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会展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支撑,其中会展营销人才是会展行业内必不可缺的人才之一,对会展项目的成败有着重要影响。大多高职院校开设了会展营销课程,但对这门实务性强、操作要求高的课程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阶段,校企合作下的实践指导也有些流于表面。本文对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培养会展营销实践人才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会展营销;实践教学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中国会展业体量跻身全球前三,成为了真正的世界会展大国,且还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浪潮。在快速发展的浪潮下中国会展业也暴露了自身在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整合度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和短板。其中高素质高技能型会展人才的匮乏是重要原因之一。在北上广深一线会展城市里,每个城市每年办展数量已破千,但具有经验的高级会展职业经理人数不足百人,真正会展科班出身的专业高技能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大多数目前的会展业界大咖都是半路出家或是经验积累而成。快速发展的会展业对具有一定会展理论素养,又有熟练操作技能的会展专业技能人才需求愈发强烈。随着会展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会展教育的发展也是热火朝天,截至2016年我国内地开办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总数已达到98所,开设了会展及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达282所。会展专业毕业生源源不断,但最后流入会展行业从事会展工作的人并不多,即便进入会展行业,毕业生的实操素质也让企业头疼,还需回炉再造。会展教育已远远落后于行业市场的实际需求。尤其以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职会展教育形势更为严峻。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对接市场需求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是高职会展教育的必然发展方向。 会展营销是市场营销理论在会展业中应用的一门实务型课程,操作性强、适应面广、市场需求大,许多开设会展专业的院校,都开设了以会展营销为核心的会展课程体系,以培养会展招商招展、营销实务、市场推广等实务应用型人才。目前,校企合作框架下的会展营销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了解到了一些会展工作要点,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桎梏着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一、会展营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 会展营销于会展行业而言,作用重大,直接决定了会展活动能否成功落地举办,是企业核心市场竞争力之一。会展营销能力也是培养会展从业人员必备技能之一。会展营销人才职业能力包括:市场调查能力、商务沟通能力、营销策划能力、销售管理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等。该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市场调研的方法,运用营销产品的技巧,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从而为未来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但现在学校的会展营销课程在教学上存在着一些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首先,过于注重营销理论体系的讲解,一学期的会展营销课程有1/3在对学生讲解营销理论,营销策略、营销战略等,既忽视了会展行业本身特性,又忽略了高职学生性格特点,导致课堂上学生不愿听,教师讲不动的情形时有发生。其次课堂教学内容陈旧,与时代脱节。课堂上讲授的营销技巧和案例还是延续多年前的教材,虽经典但早已跟不上现时代环境,学生对传统营销技巧熟悉,对现在新媒体运营和网络营销却陌生,以至于到了工作岗位还得从头学起。最后,会展营销课程多为教师讲,学生听,锻炼和检验学生技能水平和掌握程度的途径却很少,以至于学生说起理论条条是道,实践中打个电话自我介绍还哆嗦,影响学生技能提升。 (二)企业方面 目前大部分会展企业自身竞争压力大,为了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企业向学校提供的岗位也多为解决短期劳动力不足的岗位,如现场登记、安保、门禁、咨询等现场服务型岗位,技术含量低、重复劳动多、耗时长,实际工作中需要的会展前期营销招展招商技巧、后期跟进、统计、分析技巧并未涉及到,以至于学生并不能通过企业实习培养锻炼出过硬的营销实践能力。另外加之企业指导老师因自身能力或资源局限,对学生引导不够,不能引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主动思考,及时总结,主动建构营销新职业技能。而学生发现自己在实习过程只是廉价劳动力,并不能获取未来职场竞争的核心技能和技巧,也必将敷衍对待工作,不会认真思考、积极对待手头事务,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样的恶性循环既不利于学生成长,没有后备人才支撑也不利于企业日后发展,更会导致行业在低等重复劳动模式上停滞不前,失去了向智慧型方向转型上升的可能。 因此,我们有必要改变现有校企合作框架下的会展营销实践教学模式,更大程度地发挥企业指导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更切合实际地融合在一起,在课堂上发问、引导学生思考营销有关内容,在企业实践中,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锻炼营销技能。 二、会展营销实践教学改进措施 (一)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学习锻炼实际工作中所需技能技巧的平台和最后落脚点。学校应加大寻求和企业深度合作的机会和可能,企业应有大局观,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以培養优秀高技能人才为自身责任。双方有效整合行业资源和校内资源,共建共享人才培养平台和成果。学校应根据学生心理状况和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妥善安排适应的实践岗位。比如,大一新生,因从未接触过会展,可适度安排一些大型会展项目的志愿者服务岗位,让他们体验感受会展的魅力,形成感性认识;大二学生,因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会展也有了一定的认知,可安排一些实践技能更强、操作性更大、更具挑战性的实习岗位,比如会展公司的招展招商专干,让他们能对展会有更深层次认识,从展前营销到展中服务到展后跟踪推广形成系统化认知,并在实践中锻炼出实实在在的营销才能。大三学生面临着就业压力,安排一些有人才需求的实践基地企业实习,既为企业提供了选择考察人才的机会,也为学生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二)改革教学模式 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建立师徒制教学模式,通过拜师仪式,增强仪式感和导师责任心,让学生与企业导师双向选择,确定高职三年的校外导师。学生在课堂跟在校老师学习基础理论,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按校外企业导师要求完成企业真实项目,通过合理的教学渠道,如开通微信公众号、视频录像教学、网上在线答疑、现场直播授课等方式,保证每周都与学生有学习交流的时间。 (三)建立合理合实际的教学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考核不能再局限于课堂内的闭卷考试,应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评价,一部分是企业导师对学生的实践基地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