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销售 草鞋无人问津 今年26岁的李惠月是陕西省西安市郊区人。1998年8月,她高中毕业后来到西安打工,先在一家小饭馆端盘子,每月150元的工资。一年后,她又去卖保险,尽管她起早贪黑地工作,生活依然窘迫。 1999年11月,打工1年仍两手空空的她回了家。刚回家的那段日子,她整天无所事事,靠给76岁的爷爷揉肩捶腿打发时光。2001年夏天,爷爷得了严重的脚气病,父亲让她去给爷爷买一双凉鞋。谁知鞋子买回来后,爷爷根本不领情,叹着气说:"以前,我夏天最爱穿草鞋。穿草鞋不长脚气,可如今草鞋绝迹了。"父亲说:"爸,我会编,我给你编吧。"下午,父亲果真到地里割了些草,为爷爷编了一双草鞋。爷爷穿上一试,开心地笑了。李惠月茅塞顿开:我何不就卖草鞋? 一连几天,她都在琢磨这个问题:爷爷喜欢穿草鞋,那其他人是不是也和爷爷一样喜欢穿草鞋呢?后来,她从有关资料里了解到:草鞋在中国历史悠久,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有80%的人都穿过草鞋,最著名的莫过于红军穿着草鞋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有了对草鞋的了解,她对开发草鞋市场的信心更足了。 一天上午,李惠月对父亲说:"爸爸,你给我编20双草鞋吧。"父亲问她要干啥,她说:"我拿出去卖。"父亲吃惊地说:"草鞋也能卖钱吗?开玩笑!我不编。"然而,她不依不饶。父亲被她缠得没办法,只好勉强同意了。于是,她和父亲一起到地里割了一背篓青草;回家后,父亲挑选出有韧性的草,搓成细绳,就编了起来。父亲的手虽然大而粗糙,但编起鞋子却很灵巧,一会儿工夫就编完了一双。李惠月穿在脚上一试,果然很舒服。她学着父亲的样子编了起来,竟然编得很不错。 半天的工夫,父亲就编好了20双草鞋。鞋子编好后,父亲拿到院子里晒了一会儿,又用手撑平,然后再用一根长绳串起来,挂在李惠月的自行车上。 吃过午饭后,李惠月骑上自行车,满怀希望地出发了。她先来到一个村庄,进村就开始叫卖:"草鞋!卖草鞋!"她这一喊,引来很多人围观。见是一个大姑娘卖草鞋,人们都觉得奇怪,有人嘲笑她说:"啥不能卖,卖草鞋?真是想钱想疯了。"在另一个村庄,村民则议论说:"现在谁还穿草鞋,真小看咱农村人了!"一天下来,一双也没卖出去。 然而回到家里争强好胜的李惠月仍然想:农村卖不出去,我就不信到城里也卖不出去! 弃村进城 草鞋竟然赚大钱 李惠月没有想到草鞋竟然在城里这么好卖,她直后悔昨天不该在乡下瞎转。正在这时,更意外的事发生了,见她的草鞋这么好卖,市场里两个做鞋生意的老板马上找到她,问她的草鞋是从哪里进的货。李惠月说是自己编的,两个老板顿时都对她投来羡慕的目光,还要去了她家的电话号码。 李惠月刚回到家里,父亲就乐呵呵地告诉她,西安有人打电话来了,说要50双草鞋,还留了电话号码,让第二天给送过去。李惠月高兴得又跳又喊:"我的草鞋生意有戏了!"她立即打电话叫来伯父和舅舅帮助父亲割草,还叫来姨妈和姑妈帮助父亲编草鞋。为了迅速打开市场,李惠月又印制了一些名片,上面写着:"最新时尚,草鞋专卖,适脚疗病,艺术欣赏,送人收藏,馈赠佳品。"并留下了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这天晚上,全家人干了半夜,编了50多双草鞋。第二天,她起了个大早,把鞋子送到了西安的那家鞋店,以每双10元钱的价格卖了出去。送完货后,已是中午了。此时,她兜里已经有了500元钱的收入,她捂着这些钱,心跳得厉害。她没有马上回家,而是沿着布满小店的大街往回走。看见鞋店,她就进去发名片,推销自己的产品,还把剩下的几双鞋子作为样品给店主看。店主都对她的鞋子很感兴趣,但提出一个条件:只能做代销,而且要等销售完了才能与她结账。李惠月觉得这个条件不过分,于是同意了……没有想到,她一路走一路联系,竟谈妥了十几宗代销生意! 做生意就像玩多米诺骨牌,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李惠月的生意渐渐做大了,她一个人忙不过来,只好把在西安建筑工地打工的哥哥叫了回来,让他出去跑销售,而她则负责鞋子的编织质量。 干了一个月,月底一算账,除了给亲戚们发的工资,李惠月卖草鞋纯赚了6000多元!给她干活的亲戚多的拿到700元,最少的也拿到500元,皆大欢喜。 迎难而上 草鞋系列风靡市场 2001年9月,正当李惠月的事业蒸蒸日上时,一个严重的问题出现了:冬季快到了,用于编草鞋的草已经开始发黄。没有草,拿什么编鞋子呢? 鞋子没有销路,李惠月只好给员工放了假。看到往日热闹的院落现在空荡荡的,她的心很难受。父亲劝她不要着急,说完,戴上草帽就准备出门去找草割。看着父亲那编织得非常精致的草帽,李惠月眼前一亮,急忙喊住父亲,问道:"爸爸,编草帽的麦秆能编鞋子吗?"父亲想了一会儿说:"也许能编吧。" 第二天,李惠月醒来一眼就发现她的枕头边放着一双用麦秆编的鞋子。她马上来到父亲房间,发现父亲眼圈红红的,一看就是熬了一整夜。原来,父亲为了编成这双鞋子,尝试了整个晚上。由于麦秆太干,很容易折断,他就想了个办法,在麦秆上洒上水,增加麦秆的韧性。他发现浇水多少是关键:水浇多了,编出的鞋子不易保存,容易发霉;水浇少了,又起不到柔韧麦秆的作用。编了几双鞋子后,他又发现单根麦秆编的鞋子不结实。后来,他又把3根浸过水的麦秆拧成一条草绳,然后再用草绳编鞋子。直到编了8双鞋子之后,他这才找到了成功的窍门……李惠月既感动又兴奋,她心想:父亲的这个创举打开了一个巨大的原料天地,因为在农村,麦秆无处不在;而且用麦秆代替青草,彻底摆脱了冬季来临后青草枯萎、没有原料的威胁。 之后,李惠月又招了20多名工人,这才满足了编鞋的需要。这时,李惠月心想:以前把草鞋送到街边小店销售,只能算是小打小闹;以后,只有进军鞋城和超市,才能把生意做大。 一天,李惠月到西安代销店收完货款,就来到了西安市的威龙鞋城。在一个摊位前,她和摊主李女士聊起了天,说自己是生产草鞋的,问李女士愿不愿意试卖。李女士答应试卖草鞋后,第二天,她就把草鞋发到了李女士的摊位上,结果两天之内就卖出了40多双。尝到甜头的李女士赶紧打来电话催货,而鞋城里其他经营者看到草鞋卖得这么疯,也纷纷找上门要货。这样一来,李惠月每天生产2000双草鞋都供不应求,她不得不组织工人连夜加班加点,后来每天送往西安的草鞋达到5000双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