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采用倒叙手法,开头借众人的夸耀和赞扬之口烘托查理斯恩特里克兰德在绘画界天才般的传奇和伟大。然后讲述恩特里如何在四十多岁的年华里辞掉证券公司经理的职位从中产阶级的家庭离家出走只身来到巴黎---这个离他心灵梦想最近的地方逐梦。他从一个几乎被人人怀疑和嘲笑的蹩脚画家经历生活的重重艰辛与困顿而最终追逐到心灵最理想的美感。他通过画笔表达出心中最初朦胧的那一种混沌的感觉,抽象派的艺术在他死后获得世人的理解和尊重,他的画作也因此争相被世人购买收藏。据说毛姆是以曾经的天才画家保罗高更的人生经历为原型进行小说创作的。 毛姆清新自然的文笔让我感到他是如此近在身旁的将一个有着天才气质而不被人认可的特立独行之人的故事向我娓娓道来。毛姆对人性深刻的刻画,对人类性格矛盾性的解剖以及对人性普遍性的思考贯穿故事始终,启发我在看故事的同时对人类性格与命运的相关性进行思考,认识。 就小说本身创造手法来说,毛姆通过侧面烘托反衬和直接对人物外貌行为动作的描写将查理斯恩特里克兰德"奇特怪异"的性格塑造的血肉丰满。我在一天里看完这部小说,当时非常感动。以前不曾看过毛姆的小说,只是零散的看了他的一些文章和只言片语,以为他是一个像康德一样严肃而学究型的哲学家,而读了他的小说我发现了他温和可亲近的品性。因此我喜欢上他喜欢上他的小说,他的小说给了我巨大的感动。他让我感到一股神秘的牵引力拉着我要我坚定的去寻求灵魂的生活寓所。这并不是说我内心产生了与恩特里对现实流俗反叛的共鸣,也不是我通过他的反叛行为获得支持自己内心渴望的力量,而是从精神上毛姆再一次为我证实物质世界的满足是多么空虚贫乏,而只有一个真正追求内心满足的人才能获得灵魂永久的安宁。这追求即使只是一种朦胧的渴望它也会带给你充实的力量。正如恩特里用尽一生追求精神高度的自由和美,去世之后他的追求所产生的力量流传于后世给所有有同样渴望的人前进的动力和生命的意义。他产生的力量犹如永不衰竭的活水源头,普照人类。 这是一种抽象的力量,它像风,你去追时它逃离,只在你寻遍千山万水之后以灵光一闪的刹那火石迸发。这正如恩特里穷迫的追逐一生而终在生命的尽头作出了表达他对生命的理解的壁画。壁画有一股摄人心魄的力量,它传达出宇宙开化之初混沌的景象。它难以描状的神秘足以令任何第一眼见到它的人陷入自己都无法理解的激动中,库特拉斯医生见到壁画的刹那感到自己连呼吸都要停滞了。 "绘制这幅巨作的人已经深入到大自然的隐秘中,探索到某种既美丽又可怕的秘密。这个人知道了一般人所不该知道的事物。他画出来的是某种原始的,令人震骇的东西,是不属于人世尘寰的。库特拉斯医生模模糊糊地联想到黑色魔法,即美的惊人,而污秽邪恶。"这段精彩的描写几乎令我感觉到自己置身于小屋的壁画之下,垂直感受到它那种热情而又令人恐惧的力量,这气势足以将每一个无法领会此艺术境界的人感到咄咄逼人的势力从头顶从四周铺天盖地而来,每一个庸俗浑噩的人无处躲藏只有被挤压在这压人心魄的力量里,绝望无助的挣扎让人想到上帝以洪峰来淹没混沌无知的人时,在死亡的气势下人类深度的迷茫与挣扎。然而一个明晰到生命的必然状态的人站在这壁画之下,他是震撼,欣然而坦荡的面对生命的原始,从容等待上帝的洪峰。 小说中多次提到恩特里的性格在旁人眼里的怪异,因为他似乎丝毫没有常人的悲悯,同情和怜爱之心。他跟人说话言语之间充满嘲讽揶揄,满不在意任何人对他的不满和否定,他也平淡的面对生活的困窘。他的性格似乎处在超越常人能理解的状态。恩特里克兰德太太与其表哥夫妇深信恩特里一定是被某个女人迷昏了头脑而离家出走的。而他们所谓离开金钱地位就不能生活的态度恰恰鲜明的衬托恩特里作选择的勇敢和坚定。这强烈的对比更让我们清晰看到常人和伟人经过漫长的年月浮沉之后,在精神沉淀和物质满足上的巨大差异。此处,毛姆有一个理智的处理,似乎每一个人都看到恩特里倾尽一生的艰辛与困苦终于在生命的晚期追寻到自己的理想,看到他成功地通过画笔表达了自己内心对生命的最高理解。而那一理解之光犹如火电般震颤每一个凡人的心,他就像那巨石般在所有理解和不理解他的人眼中高大起来。而所有在追寻理想途中的人也清醒的看到恩特里一路上遭受的艰难。伟人从来都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成为的,在他们成功的光鲜背后往往还有一个个血泪交迫的辛酸故事。浅薄的人在现实的高山前徘徊,衡量起利弊得失来。而真正金子般拥有伟人智慧的人也看到,从始至终恩特里从未对遭受的生活抱怨半句,虽然偶尔也会闷闷不乐但内心的追求攫取他眼中所有的光芒,除此之外的其他任何东西他都不在意甚至表现的近于无人性的冷漠。毛姆是理智的,他没有单方面烘托一个成功者的伟大和光鲜,令读者也能理智的看待他的付出和所得。 看书期间我也怀疑甚至怨恨恩特里克兰德。这个人似乎太可怕太冷漠,除了自己内心的力量与渴望之外几乎任何其他事物都不能惊起他心里的一丝波澜。勃朗什为他付出生命,戴尔克如此好心地帮助他也被他弄得家庭破散,我鄙夷恩特里在这种情况下表现的冷酷无情。然而后来我才理解恩特里其实内心无比清醒理智。因其清醒地洞悉人性的缺点和事物温暖平静的表面之下深层的矛盾和裂痕,所以他不会有任何无谓的同情怜悯。在这世界也没有人值得真正同情,没有人天生就需要他人怜悯。而有些人所谓的悲悯情怀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虚伪罢。恩特里对勃朗什的一句评价令我彻底信服这个冷漠的家伙,"她只是一个精神不完整的女人。"有时候我们需要像恩特里一样理性的自私。说到底勃朗什的所谓被恩特里害死还是源于自己没有足够健全的人格解不开心中的结。而戴尔克对他的热心帮助也只是因为他本人乐于去做这些仗义的事。并没有任何人强求他做这些事,他听从内心动力的驱使来做所谓善事,而我们就这样理所当然的把它看作是神圣高尚的行为了。我们生活中也会说,"你对他人付出是你一厢情愿,你并不能期望他人就要在同等层次上给你任何回报。"我忽然明白,对戴尔克的同情事实上源自我们内心对自己施善行为理所当然的肯定。我们自然的认为对他人好就是善,而他人领受好意不懂报恩反而回咬自己则被我们理直气壮的批判为卑鄙无情自私冷漠。然而事实上我们给予自己肯定又同时强求他人按自己的道德观念来行事,这理直气壮背后才是包裹着一颗真正功利虚荣的心。戴尔克逆来顺受着勃朗什的背叛和恩特里的无情,毛姆是有意刻画戴尔克的冷静和理性还是想借其状似懦弱的行径激起读者对他的同情对恩特里的憎恶?然而无论作者是怎样的意图,我们能从这些细节中看出当局者两方的心理状态并推测到读者的部分心理,这不也让我们认识到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戴尔克是个集人性的矛盾于一身的典型人物,毛姆对他这一点有过详细的形容,我不再赘述原话。但戴尔克也是我并不真正能理解的一个人,可能因为他行为中毫无自我尊严的细节表现与我个人性格对自尊的过分重视有冲突吧,我并不赞赏他作为一个男人在勃朗什面前低声下气的懦弱行为。但我赞叹他天才的洞察力和对美的艺术品超越个人理性与尊严的敬畏。抛开我个人对他作为男人的偏见。戴尔克实际上也是一个相当优秀的丈夫,勃朗什作为他的妻子何等幸福,可以被他不顾一切的捧在手心关爱,又被当做永远的女神来赞美呵护。这样无条件全心的爱何尝不是每一个女人实在的渴求呢!后来勃朗什背叛戴尔克而不顾一切要跟恩特里在一起,甚至戴尔克受到妻子当众羞辱也仍然对她丝毫没有恨意,他每天悄悄的在她经过的路上望她的背影,喃喃的念着,"我等着她等着她,她有一天回头还会需要我的。"戴尔克几乎是没有任何尊严的守候这一份爱情,直到勃朗什去世他仍然为她精神几近崩溃寸断肝肠。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勃朗什着实是令天下女人嫉妒的。然而从人性的深层来分析,他们的爱情则漏洞百出,我甚至觉得戴尔克的爱已经畸形变态了。这毫无尊严的爱让人感到可怕。勃朗什也许并不真正爱戴尔克,她只是感激他在最艰难的时刻解救她还给了她无微不至的关爱,但正是戴尔克作出的巨大牺牲令勃朗什处在不安中,她不能原谅他的牺牲,这份隐忧像颗炸弹隐藏在勃朗什的心中,只等待时机逃离或者爆炸燃烧。恩特里说,"女人可以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但是永远不能原谅他对她作出的牺牲。"戴尔克不明白这一点,所以恰是他细微的关爱引致勃朗什走向灭亡。我们同样可以加入恩特里离家出走前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幸福天伦的生活作参照,我们应该明白了,在表面的充实和幸福之下也许并非放着一颗同样完美幸福的心,强作欢颜的背后也许另有隐情。这些现象同样让我们看到,人性是多么复杂的东西。毛姆评价戴尔克说,"有时候一个人的外貌同他的灵魂这么不相称,这是在是一件苦不堪言的事。" 小说中对恩特里的外貌描写的时候多次从性方面暗示了这个人外貌特征的肉欲。他高大的身躯近乎蛮荒人的原始,满脸络腮胡须下不经修饰的脸孔,硕大的鼻子,肥厚而肉感的嘴唇。作者想要表达这个人不同寻常的健硕和勇武,然而这些对恩特里过于发达雄性特征的描述也反映了作者对性的暗示。在恩特里抛弃一切去追寻绘画理想的过程中令他深陷而不能克制的同样是燃烧的情欲。很显然,在恩特里的想法里,肉体的情欲和生命的精神是分离的。情欲甚至成为阻拦他追求艺术境界的障碍。"爱情在男人身上不过是一个插曲,是日常生活中许多事务中的一件事、、、作为坠入情网的人来说,男人同女人的区别是,女人能够整天整夜谈恋爱,而男人却只能有时有响儿地干这种事。"对于这种无法克制的欲念剥夺他宁静而不能自持的本能的行为,他感到非常厌恶。我无法理解性在人的本能和精神上的分离,但隐隐感到,作者多次埋下伏笔描写恩特里身上散发出的肉欲诱惑是贯穿小说的一大主线。而在小说的最后,它也成为我们理解恩特里的壁画中对生命最高追求表达的一把钥匙。"他的画奇异而荒诞,好像是宇宙初创时的图景---伊甸园~是对人体美---男性和女性的形体---的一首赞美诗~而那些赤身裸体的男男女女,他们既都是尘寰的,是他们揉捏而成的尘土,又都是神灵。人的最原始的天性赤裸裸地呈现在你眼前,你看到的时候不由得感到恐惧,因为你看到的是你自己。"性是一个大主题,而将它与人的精神联系起来,按柏拉图的精神恋爱来看,它似乎就有了实际追求的高尚意义。然而在恩特里的身上却否定了这一层联系,恩特里甚至把情欲看成他追求的障碍,他竭力拒绝爱情,拒绝除了个人的孤独和理想之外的一切东西。或许这一矛盾性正是恩特里最初在追求的路上所走的偏路。而他之所以生命的最后时光在塔希提岛寻找到理想之光,可能一部分得益于爱玛全心全意给他的关爱和照料吧。爱玛在明知他得了严重的传染疾病情况下,仍然带着孩子守候在他身边始终不离不弃。我想塔希提岛的伊甸园生活给他灵感的同时,在爱玛这里寻求到他心中渴求的真正的爱情也给予他实现艺术质的飞跃创造了灵感。 我们都是人,是人就都不能离开爱不能离开自然赋予我们的任何一种情感。性也同样不能以任何理由成为艺术追求的枷锁。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去砍掉自己的枝枝叶叶寻找真正的自我的过程。而剥离掉身上的藤蔓需要我们有承担痛苦的勇气。这世界有许多人,倾尽一生庸庸碌碌不仅没能清理掉枝叶反而因为任由串生的枝干疯长而迷失了对主干的追求。也有一些人费尽一生心血却始终还走在清理的路上,到死也没能攀到树干的顶峰。但这又能怎样呢?这世界上能成为高更一样伟大杰出的人并不多,而我们也不需像高更那样,为追求自己的主干去走一条极端精神而艰苦的路。我们只是凡人,在平凡的路上认真的生活,用心去领悟,一生平淡而不失理智,这样不就够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