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人问写作的秘笈,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三个字:勤,抄,想。 一、勤 勤就是多写。这应该是最有效的方法。 有刚加二十哥哥微信的上来,就问我怎么写作,我都会告诉他你每天写500字,一个月后再来找我问。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向来有奇人,书读百卷,下笔第一篇就能技惊四座。但别忘了你我皆凡人,而对凡人来说,最有效的并不是"巧",而是"恒"。永远记住曾国藩那句: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因为每种技巧背后,都有服务这套逻辑的知识。理解这些背后的知识,才能真正掌握这个技巧,减少无意义的重复,提升效率。但不能理解,那么技巧本身就用得不好,外部条件一发生变化,更会导致技巧的直接作废。 那怎么掌握这些技巧背后的知识呢?勤,恒,多写。用大量经验来换取宝贵的知识,和更宝贵的理解。 很现成的例子就是早期起点上的写手,他们很多人学历和初始阅读储备一般,又要靠这手艺吃饭,每天不更个几千一万字就会掉热度,因此连学习的时间都很少。 但是你看看他们前期和后期文笔的对比,简直感觉是两个人。 勤是第一,武停手文停笔,都是没有进步的。 二、抄 你愿意写,流水账也写,梦呓也写,喷人也写。但是写着写着,你觉得自己写的东西就跟韩式整容的脸、高中操场上的校服、自己每年的新年愿望,一样。 你感觉你看着字,一点进步没有。 很好,是时候去做个伟大的抄袭者了。 除了那些极少数的天才,多数的伟大创新都是建立在对前辈的像素级抄袭之上的,乔布斯也不例外。 在4A广告公司还辉煌的时代,每个新进麦迪逊大街的年轻文案,都要抄上好几年奥美们的作品;当叶茂中那套电视报纸轰炸流吃香后,每个新词新句式的诞生,都有数十家公司一夜跟进;而当下更直接:一个爆款标题,直接是数十万洗稿垃圾文的全站铺。 为什么要抄袭?因为你要学习一个成功范式。不管这个范式是脑白金,荒木经惟,还是普利策。 一个技巧实际上是多个知识的结点,而一个范式则是多个技巧的结点。通过大量经验来掌握数个技巧不算难,但是要想把自己掌握的技巧迅速结合成一个可行的范式,艰巨。 技巧层面还是个点线关系,但到范式层面就是网状关系。你不去寻找成功的范式来辅助你从全局理解这张网,你就会被网住,更不要谈进步了。 因此,很多善于学习的人发现自己走入迷宫时,第一个反应都是:看看那些搞定的人,是怎么走的? 当你掌握了一些技巧,但你无法把他们结合成一个可行的范式。那现成的范式有哪些?他们是怎么结合这些技巧的? 因此,抄吧,挑一个你想成为的风格,无耻而决绝地抄下去。 三、想 绝大多数人懒得写;写的人只有一部分在坚决地抄;然后抄的人中相当一部分人某天突然发现:抄完了。 历史中颇有不少人发过"读尽天下书"的狂言,普通人笑笑,但是这确实是可能的。 因为书的字数按亿算,但是用这数亿数十亿字来表达的范式,约摸也就几百种。书几乎是不能读尽的,但书的逻辑是可以读尽的。 所以当你就想学某种文风,潜下心来模仿了三四百篇,你还真有可能把这里面几种范式给都照猫画虎了一遍。 很好,量的积累已经足够,质的体验也足够。像名家一样挥刀千次,肌肉记忆与反射神经都打磨得与原品无限接近,现在可以收刀入鞘。 开始思考。 为什么拔刀时腰要用力?难道不是手在拔刀么?为什么要有身体"拧"的动作? 为什么刀要斜上?直横不行么? 为什么刀挥出后要收?变刺不行么? 思考每个技巧在范式中的存在理由。 为什么ta写人,总是写动作写声音写衣服,不写脸? 为什么ta写一场战争,总是不写战场上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ta写一段爱情,总是从头到尾只写女主一个人? 练到这里,你已经积累了十万个为什么,但每一个新的技巧、新的范式,都会掩盖掉你的疑问,让你重新振奋,投入到复制工作中。 但复制到你觉得无可复制的时候,就可以停笔,把这十万个为什么问出来。 你仿写了几十篇国内知名记者的新闻稿,你感觉里面有大量侧面描写,你隐约觉得这会有些氛围感,但是你还不理解对于一篇新闻而言,为什么要有这些貌似冗余的文学化信息; 某天你写烦了,你问了某个前辈,前辈可能说了纽约客,可能说了某届普利策,或者二战的某个人。于是你百无聊赖地去搜了搜; 在维基里你看到了很多介绍,你还是不理解为什么会给ta这么高的历史评价,于是你又顺手搜了搜在ta之前其他人写的类似事件报道; 你读了几篇,感觉不一样。 可能是多了阵亡士兵遗孀的哭泣、阿拉巴马州赶工的兵工厂、工厂主的欧洲皇室订做皮鞋、纽交所里的疯狂和门口病死的流浪汉。 人,出现了。 你开始理解那些侧面描写的作用。以后再提起笔,你会模糊但坚定地感觉到,这宝贵的字数,要让给哪些必不可少的细节。 你开始理解范式的逻辑了。 写作确实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真的得靠自己的毅力长期坚持。 持之以恒,也许某天就会破茧成蝶了呢。