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快速、有效地培养出更多专业性汽车服务专业人才,目前我国各地区专业院校纷纷开始尝试校企合作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此次笔者就专门针对当前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全面性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当前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与实践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校企合作;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课题项目:2018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编号2018-ZDJH-186,主持人:黄河科技学院,牛艳莉。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加快,我国居民的社会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突破,现阶段各地区城市已经基本实现了家庭用车的普及,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与此同时,汽车服务行业就随着发展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汽车服务企业就出现了很大缺口。 1.校企合作的意义分析 随着社会上各企业对于人才实用性与专业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将专业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可以促进二者优势的全面发挥,继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综合实践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学生与企业互惠互利并实现双赢。校企合作过程中,由学校负责实践场地的提供,企业负责教学资源部分,分工明确,是完成专业学校教育与企业融合的最佳手段。校企合作基本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通过校企合作能够促进新课改的深入落实。专业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后,企业能够以自身发展实际为基础参与专业院校人才培养内容与方式的制定,提高人才的实用性,同时还可以适当对教学工作出谋划策,促进教学目标以、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等的升级与完善。 其次,通过校企合作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維。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环境的改善,校方与企业共同为学生的实践提供场地与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分组实践教学以及案例教学等,使教学内容与途径更加丰富,学生抑郁接受,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实践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再次,通过校企合作能够进一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后,学生有机会深入企业生产部门参与实习工作,在企业员工的帮助与指导下可以更好地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过程中,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实习掌握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常规性问题以及突发性问题的应对方法,在将理论与实践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其专业性。 第四,通过校企合作能够有效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后,双方会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双赢。学生的理论学习通过与岗位实习进行对接们可以培养出更加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2.校企合作背景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1思想观念方面表现出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2.1.1校企双方就人才培养思想观念不能达成一致的问题与对策。 一直以来我国各地区专业院校都坚持 "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原则开展教学活动,强调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注重学生的理论基础,使其在今后步入社会后可以拓宽就业范围,但是在技能实践方面的培训就稍显薄弱,长此以往,学生在参与岗位工作之后就会表现出专业技术生疏,岗位适应能力低等不足之处。而企业则主张校方增加用于实践教学部分的时间与人力和物力支持,更好地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企业目前提出一些问题, 主要是学校培养出的学生不是完全适合企业的需要, 学校没有根据企业的需要培养出合适的人才,学生入职后动手能力差,进入角色慢,不能很快的解决相应岗位问题,不能给企业尽快的带来效益。持续多年的争辩,现在来看学校需要改变观念,改变人才培养方案。原因只有一个:现在是用人企业的市场。 2.1.2学生的就业目标和实际就业环境认知上不相统一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居民社会生活水平的整体性提高,人才就业环境也随着获得了很大的改善,不少学生对未来就业岗位的工作环境存在过高的预期,认为自身需要一份工作环境好,薪资待遇水平高的工作,但是在毕业参加实际工作之后,特别是那些从事汽车诊断维修行业的毕业生,投入岗位工作之前都需要深入企业生产车间接受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训,虽然目前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的工作条件已经大大提高,但是还是有不少毕业生觉得工作辛苦,工作条件差,与在校期间的预期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因此而辞去工作或者直接换行业就业。一些企业让学校推荐学生就业时要求"学生肯吃苦,最好家是农村的"也说明了这一点。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最佳解决办法就是要求教师在自制学生参与理论与实训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思想教育,对学生的就业现实进行讲解,使其对工作岗位及就业环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也将汽车服务工程行业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介绍给广大学生,使其增加就业自信心。这种思想教育入学就要做,而且要贯穿整个大学学习生活。 2.2合作基础———互利共赢效果表现出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基础就是互惠互利、实现双赢。可是学生一旦到了实习阶段,企业就面临着一大难题:若是不让学生深入生产车间参与岗位实践,那么学生始终都会是一种缺乏实践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状态,无法为企业带来利润,更违背了最初与学校合作的目的[1]。反之,若是直接让学生参与生产实习,学生通过实习创造出的利润甚至都不足以抵消由于操作失误而为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此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生产秩序,也为企业生产的安全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再者联合培养的学生在培养企业就业的忠诚度没有达到企业的期望, 也导致用人企业心灰意冷,使他们把目光放到人才市场招聘,这样随时可以遴选企业需要的人才。 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办学的重要基础就是双方实现共赢,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在选择合作企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尽量选择那些企业文化优秀,生产与经营规模足够大的企业进行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学生的实习需求。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在于学校达成合作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自身的用人诉求,同时通过正确的方式要求学校在教育工作中向实践技能方面进行倾斜,以此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初次之外,学校与企业还应就人才实习过程中的交通运输以及企业对人才优选选择权方面进行深入性的探讨并达成一致,防止在后续合作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矛盾。 2.3学校与企业合作在专项资金方面表现出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目前有很多专业类院校其办学资金来源都是依靠学生的学费,政府部门对于专业教育方面的资金支持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保质保量地实现教学目标还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若是需要校方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和企业的合作办学上,可能一些院校也只能是无能为力。但是若是将合作办学所需的资金支持转移给用人企业,很可能会打击企业合作办学的积极性。 对于上述问题,当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校企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的内容充分融入专业人才教育方案当中,对教学内容的安排适当的进行调整,减少理论知识教学的课时比例,节省下来的教育经费投入到校企合作办学中去, 主动和企业共同分担合作办学经费,这样就能够有激发企业的合作热情,更好地实现校企的双赢。目前已经有很多专业院校尝试上述方法,并且获得了很大的成效。 2.4学校与企业合作在教学方式与管理工作方面表现出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在深入企业生产部门并进行实训学习必然需要与企业进行一定的磨合,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对实习学生的管理方式问题,一些企业对实习生采取与企业正式员工相同的管理方式,学生表现的很不适应,影响时间效果。同时,学生在和老员工或者领导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时候,由于思维方式以及认知水平差异会面临一些障碍性问题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最终会打消学生工作自信心与实践热情,甚至会产生工作逆反心理,不利于实习工作的有效进行。 对此,应在学生与企业之前搭建起一个良好的沟通调解系统,防止以上相关问题的发生。学生在进入企业学习时, 学校要根据学生人数配备相应比例的教师进驻企业, 一方面可以在企业与学生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另一方面还可以为校企的进一步合作奠定好的基础。 2.5教师实践教学水平方面表现出的问题与对策。 一般我国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教师基本都是各个高校毕业的高材生,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再加上校方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师也就随着侧重于理论教学和忽视实践部分,无法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知识向融合,知识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和厌学心理,影响教学效果。教师习惯了上述教学方法,内心不愿意改变教学方式,而且由于教师没有实践教学能力,想改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对于上述问题,目前最佳解决途径就是先要求教师全面明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的目的以及专业人才的未来就业方向等,除此之外,定期组织教师团队深入企业生产线进行实践学习,打造出一批双师型的教学团队。 2.6制定合理的实训学习制度体系。 为了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的專业人才培养效果,还需要就学生的学习制定合理的制度体系,制度中应体现出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具体内容安排以及教学目的,如果教学内容与方式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还应进行适当整改,确定实验实训验收评价与意见反馈系统。诚邀校企合作相关经验丰富的专家与汽车专业相关教学实践丰富的教师有针对性地商讨分析初级实验实训制度,合理有效地安排企业专家走进高校实验场地亲自授教,高校教师辅助教学,使学生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同时,对实验实训内容进行动态调整修正,构建出满足企业需求,理论联系实践的合理有效的实验实训制度[2]。 结语: 综上所述,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进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专业性、系统性的探索过程,由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较短,很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还需要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研究与协商,对其中不足的部分进行弥补和完善,继而为且培养出更多实用性的专业人才,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刘春玲.基于校企合作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1):148-149. [2]朱礼贵,王春风.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理论观察,2016(06):162-163. 作者简介: 牛艳莉(1962- ),女,汉族,河南洛宁人,教授,任职于黄河科技学院交通学院。研究方向:公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