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教师需要重视幼儿在游戏化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选择与个性,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学游戏化的角度去设置教学课程的具体内容,从而使得全面提升幼儿园教学的总体质量,大力倡导游戏精神最终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改进。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幼儿园;教学实施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是一种有效地教学方法,它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快速进入学习情境,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幼儿园教学中,游戏是教学活动的内容,是教学活动的实施途径,也是幼儿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应充分将其与教学结合起来,推动教学游戏化,便于达到幼儿教学目标。 一、幼儿园课程教学游戏的定义 幼儿园课程教学游戏化,字面上理解就是指将幼儿园中的所有教学课程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游戏课程教学整体方案的编制,实现具体游戏具体教学科目分类的教学成效,相对于幼儿园课程教学来说,其有利性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具有强烈的主动性特点的,这样也非常符合幼儿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机规律,幼儿也往往很喜欢参与到这样活跃的教学活动中来,第二,游戏本身具有设置自带游戏情景的特点,能够真正反馈幼儿具体生活,表现出当代社会的社会属性,这也非常有利于促进幼儿理解教学内容的内在含义。 二、幼儿园教学游戏化中存在的问题 1、在幼儿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仍需加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多次的观摩教学,我发现幼儿园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担任多种角色,这致使教师对游戏的指导产生了较大的随意性,产生这种随意性的教师比例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更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的教师都知道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参与者和引导者得角色,而不是一个指挥者,但是半数以上的老师咋实际操作和参与的过程中并没有把握好这个尺度。 2、形式化、自由化、模式化在游戏教学中体现明显。通过观察,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中主要存在三点问题:第一,把游戏当做是一种提高儿童注意力的单纯手段,过于形式化。第二,部分教师将游戏与自由活动的概念相混淆,脱离了幼儿的"游戏"当中,过于自由化。第三,把游戏当做是课程的一种,用集体教学的方式,给孩子们设定了固定的角色和动作,以既定的形式评价幼儿的游戏水平,过于模式化。 三、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有效实施的对策 1、实现集体教学活动的游戏化。将游戏贯穿在教学活动中不是让幼儿做一做游戏就可以的,通过游戏中的教学要实现幼儿对社会进行良好的认知,发展幼儿语言能力,锻炼儿童对自身情绪的控制能力。在将游戏和教学进行融合的过程中有许多的方法和形式。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入相应的教学游戏,例如在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中要引入相应的游戏和音乐,实现教学活动和游戏的良好的结合;不仅如此相同的教学游戏还可以在不同的教学时段中进行重复。 运用生成策略将游戏很好的融合到课程当中。创造性的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创造性的游戏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将教学的目的隐藏在游戏中,幼儿在游戏中积淀相应的文化。创造性的游戏在儿童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表演性比较强的角色扮演游戏,例如在在小蝌蚪找妈妈中,幼儿对小蝌蚪形象的扮演;另一种是情节比较丰富内容比较多的主题游戏。 2、创设多种多样的游戏教学环境。在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教学目标进行多种类型尝试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使得幼儿学习处于一种乐趣十足的游戏教学环境中,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此举是非常有利于教师开展实际教学工作,也有助于提升整体教学效果。以《葫芦兄弟》这部动画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人物动作的模仿,比如跳跃的动作,眨眼的动作,凝视的动作,通过对于动作的模仿,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也充分发挥出了自己的思维想象,不仅提升了教学的质量还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3、教师对教学游戏化的指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因此,学生不是被动的搜教育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毕竟学习是在每个人身上发生的,幼儿的学习是幼儿自己获得、理解或通过切身体验或研究、掌握和创造知识的过程。所以幼儿教育不能无视幼儿已有的经验,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要把幼儿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应当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参考文献 [1] 李芳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5,08:4-5. [2] 董倩.游戏精神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积极倡导[J].新课程(小学),2015,10:173. [3] 丁琳.倡导游戏精神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J].科普童话,2015,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