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向命运挑战的英雄 ——记甘肃省自学成才的标兵柴祥真 记者刘跃杰 在距离天水市秦城区西边五十多里的牡丹乡,有一个偏避的山村杜集寨村,住着一户贫困的人家,爷爷年迈体弱,父亲眼睛残疾,看不清楚东西,他们兄妹三人,家庭生活条件极为艰苦,母亲因不堪穷苦生活和浑身病痛的折磨,离家出走,至今不知任何音信。为了全家人的生计,年迈的爷爷和残疾的爸爸不得不早出晚归,拼命的干活,忙里忙外,操持家计,养家糊口,艰难维持生计。柴祥真是家中最大的孩子,下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他们三个孩子在半饥饿,半温饱的境况下艰难地度着自己的童年,很快柴祥真就到了上学的年龄。就是在这样一个苦难的家庭里,柴祥真的爷爷和父亲希望自己家里能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将来改变家庭的贫苦面貌。爷爷和父亲为了让柴祥真能上学,风里来雨里去,除了干完田里和家里的活外,还要到山里到处去挖药材,换钱维持家用和给柴祥真交学费。为了保证柴祥真的正常学习和开支费用,在这个家里爷爷和父亲省吃俭用,节衣宿食,维持日常生计。也许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从小就懂得家里爷爷和父亲的一片苦心,一分钱的来之不易,也体会到家中的难处,别人的孩子上学都背着漂亮的新书包,有买零食的零用钱,他从来不向家里要一分零用钱,有时肚子吃不饱,饿得直叫,他也不出声哭闹,即使这样,柴祥真对学习缺非常的刻苦努力,每天晚上不用人指教就独自挑灯夜读,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就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柴祥真艰难地度过了他的小学生涯,以优秀的成绩升入初中。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柴祥的理想越来越大,立志要考上北京大学这样的名牌学校,将来做一个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可现实是很残酷的,随着爷爷年龄越来越大干不动活,到生病去逝,家里失去一个强有力的劳力,父亲身体又越来越差,加之眼睛残疾,无法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弟弟、妹妹年龄又小,年仅14岁读初中二年级的柴祥真不得不忍痛离开了他热爱的校园,热爱的老师和热爱的同学,辍学回家务农,操持家计,年幼的他不得不挑起一家人的生活重担。 年幼的柴祥真辍学回家后,面对艰苦的生活和家庭的重担,他没有被残酷的生活所压倒,而是更加坚强,更加渴望学习了。在一天艰苦的劳动之余,他每天晚上坚持自学,没有钱购书,就借别人的书去学,经常挑灯夜读,死记硬背,学习到晚上十二点才休息,第二天他还要早起来到地里去干农活,有时遇到下雨天,他一整天连饭都顾不上吃,扒在书堆里钻研,如果第二天因下雨干不了农活,他一个晚上都不睡觉,刻苦学习,有时学习上遇到一些难题他先自己研究思考,查字典,自己实在搞不懂的,他就请教别人,别人也不懂的,他就跑上十多里路到中学请教自己原来的老师。柴祥真不但自己在家里学习知识,还让弟弟、妹妹也要跟他一样学习文化知识,弟弟、妹妹到上学的年龄,他把弟弟、妹妹借钱也要报名上学。为了筹集家庭生活费用,他和弟弟、妹妹兄妹三人的学习费用,他在干完农活后,不得不爬山涉水十多里的山路去挖药材,给别人打工挣零钱维持家庭生计,就在这样极其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下,柴祥真不到三年时间就自学完成了初中和高中的所有课程。 年小的柴祥真面对残酷无情的生活,他痛苦而又孤独,有时心里的苦楚无人诉说,只能自己一个人默默的承受,当有时一个人无法承受生活的苦难,又无处诉说时,他就拿起手中的笔,一点一滴地记录下生活的艰辛和苦难的心酸往事,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感悟。日积月累,几年下来,竟然写了上百万字的作品。时光就这样在他艰难的拼搏和刻苦勤学下度过,很快到了1984年八月,柴祥真偶然从广播里听到我省开办首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消息,他激动的彻夜难眠,但他知道他不能和正常学生一样在学校里参加高考上大学,因为他苦难的家离不开他,他一走年幼的弟弟、妹妹靠谁来养活,这个贫穷苦难的家靠谁来维持呢。在家自学大学文化,拿到国家承认的大学文凭是他唯一的出路,也是改变他人生命运的唯一希望。柴祥真下定决心,一定要参加自学考试拿到大学文凭,学到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他到处借钱,村上的人都听说他借钱是为了参加自学上大学,都摇头,不但不借给他钱,反而劝他不要异想天开,还嘲笑他说,我们这个穷山村里自古以来,还没有一个靠自学上大学的人呢,何况你柴祥真初中都没有上完就辍学了,大家纷纷摇头不借给他钱,柴祥真东家出,西家进,借了近五十户人家,没有人愿意借给他一分钱,他知道这不能埋怨村里的乡亲们,谁想把钱借给一个做事不靠谱的人来浪费钱财呢,更何况乡亲们一方面生活并不怎么富裕,还比较困难,拿不出多余的钱给他,另一方面,谁还会相信一个初二就辍学了的人,自学还能上大学,拿文凭呢,他能理解乡亲们此时此刻对待他的心情和态度,在他走投无路之下,柴祥真想起了他初一时的班主任万老师,他带着一丝希望,步行20多里的山路来到了万老师家里,说明了来意,希望万老师能借钱给他,报名参加自学考试,万老师面对当年自己的学生,在如此苦难的家庭生活条件下还不甘平庸,热爱学习,刻苦耐劳,柴祥真向命运挑战,永不服输,顽强拼搏,奋发图强的精神感动了万老师,他毫不犹豫地拿出了给自己孩子做生活费的100元钱直接送给了他,并说只要你学习好知识,能帮助你改变命运,就不需要还钱了,以后如还有需要,就再来找他,他一定全力帮助,柴祥真面对万老师无私慷慨解囊相助,送给他沉甸甸来之不易的一百元钱,感动地流下了热泪,连声说谢谢您,万老师,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拿到大学文凭,报答您的大恩大德。第二天天不亮,柴祥真就抛开紧张忙碌的秋收农活,背上干馍,为了节约用钱,报名学习,他不敢打车,步行五十多里的路,赶到天水市城区报名参加了自学考试,买了学习课本又立即风风火火的赶回了家,他知道家里没有他会乱成一锅粥。柴祥真回家后把家里的牛棚自己动手隔出了一间五平米的小屋,稍加收拾,就作为他今后学习的小屋,从此,柴祥真走上了一条艰辛而又曲折,拼搏上进,自强不息的自学之路。 柴祥真只上了初中二年级,却要报名自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专课程,更何况他每天还要忙里忙外,操持贫穷苦难的家,生活和学习的艰辛可想而知有多难。但是柴祥真为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拿到大学文凭,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命运,做一个国家有用的人。他不怕吃苦,受累,白天在外田间劳作,晚上就挑灯夜读,天天如此,不管日月变换,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他从来没有间断过学习。随着日积月累,时间的推移,柴祥真所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付出就有回报,第一年柴祥真报考的《哲学》和《文学概论》,一门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一门只考了59分没有通过,柴祥真在如此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下,能取得如此难得的成绩,就很不错了,来之不易,应该感到高兴和鼓舞才对,可柴祥真对此并不满意,没有达到他两门课程都要以优异成绩过关的目标,他痛苦不堪,自己处罚自己一天不要吃饭,柴祥真知道,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自己生气痛苦是没有用的,为了从痛苦中把自己解脱出来,振作精神,奋发图强,他总结经验教训,重新安排了学习计划,先抽出时间重点学习不容易懂的课程,把每晚三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提高到六小时,有时学习从晚上6点钟到凌晨三点钟都不休息,如遇到雨天,无法在外下地干农活时,他就通宵达旦,夜以继日的进行学习,柴祥真比以往变得更加刻苦努力,向科学文化知识的高峰大踏步迈进。 自学开始不久后,村上一些人知道了他要自学成才,就冷嘲热讽,各种流言蜚语接踵而来,什么山沟里哪能出金凤凰?炕旮旯里能上大学吗?好多人都劝他,别异想天开,好好操持家计务农,甚至有些人直接当着他的面说,是不是脑袋出了问题,让他到医院去看看。面对周围乡亲们冷嘲热讽,流言蜚语的议论,柴祥真痛苦不堪,欲哭无泪,为什么人做一点事为何那么难,难道我追求知识,想改变命运的想法错了吗?柴祥真面对周围乡亲们一次次冷嘲热讽的打击,曾无数次痛哭过,伤心过,也无数次想过放弃,但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就又燃起了渴望知识,拿到大学文凭,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改变自己命运的召唤,使他又树立了坚定执着的追求,一次又一次比原来变得更加坚强努力了,他一方面顶住周围乡亲们的流言蜚语,一方面下定决心,一定要以优异的成绩早日拿到大学文凭,找一个体面的工作,让乡亲们看看,我柴祥真就是和别人不一样。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白天他在田间劳动间隙理解记忆学习,巩固前天晚上学习的内容,当晚又默写在本子上,对没有掌握领会的学习内容和还没有熟悉记住的重点难题,晚上进行重新钻研复习,直至熟记和掌握领会所学知识为止,再重新学习新的课程和内容。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柴祥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归纳出需要重点学习掌握的内容,便于学习的新方法用于日常学习当中,对他全面学习知识起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每次参加自学考试他从家里到天水市城区来回行程上百里,常常是早起摸黑,天不明就起来赶路参加考试,考完试之后又摸黑赶回家,有时一次报考的课程多,他连考两三天,白天干馍就餐,渴了就喝一口自来水,参加考试后,晚上没有地方去住,住旅店又怕化钱,他就长途汽车站的冷板连椅上躺一回会儿,常常睡了不到一两个小时又被冻醒,看着别的考生进餐馆,住旅店,他羡慕极了。 有一次,柴祥真报考的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这门课,自己没有复习资料,也无处请教,加之正是夏收大忙季节,天不亮他就到地里抢收麦子,回家已是满天的星星,一整天的劳动,累得他腰酸背痛,直喊疼,但他不顾疼痛,还是要挤出时间来坚持挑灯夜读,钻研学习,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生活环境条件下,有时面对生活的残酷和苦难,他曾经流泪过,曾经灰心过,也无数次想到过放弃,可每当他心情平静下来,一想到拿到大学文凭,改变自己命运时,他又恢复了往日的刻苦学习激情,他常常自我安抚自己,坚持就是胜利,天天如此,月月如此,越是艰苦,越能激发出他刻苦钻研学习,奋发图强的精神,他给自己定了一个个学习目标,就是早日拿到大学文凭,学到有用的知识,找一个体面的工作,有一份不错的固定收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时光如梭,日月飞逝,转眼之间,柴祥真报名参加自学考试快三年了,在这短暂的三年时间里,柴祥真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代价,不甘平庸,向自己的命运挑战,想通过自学考试拿到大学文凭,做一个有知识,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了达到这一人生伟大的理想,他顽强拼搏,奋发图强,数年如一日,一面操持家计,一面苦读学习钻研文化知识,随着时间的积累和知识的不断增长,他取得了丰硕的成绩,1987年十二月,他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专文凭,并以优异的成绩成为甘肃省为数不多的首批自学拿到大学文凭的标兵。国家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学习知识,自学成才,为国家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力量,他被录用为国家干部,分配在牡丹中学任教,柴祥真终于用自己的汗水和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奋发图强的精神,用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面对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每月固定的高收入,柴祥真激动地流下了幸福的泪水,此时此刻,他眼前又翻滚出无数个日日夜夜挑灯苦读的情景,为了维持家计,学习费用,他翻山越岭,挖药材,艰难度日的辛酸画面,面对这一幕幕的往事,他更加明白,面对困难和人生的挫折时,一个人一旦树立自己远大的理想,坚贞不屈的意志,坚持不懈努力的去勤学钻研,敢于向困难和挫折,命运挑战,就一定有丰硕的收获,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他又给自己制定了新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柴祥真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奋发图强,自学成才的精神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当时人人羡慕学习的榜样,面对周围投来的一份份荣耀,柴祥真没有骄傲自满,而是更加努力的工作,学习,向更高的人生目标迈进。从当人民教师第一天起,他就给自己制定了更高的人生目标和要求,他认为学高才能称师,自己不能满足现状,还要刻苦努力的学习文化知识,以渊博的知识,传书授道,当一名优秀合格的人民教师,他要求自己,做为一名人民的教师,必须要教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来报达社会和一直以来关心帮助过他的人们的厚爱。为了达到他这一人生目标和要求,他严格要求自己,别的老师都下班休息了,他还在辅导学生学习,对没有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他抽出自己的时间重点辅导,重点帮助复习,由于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他当老师第一年教的高一语文课,全班学生在天水市统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及格率达到了89.8%的好成绩,创造了该中学历史最好成绩。柴祥真老师一面努力工作教好学生的同时,一面进行钻研文学创作,他先后在《天水日报》、天水人民广播电台,《甘肃自学考试报》、《甘肃教育报》、《甘肃农民报》、《甘肃日报》、甘肃人民广播电台等报刊,新闻媒体上发表教学研究、散文、诗歌300多篇,其中他创作的诗歌《爱、姗姗来迟》荣获全国桂花杯诗歌大赛佳作奖;1992年被入选湖北咸宁市文联编写,香港金陵书社出版公司出版的《南方诗雨》一书,他的诗作《恋情》荣获中国才子佳人征文大奖赛三等奖,1993年入选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的《青春物语》一书。柴祥真老师不但自己钻研文学创作,他还辅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他辅导的初二学生万文杰荣获了1991年首届全国中学生"三爱"杯作文大奖赛优胜奖。初一同学田红旭1993年荣获第三届"冰心文学杯"征文三等奖,也是甘肃省唯一的一个少儿组三等奖获得者。 柴祥真面对自己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和一份份骄人的成绩,他并不滿足,他说为了更好的贡献社会,他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拿到本科文凭,攻读研究生,同时也要培养出像他一样,更多的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奋发图强,品学兼优的学生,来改变学生及他们家庭贫困的命运。这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柴祥真老师一定能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成就,实现他人生伟大的理想。 1998年4月28日天水人民广播电台 1998年5月24日发表于甘肃人民广播电台《陇上人家》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