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古代历史,我们怎么都不会越过唐朝?咏唱唐诗,我们怎么能够忽略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新婚别》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诗,也是新题乐府组诗"三吏三别"之一。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三月,唐朝六十万大军败于邺城,国家局势十分危急。为了迅速补充兵力,统治者实行了无限制、无章法、惨无人道的拉夫政策。 杜甫亲眼目睹了这些现象,怀着矛盾、痛苦的心情,写成"三吏三别"六首诗作。这首《新婚别》是"三别"的第一篇。 杜甫的这篇诗作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新婚燕尔,可第二天丈夫就要开赴生死未卜的战场,她强忍离别的悲痛并勇敢地鼓励丈夫参战去抗击叛军"勿为新婚念,奋勇上战场。"同时表达了至死不渝的爱情誓言"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新婚别》作品原文: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这是一首悲壮的诗章。婚礼刚刚完毕,新婚夫妇尚未拜见姑嫜,新郎却立即要奔赴战场出征打仗。此时为了让丈夫放心参战,为了百姓的安康,只能对丈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丈夫忠贞不渝,惟愿"与君永相望"这是一首悲壮的诗章。用现代的白话文说就是: 菟丝把低矮的蓬草和大麻缠绕,它的蔓儿怎么能爬得远! 把女儿嫁给就要从军的人哪,倒不如早先就丢在大路旁边! 我和你做了结发夫妻,连床席一次也没能睡暖; 昨天晚上草草成亲,今天早晨便匆匆告别,这婚期岂不是太短,太短! 你到河阳去作战,离家虽然不远,可已经是边防前线; 我们还没有举行拜祭祖先的大礼呀,叫人怎么好去把公婆拜见? 我做女儿的时光,不论黑夜还是白天,爹妈从不让我抛头露面; 有道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如今我嫁到你家,爹妈盼的是平平安安! 你今天就要上战场,我只得把痛苦埋藏在心间; 多想跟你一块儿去呀,只怕是形势紧急,军情多变。 你不用为新婚离别难过啊,要在战争中为国家多多出力; 我不能随你去,妇女跟着军队,恐怕会影响士气。 唉!我本是穷人家女儿,好不容易才制办了这套丝绸的嫁衣; 可从现在起我就把它脱掉,再当面洗掉脂粉,一心一意等着你! 你看,天上的鸟儿都自由自在地飞翔,不论大的小的,全是成对成双; 可人世间不如意的事儿本来就多啊,但愿你和我两地同心,永不相忘! 《新婚别》杜甫一面深刻揭露兵役的黑暗,批判"天地终无情",一面又不得不拥护这种兵役;他既同情人民的痛苦,又不得不含泪安慰、劝勉那些未成丁的"中男"走上前线。这首《新婚别》是"三别"的第一篇。 《新婚别》,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即使我们今天读起,也依然不会觉得陌生,也依然会为里面各种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血泪史而泪湿衣襟。明明是统治阶级过错所酿成的灾难,最后却是由百姓来买单!对百姓而言,官军也好、叛军也罢,不管是归属于哪一方,百姓永远都是他们"随意支取"的炮灰罢了。安史之乱一共持续了八年才被平定,我们每每提起时,总会歌颂最终平定叛乱的唐军大将,总会赞扬宁死不屈的将领们,这些人确实值得后人歌颂称赞,但这场胜利其实是"三别"中那些数不尽的,与至亲至爱之人忍着离别的悲痛的丈夫、妻子,他们更是最值得歌颂的深明大义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