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成就这一目标,必须让企业成为上海创新的主体,激发企业在市场中的潜在活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5月20日,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共嘉定区委员会、嘉定区人民政府以及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上海市企业家协会指导,由解放日报社与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共同主办的"2015·上海创新论坛"首场论坛"企业创新与资本力量"在南翔智地园区举行。该论坛由南翔镇人民政府承办,联合承办单位包括南翔金融港、申夏基金、元盟基金、科技50,特别支持单位为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马骏,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傅新华,嘉定区区委常委、副区长沈华棣,解放日报社总编辑徐锦江、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上海市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蒋苏平等出席论坛。 把握新常态下的新机遇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创造了创新创业的新机遇。本次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马骏作了主旨演讲。详细解读了对新常态的理解。 他认为,要理解新常态,就要分析我们国家当前发展的阶段特征,当前的发展特征,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第一是我们现在处于发展阶段的转换期,第二是处于发展方式转变期,第三是处于体制机制转轨期,第四是处于刺激政策消化期,第五是处于技术革命加速期。 更重要的是,我们国家正在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有几点非常关键,一个是进一步简政放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第二个是完善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第三个是改革金融,化解融资难、融资贵,第四个是改革科技,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第五个是改革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第六个是加强服务,为创业创新提供便利。我们国家改革的宏图能够落实的话,中国未来的机会会更多。 提到新常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悲观者看到的是挑战,乐观者看到的是机遇。这个机遇至少是三个方面,一是国内需求升级的巨大机遇,二是技术革命的机遇,三是全球化的巨大机遇。 他说,面对这样的机遇,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怎么样抓住机遇呢?做一个类比,地球上发生过五次物种大灭绝,目前正在发生第六次。但每次大灭绝之后,新的物种会出现大繁荣。实际上,新常态会加速企业吐故纳新的速度。新常态下,传统企业会加速淘汰,新的企业会不断产生。 新的环境下,将来我们的企业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正在组织力量进行研究,研究新环境下企业的新特点、新趋势。我们搜集了大量的案例,有些初步的看法,包括六个方面:第一,它是以人才为核心,要实现高等激励机制,第二,组织要扁平化,第三,要善于学习,敢于创新,要有合作共赢的思维,第四,股东要保持耐心,第五,要重视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体验,第六,对外加强合作,借助外部的优势资源。 营造创新创业良好外部环境 随着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目标的提出,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正在形成。本次论坛从政府部门、社团组织到相关机构,都对服务企业,营造环境激发创新动力,提出了具体的举措。 推动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傅新华在致辞中指出,随着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为特点的"四新"经济的发展,本市一批创新能力突出,具有隐性冠军特质的企业已经崛起,其中在全国细分领域市场中占有第一的企业已经达到450余家。针对进一步发展"四新"经济,鼓励创新创业,他指出:一,支持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在建设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必须加大政府转型的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将通过市场化机制,对标国际行业领先者,实施关键技术攻关体制计划,建立院士工作站,提升企业在细分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能力,推进价值增值计划,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市场。通过以上的举措,力争到2017年滚动培育中小企业1500余家,其中希望在国内细分市场领域占据国内隐性冠军的达到150家。 二,做好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工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来调动社会创新,将综合应用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等方式,进一步聚焦创新服务功能,加大对创业者和初创企业全方位的对接服务和托底服务,加强市区联动,政企联动,构建一大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空间,实现创新与创业的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三,鼓励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创新离不开资本的支持,要改革政府投入方式,带动各方资金,特别是商业资本用于创业投资,让市场决定创业的发展和创新资源的配置。今年将紧紧抓住资本市场大发展的契机,深化百家中小企业上市培训,引领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与中小企业开展服务对接,支持中小企业在各级资本上进行融资。 营造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创新氛围 嘉定是本次论坛的主办地,嘉定区委常委、副区长沈华棣在致辞中介绍了未来嘉定的发展趋势。他说,嘉定是一座科技城、产业大区,拥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的科技园区。嘉定有配套完善的"产业基础+发展空间+相对独立"的城市功能,比较优势比较明显。嘉定正在抓紧制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三年行动计划,并配套一系列的政策,希望通过未来三到五年的努力,形成六个"一批"的目标:集聚一批科技孵化器,一批科技中介的服务机构,一批学术交流场所,一批企业研发机构和总部,一批国家级的研发平台,一批尖端的创新创业的团队和科技人才。 创新变革时期凸显企业的力量 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上海市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蒋苏平在致辞中指出,上海要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科学发展的先行者,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其中,上海各类企业是主力军。 作为本市企业组织的代表,上海市企业联合会将着力推动全市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新一轮科技革命来临之际,我们期望广大企业进一步发挥创新精神,在创新中谋求新的发展。endprint 为中小企业创新做好配套服务 中小企业在创新创业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副主任葛东波在论坛的"创业沙龙"中就如何服务中小企业,谈了几点想法。他认为,给中小企业单纯的资金扶持还不如给他们发展机会。中小办今年做了几件事情,第一,开展了"手拉手计划",即中小企业和在沪的央企开展产业链对接,进入他的供应链配套体系和研发体系。第二,有一个结合"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推动中小企业走出国门,走出市外的计划,叫"一起闯"。第三,采购一些服务,比如说做互联网医疗的APP,很多小微企业通过试用,慢慢被市场所认可。 针对创业服务,中小办马上要推出"创业宝",设想把上海创业的机构放在APP上面,让中小企业或者创业者第一时间找到他们。另一方面是融资服务,葛东波认为,创业企业如果从银行里面融资,肯定会有难度,创业融资,更主要的是靠股权融资,是直接融资。中小办有一个百家中小企业融资上市培训,几年来已经办了接近20期了,希望中小企业能够踊跃报名,到资本市场股权融资。 多元资本市场为企业腾飞插上翅膀 创新创业,融资是关键。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党委书记、总经理张云峰在论坛中指出,我们必须要建立一个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通过这个市场能够让投资于小企业的原始资本实现退出的,最终能够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市场。 2007年,中国证监会向国务院递交了关于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方案,一共三层,第一层是主板,是大型龙头型的企业。第二层是创业板,扶的是中等企业。第三层是符合一定的实际发展经营能力的企业,全部都是由中国的场外市场服务的,就是新三板市场。上海股交中心虽然在2010年设立,但真正的开盘时间是2012年的2月份。当前的中国场外市场的格局,是比较丰富多彩,比较多元化。 另外,企业到场外市场上市到底有什么好处?第一个,促进融资,资本市场融资主要是股权融资,但由于你的股权在这里头可以流动,有价格,可以拿到银行去抵押了,这就是股权质押融资。它的融资变成多元化的,立体化的了。第二个好处是形象宣传,其实一个企业上一个资本市场的话,他做广告的效应,有的时候比融资的效应还好,这个效应呢,只有我们企业去实践了才知道。 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孵化服务 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必须发挥多元力量。申夏基金、元盟基金董事长王金科介绍了他们能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内容。 有几个方面,第一个会通过各类平台,找到优质的项目,进入到上市辅导的流程,一般是八天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帮他梳理好他的产品、商业模式,然后根据融资的需求,找到它的优势,能够为它整个融资计划作出非常好的BT。这个阶段叫上市一站通。第二个阶段,在一站通的项目里面,有20%到30%的优质项目我们提供深入的辅导,包括将来三年、五年资本市场的规划和预期,包括它的治理结构,包括股权激励、团队引进等方面进行深度的咨询,提供一个融资的顾问服务。在梳理好的项目中间,申夏基金和元盟基金会有自己的基金对它进行投资。整个过程中,申夏基金和元盟基金以及南翔金融港会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孵化服务。 脚踏实地走创新之路 创新创业需要良好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需要我们的企业始终怀有创新创业的热情,脚踏实地,走出一条属于中国企业的创新创业之路。 企业家永远要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上海智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小i机器人创始人袁辉在创新沙龙中分享了他作为一个创新创业的实践者经历的苦与痛。 他说,关于创新,中国绝大部分的成功和创新,是源自于商业模式加上中国巨大的市场和人口红利。中国在技术创新这条路上,在过往的十几年,并没有做出更多的令世界震惊的技术创新,这不能埋怨咱们的创业者。未来十年,中国更多的企业会走向世界,因为中国在发展,中国未来十年会有更多的技术创新涌现。 智臻网络在2004年拿到了风投,但从2004年到2009年,很多美金烧尽了,投资人面临艰难的选择,是继续还是放弃。技术创新在整个中国是非常难的,你要想走一条技术创新的路,就需要有资本很强劲的支持。但是过去很多年,中国的投资人又往往不愿意投技术创新,为什么呢?第一你在美国有这种样板吗?如果在美国没有样板,我干吗要投你?我风险很大。第二你在中国赚到很多钱吗?你没有赚很多钱,那我干吗投你。现在有很多的PE、VC、天使,都加入到全民创新和万众创业的过程中。但对企业家来讲,企业家永远要清楚,第一你需不需要钱,第二你在什么时候需要钱,第三你需要多少钱。我发现一个规律,马云的成功秘笈,雷军的成功秘笈,很多人是拼命去学怎么搭梯子,但当你把这个搭梯子的技术学熟了之后,你就会发现一个问题,你们家那颗财富的树在哪里?你连财富的种子都没有种下,你凭什么摘果子? 在发展创新能力上走实实在在的路 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经济学教授张晖明通过研究,和企业分享了上海一些成功企业的案例。 他说,上海的一些企业相对比较低调,比如说振华重工,全球有码头装修的市场,振华重工占7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全球范围内有很强的竞争能力。这背后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启发,我们讨论产业升级,企业能力的升级,其实你的市场占有能力的升级,是最最直接升级的表现。我们对规模经济可能也要重新认识,对规模经济的理解,涉及到生产规模,产能规模,还涉及到市场规模,还有科研的投入规模。比如说华为,他的基本法规定,销售的8%要用于研发。上海的国有企业日立,在全球范围内空调压缩机的生产能力是全球第二位,现在正在争夺第一位。在上海日立公司有两个课题组,一个课题组研究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走势,另外一个课题组,研究中国居民家庭结构的变化。这种企业属于已经做得很到位了,很能驾驭掌握市场了。至于说民营企业做得好的就多了,我们还是要在发展创新能力上,尤其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走实实在在的路。 基于客户或者消费者的单品突破 上海交通大学-法国KEDGE商学院EMBA学术主任王华则针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应该关注的重点,提出了建议: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和过去传统的制造大生产的时代有怎么样的差别?一句话,基于消费者的单品突破。什么意思?我们可以看到中小企业普遍的问题是资源有限,而聚焦价格,还不如聚焦你的产品或者服务,产品和服务又是聚焦于你所锁定的一小群,哪怕你是隐性冠军,这一群的消费者和客户,足够你生存和发展了。怎么样通过你单品的突破,让你的消费者或者客户有一种尖叫的感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当我们太多的精力放在所谓的竞争对手上面,而忽略了对真正消费者的关注,本身就是一种方向性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