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资治通鉴》第100卷 晋纪22 【原文】秋,八月,豫州刺史谢奕卒。奕,安之兄也。司徒昱以建武将军桓云代之。云,温之弟也。访于仆射王彪之,彪之曰:"云非不才,然温居上流,已割天下之半,其弟复处西藩;兵权萃于一门,非深根固蒂之宜。人才非可豫量,但当令不与殿下作异者耳。"昱颔之曰:"君言是也。"壬申,以吴兴太守谢万为西中郎将,监司·豫·冀·并四州诸军事、豫州刺史。 【译文】秋季,八月,东晋豫州刺史谢奕去世。谢奕是谢安的哥哥。司徒司马昱任命建武将军桓云替代他的职位。桓云是桓温的弟弟。司马昱就此去向王彪之询问意见,王彪之说:"桓云不是无能的人,然而桓温已经居守长江上游,管辖着天下的一半,他的弟弟再要掌握朝廷西部藩屏的重要军职,兵权集于一家之手,这不宜于使国家根基牢固。人才不是可以预料的,只应当让他不与殿下怀有二心而已。"司马昱点头说道:"你说得对。"壬申(二十一日),任命吴兴太守谢万为西中郎将,监司、豫、冀、并四州诸军事及豫州刺史。 【解析】千百年来,希望领导能够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多少有能力人的呼声。而现实往往恰恰相反,能力只是领导对人才需求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原因不是大家认为的任人唯亲,或是领导无能,这样片面的看法,而真实情况是深度的政治考量。我们今天从权谋角度来分析这段材料: 1、桓云具备豫州刺史的能力 谢奕去世之后,豫州刺史这个重要位置空缺,作为领导首先想到的就是,让最有能力的桓云来接替这个职位,因为任何领导选择手下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找个有能力,能够胜任的人来干活。这也是所有的人的想法。在职场作为下属,也会认为,这个位置,只有我能够干得更好,非我莫属。但是等实际结果出来往往大失所望。觉得领导有眼无珠,无能之辈背后运作。 2、王彪之不启用桓云的理由 作为成熟的政治权谋家王彪之,却直接否定了司徒司马昱的想法。桓云是有能力,但是这个位置却不适合他。原因是背后的两大政治原因。首先就是桓云的哥哥是桓温,已经掌握了东晋的一半兵力,如果桓云再掌握另外一半,朝廷就有被架空的危险。其次,不管桓云是不是有可能和桓温联合,但是不能给桓云这个机会,不然局面一旦有变不可收拾。 3、选择谢万首要目的是安全 不是桓云没能力,而是这能力一旦不为自己所控制,就会有很大的副作用。所谓领导用人才,犹如下围棋,不仅仅孤立的看一个子要下的位置,更要看这个子下后,和周围板块的呼应。所以,朝廷最终启用谢万这个人,也是出于分割东晋的兵力不被一家掌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制衡桓温的兵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而这一切的背后是,桓云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背后其实还有另外的原因,殊不知,有能力的人,觉得自己依靠能力吃饭,不需要去讨好领导,而那些没多大能力的,有自知之明,为了避免被淘汰,恰恰会研究领导的需求,投其所好,让领导觉得这样的人,用着放心和安全。一个组织做大之后,往往进入到一个均衡、平庸的状态。他不需要人才,只需要螺丝钉,需要的是安全。在领导眼里,能力重要,但是权力安全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