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润 在一次私董会上,一位企业家学员说,他现在都不敢在公司里说话了。 因为他发现,感觉他说什么,员工都会去执行。 而这些决定,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正确。 就越来越害怕。 私董会上问我们的意见。 结果发现,也有其他企业家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那怎么办? — 1 — 要回答这个怎么办的问题。 我们先要理解,为什么员工不论老板说什么都会去执行? 很多老板可能觉得这是员工自己的问题,是员工自己没有主见。 这就像网上的一个段子, 老板对秘书说: 中午帮我买肯德基。 30分钟后,秘书回来说,买好了,一共4.6亿美元。 站在老板角度,老板会觉得这个秘书怎么这么笨,搞不清,难道就不能问嘛? 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你就会发现,之所以员工不论说什么都会去执行。 还不是因为,老板平时不倾听员工意见,说一不二,他们只需要听口令办事就好了。 久而久之。 所有员工就都成了,老板的助手。 老板每雇佣一个员工,其实就是多了一双手脚而已。 所以,为什么员工不论老板说什么都去执行? 根本原因,还是老板平时的管理方法决定的。 职场上的员工大概分为四种: 1)时间导向:八小时在岗,到点上班,到点下班; 2)任务导向:说一不做二,指东不走西,执行力强,能把活干好。 3)目标导向:秋收按时交数。以目标为导向,即使遇到困难,也会想各种办法,整合资源推进。 4)愿景导向:内心驱动行为。他们有和老板一样的愿景使命,为了梦想而努力。 很多老板,平时用1&2的管理办法,招的是1&2的人。 那这样的员工,怎么可能不是老板说什么就做什么呢? — 2 — 那应该怎么解决呢? 用目标导向的管理方法,找目标导向的员工。 那具体怎么做? 就以我为例。 因为工作性质,我要常年出差,很多具体的工作安排,我根本没办法给员工指导。 那怎么办? 用目标管理。 今年疫情期间,我们特意花了2天时间,和每位员工讨论目标,拆解目标,找到关键成果,制定OKR。 还特意花了半天时间举行挂墙仪式,把每个人的OKR挂在了公司的墙上。 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是让我的每位员工,面对目标,而不是面对老板。 否则,我一出差(一年365天,我有200天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员工都不知道干什么,岂不是更可怕。 — 3 — 那具体应该如何做目标管理呢? 我认为最核心的,或者说可能很多企业做目标管理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目标简单拆分,而不是拆解。 什么意思? 比如,这个月我们的目标是300万,你准备怎么拆? 你可能会把这个目标拆成20天300万,每天15万的目标。 这是拆解吗? 不是。 这是拆分,是加减法。 你只是解决了把大目标拆小的问题。 员工面对15万这个目标,可能还是不知从何下手。 那什么是拆解? 拆解是乘除法。 实际完成这300万的目标,不是要你把它拆成20天,每天15万。 那应该怎么拆? 思考一下,你以前是怎么完成这个目标的呢? 原来是先打电话拜访客户,然后再和有意向的客户签单。 这时,你就要统计出一个数据,那就是你到底打多少通电话会产生1个订单,然后多少个订单可以完成300万目标。 假设,200通电话产生1个订单。 10个订单就能完成300万目标。 这时你的300万目标=(100通电话×20天)×(1/200)×(300万/10)其中,1/200是你电话拜访的转化率,300万/10是你一单平均的客单价。 这时你就知道员工的目标是什么了:每天至少要打100通电话。而不是让他每天完成15万。 而且一旦你把目标拆解,变成乘除法关系,你会发现,你和你的员工的关注点就变了。 你们关注的就不再是每天要完成多少万。 而是变成了,是否还有没有办法提高客单价?是否还有没有方法提高转化率? 如果能提高这些,就能帮助你完成目标。 这时,员工就不会再每天问你要任务了,为了完成目标,他们知道现在应该做什么。 你的员工也从面对老板,变成了面对目标。 最后的话 所以,为什么老板不敢说话? 因为老板说什么,员工就干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员工为时间、为老板交代的任务负责。 那怎么办? 让员工面对目标,而不是面对老板。 关键是什么? 关键是要把目标拆解,而不是把目标简单拆分。 这样,每个员工的目标,汇总到一起,才是公司的目标; 每个员工的成长,汇聚到一起,才是公司的成长; 每个员工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才是公司的力量。 只有这样,员工也才最终从面对老板,变成面对目标。 而你,就再也不用害怕在公司里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