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中青报记者发现,北京、天津等地不少家长抱怨,与以前的"留作业"相比,如今小学的"不留作业",不仅没有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反而让家长更加痛苦纠结。(11月9日中国青年报)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全国各地中小学校从几年前就开始实行"严控中小学生作业量"的"减负令",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40分钟;五、六年级家庭作业不得超过1小时。" 按理而言,京津地区学校严格遵守"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的规定,无疑是值得肯定的。那么,"不留作业",何以不仅没有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反而让家长更加痛苦纠结呢?根据记者的调查,大抵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存在教师通过家长群发布"学习目标"进行变相布置作业的情况。虽然作业和练习都是自愿选择的,但老师往往会通过奖励小星星等方式诱导孩子完成。加之经常有小测试,孩子为了取得好成绩,平时回家自然需要加强练习;另一方面,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相互较劲攀比,甚至不惜加码加量,以致陷入恶性循环。 那么,老师和家长为何如此难以"放下"呢?个中缘由,十分复杂。从教师层面来看,除了出于教学实际需要和责任心外,更多的则是迫于家长、社会以及教育评价的压力。至于家长,因为深切感受到孩子将来升学、找工作的压力,不得不给孩子加重学习任务。如此而言,到底谁该为此负责呢?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毫不客气地说,"减负"所遭遇的尴尬正是家长、教师、学校和社会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最近,习主席说"中国孩子玩得太少了",说明国家领导人也在关注这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有见识的家长和教育人士也在呼吁,要尊重儿童的天性,顺从自然规律与法则,让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边玩边学。教育行政部门也在努力完善多元的教育评价机制,帮学校和教师卸下"应试"的枷锁。相信今后无论是宏观的教育政策还是具体的教学方式都会有所改进,真正实现为孩子们"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