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启的故事 夏启真正的姓名应该是姒启,这也是个倒霉的孩子,他老爹大禹在治水途中遇到他的美女老妈涂山氏,于是便有了他,可惜他老爹既没有明媒正娶他老妈又没把他老妈带在身边,而是把他老妈留在了娘家,著名的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就是这一家三口的故事。 启他老妈也是硬气,怀着孩子就找他老爹大禹去了,最终结果是孩子生下来了,孩子他娘死了,孩子他爹娶了孩子的小姨,从理论上讲启属于未婚生子,是私生子范畴。启的童年因该是苦闷的,他爹忙着治水忙着主持国家大事,他后娘虽说是亲小姨,但毕竟不是亲妈啊,外人再尊敬他爹,对于他这个小屁孩的爱又能有多少,启童年的现状就和咱们现在的留守儿童差不多。童年的成长情境估计是对启后来性格的形成起到很大的影响。 成年的启也算是个青年才俊,自身条件优越又有个当领袖的老爹,眼界自然是高。在他老爹选接班人的时候自然也是动了心思的,无奈对手太强大,人家伯益又是他老爹治水时的左膀右臂,又教导当时百姓发展畜牧业的,在民间和大臣中的威信那是杠杠地,自然是压倒性的票数通过继承人选举。估计大禹当时也是很想让自己的儿子继位的,谁还没个私心啊,况且自己的儿子还这么优秀,虽然当时的功绩不如人,但是可以后续创造啊,但是他还是没有打破传统祖制的决心,只能是私下暗中培养自己的儿子,扶植亲信势力。启也是争气,在之后的日子里建功立业争取民心大有取代伯益的趋势。 大禹过世后,启不用再顾忌造反会给自己老爹的政治生涯抹黑,直接兴兵讨伐伯益,生生将领袖之位抢了过来,建立了夏朝。对于自己周围不服的势力直接打到他服,建国后倒也是励精图治克勤克俭,可惜晚节不保,到老了骄奢淫逸了,五个儿子更是不争气,争王位争的国家乌烟瘴气的险些国破。 夏启建制 夏启建制——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简单通俗的讲就是它打破了老祖宗的惯式,改变了社会形态;它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人民被分为三六九等;它将国家由天下人的变为一家人的。 话说夏启他老爹大禹那时候是传位给大臣伯益的,不管大禹心里愿意不愿意吧,明面上就是伯益是继承人。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的发展,打破老传统的思想在前卫者的脑袋里挥之不去,人类的私心也越来越重,可巧夏启就是这样的人。对于伯益当权夏启是相当不满意的,天是他老爹的凭什么给别人呢,再者自己的能力也不差,建功立业就是时间的问题而已。想到就要做到,夏启开始筹谋等待时机,伯益其实也不傻,对于夏启的小动作还是知道的,可惜不好明着下手,私下里也没能除掉他。 夏启在群众工作的方面做的很到位,从朝臣到百姓都打点得很好,为大家做了不少好事,一路颂歌。而伯益相对来说后期政绩就不行了,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逐渐被夏启取代。大禹的死是个契机,双方终于不用保持和平状态了,到了人生胜败的关键时刻,夏启的夏后氏与伯益的东夷部落进行了生死斗争,最终夏启获胜,夺得部落领袖地位,并最终建立夏朝。 夏启在当政之后,举行盟会以争取其他部落的支持(史称有钧台之享),又讨伐对其不满的部落(以有扈氏为首),终于巩固了自己的帝位。 至此,夏王朝以一个全新的形态出现在中国历史,后人称之为夏启建制。 夏启的儿子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夏朝姒启有五个儿子,下面我来给大家说说这五个人: 姒太康是启的长子,也是启之后的君主。受他老爹晚年声色犬马的影响,在继位之后,他贪图享受恣意纵情疏忽国事,被后羿利用百姓心生罢黜了皇位,篡夺了夏朝政权,历称太康失国。总之也是个坑爹的孩子,属于父亲没教育好的典型。 姒元康是启的次子,姒伯康是第三个儿子。由于太过久远,而二人做过的事情影响甚小,因此历史上关于元康、伯康的记载基本没有。 姒仲康(又作中康)是启的第四个儿子,他是太康之后的夏朝君主,基本上属于傀儡皇帝。他是在太康被罢黜王位后,被后羿拥立的,实权在后羿手中。因为妄图反抗后羿从后羿手中夺权,失败后被后羿囚禁,抑郁而亡,就是憋屈死的。这是个好孩子,可惜生不逢时。 姒武观(也有说叫五观)是启最小的儿子。根据《逸周书·尝麦》的记载:"其在启之五子,忘伯禹之命,假国无正,用胥兴作乱,遂凶厥国。皇天哀禹,赐以彭寿,卑正夏略。"他就是启晚年武观之乱的罪魁祸首,他的叛乱动摇了夏朝的根本。而关于他这个人,《墨子·非乐上》引《武观》曰:"启子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将将,磬以方。湛浊于酒,渝食于野。万舞翼翼,章闻于天,天用弗式。",争权夺势争勇斗狠骨肉相残,可见也不是什么好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