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表示,今年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烦扰群众的证明和手续摸清情况有力作为,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来证明的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一律取消。(6月14日《北京青年报》) 近年来,不断有媒体曝光诸如"我妈是我妈"、"我还活着"、"我没有犯罪"之类的无厘头证明,这不仅招致舆论啼笑皆非、大惑不解的质疑与讥讽,也无端增加了企业和百姓奔波往返的办事时间与经济成本,更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的执政形象。一个"烦"字道出了其烦民扰民、效率低下和群众不满的负面危害。国务院此次明令取消四种类型的"烦民"证明,无疑是再次祭出整肃"奇葩证明"的治理重拳,堪称深化简政放权、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升级版举措。 有別于过往对审批项目就事论事的个体化清理,此次以类别列举方式对各种"奇葩证明"进行群体性梳理,无异于是为严把事项审批质量厘清了"不可为"的清晰边界。细观四种"烦民"证明,几乎囊括了所有"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的无厘头属性,直击其于法无据、于理不通、于情不合及悖逆民意的要害与实质。这既契合敬民意、守法治、循科学的"大道至简"原则,更不无对"烦民"证明堵源头、除病根、抽底薪的治本意义。 作为深化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举措,"简证便民"不只是事关减少繁文缛节、提高办事效率的程序压缩,更不啻于由政府推动的一场"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的自我革命。践行取消四种"烦民"证明,首先需要各级政府真正树立计利天下、相忍为国、让利于民的思维境界,拿出壮士断腕、刀刃向内、忍痛割爱的治理勇气,把不该管的事交出去,把该管的事切实管好,该服务的落实到位,毕竟改革进入深水区,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 "放管服"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突击性任务,而是需要多方用力、综合施策和久久为功的系统化整体,既需要进一步做好簡政放权的"减法",打造权力瘦身的"紧身衣";又必须善做强化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敢啃政府职能转变的"硬骨头"。这就要求各级政府着力提升"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思维认知,健全"明规矩于前、寓严管于中、施重惩于后"的监管与问责机制,打破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各霸一方的"信息孤岛"格局,尽快实现政府部门政务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系统整合与有效连接。 信号已经发出,任务已经部署,时间表也已明确,取消四类"烦民"证明,还有赖恪守"看齐意识"之下的部门执行力和各方监督力,期待远离"奇葩证明"的"简证便民"新格局早日照进国人的生活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