拙弱小的莱尼,到了六十年代,又化妆成一心想在庸常生活里突围的中产阶级的女性爱波。理想在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面具和载体。但它们好像又是一回事。爱波向往的巴黎和莱尼向往的土地,并没有太大区别。能呼风唤雨的盖茨比和脑袋好像被马踢过的莱尼同样脆弱。每一次,当他们死去,世界都好像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排出了身体里的异物,终于可以正常运转了。
  《人鼠之间》好看而悲伤,但是有点太严整了。细节的比照,悬念的设置。最初打算写成戏剧,后来决定写成小说,但还是带着戏剧的痕迹,用对话搭建起来的人物性格略显夸张。
  作者:悦然(来自豆瓣)
  《人鼠之间》书评二:
  斯坦贝克的《人鼠之间》,开头是一幅无差别的画面:自然风光辽远而静谧,"疲惫的流浪者在傍晚走下公路,走过小径到水边安营扎寨。一棵高大的悬铃木上长了条水平的矮枝,树枝表面早已被人坐得光滑无比,旁边有一摊经由无数篝火积累起来的灰烬堆。"其实在苍穹之下,这无尽又无望的流浪之路,已然被无数人走过。他们不再回头、义无反顾,或坚定或浑噩。
  不管一个人拥有怎样的生活,当他的眼光只聚焦于自己所经受的当下,他难免会产生忧心空乏之感。毕竟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可如果有机会极目远眺,在夜里看万家灯火,或是在白昼,看街上的人如蚁如梭,奔走川流,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故事,心情或许就会得到些许宽慰吧——这大概也是我们读小说的原因。也许并不是只有我们自己生来不凡,却落入到庸常的藩篱,经受着幻灭的苦难。
  《人鼠之间》是斯坦贝克1937年的作品,距离他完成自己最重要的作品《愤怒的葡萄》还有三年。此时的他已经凭借早期的几部作品在文坛崭露头角,同时也获得了经济上的保障。而对于这本《人鼠之间》,斯坦贝克最初的构思是以剧本的形式呈现——它最后也确实有一个戏剧版本,不过那已经是《人鼠之间》小说大获成功之后的事情了。
  当然,尽管形式上是小说,但情节的戏剧性仍然是这部作品很鲜明的特点。大个子、脑子不灵光的莱尼,和小个子、"了不起"又好心的乔治四处游走,寻找着可以栖身的农场,让他们可以做活,养活自己,同时积攒下一笔实现梦想——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这样莱尼就可以养他喜欢的兔子——的钱。不久他们便遇到了这样一个农场,他们开始做活,还遇上了愿意帮助他们的"老家伙"。似乎一切会顺风顺水,可是想要实现梦想,却并没有那么容易。
  《人鼠之间》最出色之处,在于斯坦贝克仅仅用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个既典型、又令人窒息的"人间真相"。在莱尼看来,他的同伴乔治又聪明,心肠又好,而他们尽管只是两个流浪者,但与其他人不同,他们结伴而行,便可以互相关心,互相照顾。最重要的,是他们有自己的梦想,所以便不会像其他人那样混日子,开了工钱就去妓院或者赌场逍遥半天,然后再继续下一个周期的工作。这目标会使人格外开心,可是"梦想"的吊诡,在于它的反面,便是深渊。而结伴同行的时光,只会让随后的独行更加孤单落魄。
  说到底,《人鼠之间》的主题,与许多"美国故事"并无二致。善良的年轻人、有梦想的年轻人、执意于凌驾命运之上的年轻人,他们会在一个单纯的目的驱使之下努力工作,心怀幻想与憧憬地度过每一天。无论是贫穷、卑贱还是流离失所,一切看似都是可以改变的——一切也确实不会永远一成不变,可大多数时候,比起未来,此刻的满足却更值得庆幸,因为你无法料想,比起好运,更可能到来的麻烦,会导致怎样不可想象的痛苦。
  于是梦想,究竟意味着什么,或许答案会出人意料——它不过是让大个子莱尼继续走下去的"好事儿",是让乔治不去妓院,攒钱并且好好照顾脑子不灵光的同伴的理由——是吊在驴子眼前的那根"透明的红萝卜",使人向前,走在自己也不知去往何处的小路上,却永远也尝不到那鲜艳与饱实。
  如果用赫塔•米勒的话来说,"人不过是世上的大野鸡"。人注定要流浪,在不算漫长的人生里,人要么在逃离,要么在做梦。所有的期盼,不过是梦可以不必醒来。
  作者:已注销人士暗蓝(来自豆瓣)
网站目录投稿: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