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礼拜天,如果你有兴致去转转古城西安的回民坊,去大皮院、教场门、庙后街、麻家十字,尤其是去西仓一带,那你别的几乎什么都看不到,只能被簇拥着看到黑压压的一片又一片的后脑勺。 那里是回民坊每周一次的集市。据说周四也有,但没有礼拜天这么热闹。集市上卖什么的都有,花鸟鱼虫,猫狗蛇兔、书籍瓷器、古玩家具,真是应有尽有。最吸引人是那些家里搁置多年不用的老旧物品,日本的僧帽、英国的兰翎自行车,前苏联时期的旧照相机,带皮套背带的上海产的半导体收音机,老式钟表,五、六十年代的三簧牛皮座,文革时期的毛主席纪念章,革命样板戏剧照,《红旗》杂志,《人民画报》,还有步话机、早期的"大哥大"等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人群中,一个留着寸头、嘴里叼着香烟的男子高举着一只破旧的鸟笼子不停的喊道"哎,走了,走了!给钱就卖!"我真是佩服他,居然嘴里叼着香烟还能大声吆喝。还有一位回族大妈,一手提着刚买的一捆芹菜,一手托着擦得干干净净的带着一块红色绝缘垫木的老式电源插座和拉线开关,嘴里不停地叫着:"两块,两块!"甚至还有卖计生用品的:"来咧、来咧,美国爽吧、顶破天,180个小时,休息照休息,都是老买主!" 没有回民坊,西安就不是西安了。我最近几乎每个礼拜天都要到那里,不仅是去感受回民坊那浓郁的民族异域风情和淳朴的生活气息,更是和生活在古城西安的其他人一样,去享受那里的美食。贾三灌汤包子、米家牛羊肉泡馍、老白家羊肉水盆、刘记糊辣汤、盛家酿皮、平娃烤肉、定家小酥肉、王家羊肉水饺、麻乃馄饨、穆萨砂锅、东南亚甑糕、马家蜂蜜凉棕子,乌家羊肉小炒泡馍,红红酸菜炒米等等,不胜枚举。其中最能够代表西安回民坊小吃的,恐怕要数"羊肉泡馍"了! 西安的名贵小吃"羊肉泡馍"据传起源于唐代,但有据可查的是在清代。羊肉泡馍的肉、汤、料、煮都非常讲究。首先要选用上好的羊肉,大锅炖煮。真可谓是肉烂汤清,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绵软醇厚,入口即化。它的汤也很讲究,据说有几家老字号用的均是老汤,是祖上传下来的,即每次加水炖煮取用,但从不用尽,绵延至今。汤料的添加,也是各家有各家的高招,在肉汤里放什么、放多少、何时放,相互之间秘而不宣。至于煮的功夫,更是不可言传。 沿莲湖路进洒金桥向南二百米路东,洒金桥129号,有一家"刘信牛羊肉泡馍馆"。这是一家典型的"黑店",黑门、黑墙、黑屋顶、黑锅、黑盆、黑灶火。进得店去,每张桌子几乎都坐满了人,就连门前对面的人行道上也摆满了桌子,还有站着一边掰馍一边等座的。地上尽是丢弃的糖蒜皮和餐巾纸。您别看它的环境不雅,它可是西安回民坊里价廉物美、味道较为正宗的羊肉泡馍馆之一。 依我看来,旅游手册里介绍的著名的"老孙家"、"同盛祥"羊肉泡馍馆,尽管名气很大,但早已成了"萝卜快了不洗泥"的、专门卖给慕名而去的外地人的讲环境讲档次、唯独不讲味道的"官办"餐馆。回民坊上的"老米家"尽管首屈一指,但每到饭口,人多得只能让人望而却步。我曾领教过一次,那天正赶上穆斯林开斋节,快十一点多掰好馍送进去,等吃到嘴里已是午后一点三刻!的确,羊肉泡馍的美味在于等待,在等待中掰馍,在等待中聊天,在等待中看过往的行人,在等待中感受回民坊那浓郁的民族风情。然而,等的实在太久,期望值又提的太高,等到真正端上来后已全然没了胃口,那味道反而觉得有些一般。而这"刘信家"则不然,店小、名气不是很大,除了极讲究味道外还很注重经营之道,他们家的价格总比别人低五角或一块钱。 在世界各地吃麦当劳、肯德基,因为是精细化操作,在哪儿吃味道都相同。所以外国人最纳闷的是,在中国各地吃到的"鱼香肉丝"味道都不一样。而我纳闷的是,这么多年来,这家叫"刘信羊肉泡馍馆"做出来的味道,你在任何时候去,哪怕换了煮馍的师傅,它的美味一如从前。 我不知道南方人能不能接受羊肉泡馍,更不知道他们吃不吃羊肉泡馍必吃的佐味小菜辣酱糖蒜。西北人、尤其是陕西人,没有吃过羊肉泡馍、没有吃过糖蒜的恐怕没有几个。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吃过羊肉泡馍、没有吃过糖蒜的,不能算作真正的陕西人。 说起糖蒜,那味道实在是太诱人了!酸酸的、甜甜的、脆脆的,剥去皮、甚至不用剥皮,直接咔嚓一口咬下去,那口感、那经过腌制的蒜汁的味道便会一下子溢满口鼻,使人顿时胃口大开。坐在泡馍馆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正在掰馍的吃客甚至等不到煮好就迫不及待地把手里的死面馍咬上一口,不为别的,就为了早早吃上一瓣那美味的糖蒜。 我真正注意到糖蒜还是在今天早上。吃完泡馍正要起身离去,又习惯性地回头看一下有无落下什么东西,结果就看到了小菜碟子里除了辣子酱外,还有最后一瓣玉米粒般大小的白里透黄的糖蒜。只见它孤零零地伏在红色的辣酱旁,粘粘的蒜汁布满了它的表面,仿佛闪耀着委屈而又悲伤的泪光。我好像听到它在那儿苦苦地哀求,它不愿意就这样被丢弃,不甘心被店里的小伙计用那黑黑的抹布刮进脏碗里,最终当作垃圾倒掉。于是忍不住轻轻拿起,剥开皮,放进嘴里。尽管它很小,比玉米粒大不了多少,但那滋味依然是那样的妙不可言! 想想多么不易,自生下来就被从泥土里连根拔起,经过几道贩卖,一路颠簸地送进酿造厂里,去皮、浸泡、高压冲洗,腌制、晾晒,最终被批发到这个叫"刘信"的羊肉泡馍馆里…… 生活中被我们忽视和丢弃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碗里的最后一粒米,杯子里的最后一滴水,本子里的最后一页纸,哪怕是碟子里的最后一瓣糖蒜,即使再少、再小、再不起眼,都应倍加珍惜。我们一生可以拥有很多,但对于它们,却可能是短暂的一生。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以待己之心待物,以待己之心待人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美德。 糖蒜的理想和愿望究竟是什么,我们无从知晓,但我想,无论如何,不丢弃、吃到肚子里,对于每一瓣糖蒜来说,恐怕应该是最好的归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