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人背着书包,走在路上或站在地铁,他们用耳机、手机、IPAD或书,硬生生为自己打造出一个隔间。他们耳中听的、手中捧的,也是他们的作业吗?—— www. 一
小时候,我不爱写作业。 小学一年级,老师让我们抄词,一篇课文十个词,每个词抄十遍。我自作聪明地认为,老师只看头和尾,于是,只抄头和尾。 不幸,事情败露。 慈悲为怀的老师决定再给我一次机会,她让我对着张玲玲的作业本重抄。我抄着抄着,又自作聪明了……偷偷把张玲玲的本子撕掉几页。 我妈带我去张玲玲家赔礼道歉。 她哭得春潮带雨晚来急,"至于吗?"我的心里充满鄙夷。 还好,王宁有新科技。 他神秘兮兮地说,他抄好几遍拼音,只用一遍的力。他亮出用皮筋绑好的几只笔如亮一把剑,他绑得极稳,笔与笔间距离正合适……同学们踊跃得以物易物,但资本主义萌芽被老师扼住,王宁罚站一整天。 毕业留念册上,大家信誓旦旦,"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可眼泪还没干呢,又雀跃起来:这个暑假没有作业! 此前和之后的每个长假,我都在挥霍中开始,窘迫中结束。开学前几天,比如8月30日、31日又称暗无天日、夜以继日——我在补作业。 我发挥跳着写,又名漏着写的超能力;当合上"暑假/寒假作业"的小册子,顺着切口翻,没发现明显、大块空白处,我便双手合十——就算做完了。 再去补日记,一周一个主题,周一,"今天我打碎一个花瓶……"周二,"想起昨天打碎的花瓶……"周三,"我总结了打碎花瓶的经验……" 9月1日,背着总算弄齐的作业去上学,坐在教室里,我恍若重生:竟然……都写完了? 二
上了中学,作业的意义大大丰富。 各科课代表都成了助教,各式理由造成的没交作业助教们先通融,老师那儿才能通融。作为数学助教的同桌,我简直神气活现,同学们抄该门课作业时碰到我,得有所贿赂,否则……我不能保证助教不知道,助教可是老师身边的人…… 某某的作业只给某某抄,"喂,那个谁是不是对你有意思啊?"当事男生伸出拳头晃晃,"再说?再说?"拳头还没收回,脸先红了,倒是绯闻女生抿着嘴笑。 打电话问作业;住得近的,汇集于一家讨论作业;要好的几人每天固定对作业;这情谊从后方延伸至前方,考场上使眼色,出考场对答案的总是这几个作业搭子。 一学期一次,字面干净,满是红勾的作业本在学校橱窗里展览。本子下面的指示牌写着作业本主人的年级、姓名。有个女生其貌不扬,细眉细眼宛若她写得细细的字。男生们提到她时,流露倾慕,"她的作业参加过展览!"我在心里直跺脚:这有什么啊? 一夜之间,时尚先锋的标志变成不写作业。 一部分先锋呼啸来去,开始混社会,作业不是江湖人士所为;一部分则带着慵懒的优越感,如语文老师宣布朱小华可以不交作文;英语课代表刘宏盛被免背诵,同学们表面惊呼:"免修!免修!"课后都议论:谁知道他们背地里偷偷做了多少作业! 高二下,江湖人士基本绝迹,慵懒的优等生也不说"我回家从不学习"的混帐话了;处于中间的,自觉加压,我开始疯狂地背数学书,做所有见到的数学题,然后诚惶诚恐找数学老师批阅。 高三,数学老师干脆以作业为课。人手一本蓝色大本子——苏州大学出的数学习题集,数学老师每天都要拍一次胸脯:大本子上的题都会做,你们就能考上大学!一天,阳光斜斜地射在黑板上,他的嘴频繁张合,侧影在我脑海中永恒定格——真像《机器猫》里的小强。 等到尘埃落定,分道扬镳,大家说好一起烧书的,却谁都没再提;我把做了一年的作业、蓝色大本子卷起的书角一一捋平,再郑重插在书架最显眼处。 三
直到大三,我才认真做作业。 中国思想史课,查老师用浓重的安庆口音讲授,"‘相濡以沫’就是你吐我一口唾沫,我吐你一口唾沫",教室里笑成一片;他再解释什么是"相忘于江湖",我们都沉默了,在彼此的脸上读到神往。 我迷上庄子。好友生日,我送她一本书,扉页上写,"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一个人独处,我常有感触,"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期中要交小论文,这是我期待已久的时刻。 我洋洋洒洒写了万把字,慢着,这只是第一稿。我在僻静处读了好几遍,用红笔圈掉五千字。三易其稿,纯手写,比较庄子和嵇康。 我的作业《任凭冲动而生活》被查老师点名表扬,某男生偷笑:"题目真色情……"下了课,我摔了他的热水瓶。 许多年后,《任凭冲动而生活》跳到我面前。 有一天,在地铁5号线,人挨人,我费力地扯着一本书读。书中写道,"嵇康行刑时,夕阳在天,人影在地……" …… 有个瞬间,嵇康暗黑色、颀长的身影如墨,慢慢洇开,遮住我眼前的世界。 遥远的作业飘忽而至。 电子女声清脆地报"磁器口站到了",我慌乱拨开人群,有泪滴在书上——十年前,我穷尽智力完成一份关于人生哲学的作业,但现在我只有一张庸常生活的答卷。 四
这时,我整天忙忙碌碌。工作就是看一些人的脸色,再给另一些人脸色看。 业余时间,我和朋友吃饭、逛商场,或实现一场郊游。学校久违了,学习久违了;我所有的心虚都源于此——白天,我扮演一个角色;夜晚,回归自我,我却不知道魂归何处。 再见嵇康,让我想起很久以前,热爱过一些关乎性情和性灵,超越庸常的好东西。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热衷于观察我身边所有人手中的所有书,我偷偷记下,认真计划:每天读什么,读多少,读多久。 我发现,一笔一画抄录经典段落时,心虚会淡一些;打开电脑,写点什么时,答卷上的庸常像被橡皮擦去一小片;一日,我在网上听一门课,听到会心处,魂魄找到了归处。 渐渐地,每天,我揣着一个秘密走在下班路上——今晚,我要干点什么,写点什么,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家长兴致所至,随意追加的家庭作业。 周围的人呈奔跑状奔各自的未来。每次见面我都会发现他们又不同了。 有人频繁跳槽,在不断适应新工作中学习。 有人扩大再扩大社交圈,喝酒、聊天,更新段子与见识。 有人研究最新的数码产品,有人流连于各式展览。 他们是在充电吗? 无数人背着书包,走在路上或站在地铁,他们用耳机、手机、IPAD或书,硬生生为自己打造出一个隔间。 他们耳中听的、手中捧的,也是他们的作业吗? 文/林特特(微信:心灵治愈课,zhiyu365) 原题《写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