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富差距,是全人类心头上的敏感话题。 时至今日依然流行一种观点,大致意思是: 龙生龙、凤生凤,如果你的家境贫穷,这辈子估计要比富二代用力100倍才能勉强赶上人家的起点。 似乎有一定道理。 有的人努力了18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有的人工作了10年才换来有房有车的生活。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有些人就出生在罗马。 可你相信么,哪怕同一个家庭培养出来的2个孩子,命运也可能天壤之别。 《穷弟弟,富哥哥》,这部在B站上已有12万浏览量的英国纪录片,就用40分钟向人们展示一个令人感慨和深思的真实故事。 哥哥伊凡、弟弟大卫,兄弟相差1岁。他们出生在英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警察,母亲是银行小职员,家境虽然不算富裕,但养两个小孩还是没问题的。 随着年龄增长,兄弟的关系却日趋僵化。 为了消除兄弟30年来的误会,拍摄组让他们共同生活8天,体验彼此的人生。 你可能会发现,真正拉开穷富差距的,恐怕并不是"赢在起跑线"这么简单。 01、想与做,是最直接的分水岭 先简单说下兄弟俩的情况吧。 哥哥伊凡是上流社会身价过千万的精英、企业家、保守党政要,在寸土寸金的伦敦拥有3套房产,平日轮着住。 因为喜欢骑马,伊凡买了一个马场并养了5匹马。 他弟弟大卫没有房子、没有存款、没有成家,住在改装的房车,靠打零工勉强度日。 居无定所,四处流浪。 兄弟关系并不好,用弟弟的话说:"他变得非常成功,而我走向了相反方向,我们就是从那时分道扬镳的。" "他有那么多钱真的令我反感。" 纪录片中,弟弟的表达欲望强烈。可惜的是,99%都是在抱怨和批判。 他嘲讽每天准时上班的人,都是甘愿被剥削的笨蛋; 他抨击资本主义,就是从人们的弱点中获得利益; 他吐槽民主人士和政治家,都是傻子。 他不愿意参与现实,宁可跑去关心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比如坚信,当太阳系所有行星排成一条直线时地球就会毁灭,只有地球毁灭,国家才能得到救赎)。 相比之下,从小并不受父母偏爱的哥哥,反而独立务实得多。 伊凡21岁开始做生意,挣到了第一个100万英镑,不久又挣到2000万英镑。 他的话不多,碰到问题时习惯直接把事情做好。 伊凡一直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哪怕面对弟弟对他财富的质疑,也会冷静理性地解释。 这让我想起罗振宇在"时间的朋友"演讲时,说的关于"做事"一段话。 做事的人和不做事的人,有啥区别? 不做事的人经常讨论一些抽象的问题:情感和理智哪个重要?理想和现实怎么能平衡?远方和苟且怎么选择?着眼未来和回到初心哪个更重要?你妈和我,你救谁? 而做事者,考虑得更加务实,都是关于见招后怎么拆招,最关心自己手头的事的具体难处。 看纪录片时,我看到弹幕屏幕中不少人认为弟弟虽穷,但是灵魂自由。 OK,倘若大卫真就是采菊东篱下的心态,倒也活得潇洒快活。 关键在于,他对哥哥拥有的财富是极其仇视的。 弟弟不希望有钱吗? 他是希望的。 但他不仅没做些什么去改善财务情况,反而处处抨击有钱人,营造出"是我不想要这样生活"的氛围。 心理学家麦基说: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 为什么说做事与不做事的人,是两个次元? 因为你只有开始做事时,才能和问题拉近距离,进而一步步看透本质,改变现状。 你想在某个环境中有所发展,首先要接受现状,才可能去改变。一味靠臆想弥补现实的缺憾,只会让二者差距越来越大。 02、将希望寄托于他人,等于奉上主动权 尽管兄弟关系很僵硬,但大卫不止一次地向哥哥寻求帮助(要钱)。 纪录片中,兄弟第一次冲突是由于一艘船。 弟弟认为哥哥承诺过送自己一艘船,却没有兑现,实在太虚伪了,这就是富人的德性! 哥哥耐心地向他解释,船从荷兰运过来需要拆解,这会让价格高得离谱。他完全不买账,始终重复着同一句话: "你买了吗?你买了吗?买了还是没买?……" 丝毫不记得哥哥曾掏钱帮他出书、给过近10万英镑,与母亲一起帮他处理过诸多麻烦。 再比如,大卫说,有一次他问伊凡能不能借3万英镑给他做生意? 伊凡给了他一张支票和一封信,里面写到"我对因为成功而感到内疚这件事既恶心又疲惫"。 这句话又刺痛了大卫。 在他看来,哥哥是千万富翁,可就是不想帮助自己。 说白了,他希望哥哥对他的人生负责。 习惯将错误归因到外部或他人,其实意味着两点: 1、你自己做不到。 2、你逃避自己做不到这件事。 这或许与兄弟两人从小受到的不同待遇有一定关系。 父母偏爱弟弟,对他格外宽容,在哥哥8岁帮人遛狗、修理草坪挣钱时,弟弟每天都在搞破坏,并轻易得到父母包容。 看过一个故事。 一位心理学家到朋友家中做客,主人两岁多的宝宝跑动时不小心被椅子绊倒,大哭起来。 妈妈马上跑过去抱起他,然后拍打着椅子说:"宝宝不哭不哭,妈妈帮你打这个坏椅子。" 心理学家非常困惑,过了一会她对这位妈妈说: "这和椅子没关系,是他不小心绊倒了。你应该让他知道,如果是他做错了什么就应该自己承担。这样他长大后就会慢慢懂得,在他与这个世界发生关系时,他所应负的责任是什么。" 这道理不难懂,只是被许多人忽视。 一旦习惯将过错推到别人身上,不仅自己变得愤世嫉俗,还容易停在原地无法采取真正有效的方法扭转局面。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03、认知增长,从解决问题开始 当然,并不是说弟弟因为贫穷就一无是处,哥哥因为有钱就无懈可击。 其实弟弟有不少优点,比如很擅长和人交流,比如很擅长销售,用哥哥的话说"他是个很棒的推销员啊。他那么迷人,对人又好。" 哥哥呢,也有一些缺点。 他在体验弟弟生活时颇有抵触,连和弟弟一起在车内过夜都不愿意,偶尔散发出"何不食肉糜"的优越感。 只是这些,在"什么造成了他们的财富差距"这点上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有人觉得,兄弟两人差距之所以这么大,最主要是因为他们认知的不同所致。 这说法也没错。 但我越发感觉到,一个人的认知,是随着他所做的事的价值而增长的。 前两周,一个读者和我聊起他在上海的情况。他无奈地说,收入只有5,6千,这半年以来都很迷茫,也不知道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我很理解这种沮丧,可沮丧之后,是不是可以试着做些更有价值的事呢? 这半年里: 有没有和老板提过加薪? 有没有想办法增加新的收入渠道? 你的能力在行业中大概在什么水平? 如果你遇到困难总是采取被动接受or消极逃避的方式,那么,你做的事情和你的认知其实很难有所突破。就像有些人只懂得亡羊补牢,而有些人懂得主动出击杀狼。 如爱默生所言,"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 当你挽起袖子认真去解决一些根本性问题时,你开始触碰到更多的信息,有了长远规划,认知也不知不觉爬上新的高度,继而帮助你的财富也爬上新的高度。 周而复始,把你从困境中逐渐解套出来。 所以,请不要把懒散与懈怠合理化,这只会让你离理想的世界越来越远。 起点固然重要,只是人的一生,不仅有一个起点,还有无数个转折点。你的行走的方向和姿势,将决定你走向何方。 路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幸好,这点每个人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